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中高考關鍵時間節點,也是國際學校的擇校高峰期,不少家有初中或高中生的家長找過來跟阿Mo了解國際學校,同時也有低年級的家長想規劃“國內+國外雙軌制升學”。
給大家舉2個案例:
家長:“我孩子即將中考,不確定能不能考上心儀的普高,國際學校有什么選擇?中考后才報來得及嗎?”
阿Mo:“中考后很多國際學校已經招生了幾輪,熱門學校學位緊張,不一定還有考試機會,建議中考前就去參加學校考試。”
家長:“還不確定是否轉國際,也不想中考,平常學習時間很緊張……”
阿Mo:“可以先明確是要繼續走國內升學路線,還是未來要送孩子出國留學,根據希望的升學結果,平衡一下時間的分配。”
家長:“聽說DSE可以同時考內地和香港、海外的大學,我們家孩子還有沒有機會走這個路線?”
阿Mo:“參加香港DSE考試不需要香港身份,報考DSE的條件僅僅是高三學生,不過因為名額不同,香港高校對非港籍學生的錄取標準較高,按以往來說,DSE6科比本地生高5至10分也有可能。
此外,如果想要兼顧內地方向升學,首先明確學生是港籍,且能在高考之前辦理好《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也就是回鄉證。要不然就無法報內地的大學,只能往香港和海外升學,并且無身份加持,申港校優勢不大。”
家長:“港籍要用DSE考內地的大學,最晚在孩子幾歲規劃香港身份?”
“針對一心只想孩子考取內地大學的家長,最晚規劃身份的時間是在孩子【9歲】的時候,孩子9歲左右開始辦理身份,10歲左右拿到香港身份,17歲(高三上學期)左右拿到永居并報名考試。
因為DSE考試的報名時間一般是考試前一年的9月開始報名,10月報名截止,次年4月開始考試;華僑生聯考的報名時間是考試當年的3月份,并于當年5月完成考試。
當然,這個時間點是需要卡得剛剛好的,中間不能有其他的疏漏,建議提前到7、8歲就辦理更為穩妥,越早越好。”
阿Mo發現,這兩年不少家長在為孩子做教育規劃時,非常糾結,特別是公立學校的家長,面對競爭激烈的升學率,想讓孩子轉學接受國際教育,但又擔憂大環境影響,不想完全放棄體制內,對“退路”“雙軌升學”的關注在持續上漲。你怎么看呢?(可加V:amoshuojiaoyu)
雙語雙軌制升學成家長“剛需”?
“進可攻退可守”的DSE爆火?
根據一家教育機構對北京200位海淀媽媽的調查顯示:“雙減”之后,有17.9%的家長開始調整孩子的教育路徑,開始計劃體制外的退路;還有40.6%的家長正在觀望和猶豫。
而在這批計劃調整孩子教育路徑的家長當中,有一個特別詭異的“雙向逃離”的現象,8%的公校家長想要轉軌國際學校,24%的國際學校家長想要轉回公校。
而深圳這邊,除了前面那個最終選擇讓孩子就讀體制內民辦學校,卻瘋狂在課外時間給孩子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國際素養等,未來如果想要出國,可以很好接軌。我還發現,擇校家長中關于“學校是否有學籍,能不能轉回公立學校?”“能不能國內外雙軌制升學?”等的咨詢,在今年變得多了起來。
在從前,我們總會這樣指導家長:
“部分民辦國際/雙語學校是提供學籍的,原則上可以參加國內的中高考,但實踐層面上,國際學校在課程教學、學習內容、升學方向、應試能力培養等方面,與公立體系是有很大區別的,建議確定好走國際教育-出國留學路線,再選擇合適的學校就讀。”
而如今,從全球形勢、后疫情時代,以及學校市場的種種政策信號來看:“雙軌制升學”已然成為許多國內家庭的剛需。
1、在世界范圍內,中西方關系、疫情、國際就業環境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華人選擇了回國生活,出國留學不再只是通往不同國家定居和長期發展的一種工具,家長們希望孩子在“走出去”接受國際教育的同時,也能“回得來”,純西方或純外籍模式的教育方式,變得與這部分家庭的需求不那么匹配。
2、在國內走國際教育路線,普遍學費在20-30萬,但這幾年對應的是學校“暴雷”事件頻發、外教持續逃離、境外教材被禁……家長一方面擔憂國際學校整體教育質量下降,性價比下降,另一方面,師資穩定、辦學成績亮眼的優質國際學校申請難度不斷增加,競爭激烈。
3、不僅是家長們在尋求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上變得執著,老牌的純外籍們也在紛紛尋找新出路,蛇口國際2022年合并了太子灣實驗部,成為國內首家開設中英雙語課程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培養中英雙語人才大勢所趨。
4、由于香港離家近、教育國際化,成為了不少內地家長的優先升學選擇。此外,DSE課程也有學費便宜、兩文三語、考試難度比高考低、香港本地課程升學優勢、可升讀內地145所大學等特色,香港DSE課程在內地家長圈中持續升溫,港人子弟學校也是越來越多,足見市場需求之大!
無論是雙語學校,還是DSE學校,不少選擇國際化學校家長希望,學校可以“兩條腿走路”,退能高考,進能留學,給孩子更多升學選擇。
雞娃雙軌,“卷”瘋的是家長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的價值早已不是用金錢來簡單衡量的,而是化成了人生的一種長期、無形的資本。
在國內教育“內卷化”的當下,國際教育能帶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未來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均是高凈值家庭所看重的。
這也不難理解各項調查中,那些選擇國際教育的家長們,即使大環境并不明朗,但絕大多數依舊選擇堅持。
此外,對于越來越多家長咨詢“雙軌制”這條路,阿Mo認為,“兩條腿走路”對家庭和學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孩子而言,兼顧兩條完全不同的升學路徑,越往高年級,在學習和心理壓力上是多重沖擊。
比如,公立學校的作業量是真的不少,有些小孩每天寫作業都寫到了十點,還要上各種課后課、做閱讀、學英語、準備標化考試等等,時間安排得密密麻麻的,著實是亞歷山大。
每一種選擇一定有利弊,家長不敢拿孩子的未來冒險,希望尋求更保險的升學方案,無可厚非。但一些家長選擇了某條路之后,卻一直在搖擺糾結甚至一直在切換,想要尋求最完美的教育方案。
其實,壓根沒有任何完美的教育,不要指望學校能滿足家長所有的期望,這種擇校期待注定是無效的。如今的教育,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事情,還需要發揮父母和家庭的作用,去參與其中,去補位,去配合,去完善……
教育需要取舍,我更建議家長們堅定選擇一個路線去深耕,明確家庭教育需求,雞娃量力而行,要不然只會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重重壓力之下,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并非教育的本質。
阿Mo并非反對大家選擇“雙軌升學”路線,每種教育體系都有優點和缺點,每個孩子也不同,一切要以孩子及家庭自身情況為準,切忌盲目跟風走“雙軌制”。
低齡的孩子可以選擇在公立或者雙軌制的民辦國際化學校里,先夯實孩子的學術基礎,同步在課外提升英語語言能力,以便未來更好接軌國際體系,轉軌國際課程或DSE課程。
但我并不建議高年級的孩子堅持“兩條腿走路”,這部分孩子已經沒有時間去一一試錯了,強行兼顧體制內和出國留學路線,容易導致“最后兩頭都沒顧好”,得不償失。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我們一路跌跌撞撞探索、殊途同歸,只為孩子能一路坦途,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做出任何選擇之前,家長務必要三思而行!
正值擇校旺季,如果你也有各種擇校的苦惱,還不知道怎么選擇學校,選擇課程,或者不知道如何備考或同步提升,可小窗私聊,給您一些專業的幫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灣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主筆阿Mo,分享最新擇校升學情報,深度解讀學校及教育,為大家輸出最實用、最及時的擇校升學干貨。
關于教育、擇校、升學等,如果你有任何話題想討論,可以小窗私聊,獲取更多一手擇校升學資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