“大家看,這對獅子一只閉目凝神,俯首含足,好像正在抬起腳來撓癢癢;一只雙目圓睜,好像是在啃腳丫,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四爪抓地的威武的石獅截然不同,它們可是國家一級文物……”
6月29日,位于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的臨潼博物館,游客絡繹不絕,在館內金棺銀槨珍寶展廳,講解員焦娟娟用生動的語言為游客揭開館藏盛唐文物的面紗。
“暑期旅游旺季,游客數量明顯增多,尤其金棺銀槨珍寶展5月20日對外開放后,不少游客專門從外地趕來,就為一睹國寶的真容,最近每天館里都能接待近30批團隊游客。”焦娟娟說。
臨潼博物館占地面積5875㎡,建筑面積3000㎡,2010年3月免費對外開放。館內收藏了自仰韶時期至明清時代各類文物1.7萬余件。在金棺銀槨珍寶展廳,陳列著65件唐慶山寺地宮遺址出土的佛教文物,其中包含以金棺銀槨、三彩獅子、三彩南瓜等為代表的國家一級文物12件,生動展示了唐代在金屬鑄造、釉瓷燒制等領域的高超技藝。
“我很喜歡唐文化,來臨潼前做旅游攻略時,在社交媒體刷到了臨潼博物館金棺銀槨珍寶展的展陳信息,這里的國寶級文物只有親眼目睹,才能真切感受到千年前精美工藝帶給人的心理震撼。”來自上海的游客韓家綸一家將臨潼博物館作為來臨旅游的第一站,看到館內精美文物不時發出驚嘆。
依托臨潼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資源,臨潼博物館將區內千年的文化積淀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的文化體驗。
在館內秦代文物展廳,一場穿越時空的大秦之旅徐徐展開,游客們仔細欣賞因最早出土而被稱為“先鋒戰士”的1號輕裝步兵俑,以及殘夔紋銅構件、夔龍紋大瓦當等國家一級文物。這些文物不僅承載著大秦帝國的雄渾壯闊,更隱藏著古代建筑與工藝的奧秘,成為游客了解秦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目前,我們有10件文物赴外省‘出差’。其中,秦短褐武士俑、秦鎧甲武士俑、秦跽坐俑參加福建博物院‘關山共赴·盛世中華——周秦漢唐文物主題展’,唐代文物忍冬紋高足杯、虎腿鍍銀香爐等7件文物參加浙江省博物館‘大唐盛世法門珍寶——唐代文物精品特展’。”臨潼博物館副館長王芳萍說,“我們希望通過跨省聯展,讓更多人領略到文物的魅力。”
清理現場、收集碎片、碎片分類整理、清洗碎片、拼接修復……在館內“秦代文物鑒賞中心”,來自山東的游客徐英姝正在對“考古現場”發現的兵馬俑碎片進行修復。
為了讓游客更深入地感受歷史,臨潼博物館里特設的“秦代文物鑒賞中心”吸引了不少游客紛紛親自動手嘗試兵馬俑仿制品修復、體驗瓦當拓片制作,在指尖摩挲間感受千年文明的溫度。
看著自己親手“修復”好的“兵馬俑”,徐英姝感慨道:“以前只是隔著玻璃看文物,現在能親手觸摸歷史,這種體驗太精彩了!”
為全方位滿足游客對歷史文化的體驗需求,近期,臨潼博物館對金棺銀槨珍寶展和秦代文物展等核心展廳的展陳服務進行了提升,通過優化展覽空間布局,調整展品陳列,全面、有效呈現館藏經典代表文物。同時,推出“文物修復”、非遺拓印等沉浸式互動體驗項目,將傳統的靜態展示升級為可觸摸、可參與的“歷史對話”,讓游客不僅能近距離欣賞文物的精美,更能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與蘊含的文化價值。
“目前,我們正根據新調整的展陳布局,加緊推出AR眼鏡智慧導覽服務,通過AR體驗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為游客打造虛實結合的沉浸式游覽體驗場景,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王芳萍說。(記 者:羅文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