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演播廳內,主持人一句“傳播力就是醫療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揭開了2025健康中國傳播大會第六屆醫院院長(書記)論壇的序幕。這場由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聯合主辦的系列論壇,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院管理者與健康傳播專家,共同探討醫療機構如何以傳播力賦能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CHTV星光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首個全國性健康科普醫生培訓平臺落地,為破解健康傳播人才短缺難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傳播力賦能公益行動
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首席專家劉志明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指出,健康傳播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需重新定義其內涵與價值。他強調:健康傳播從"疾病治療"延伸至"全人健康",涵蓋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多維度,需突破傳統醫療宣傳框架,通過科學知識普及、健康行為引導和醫患信任構建,實現從"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轉變。傳播形態也從單向宣教轉向"全員參與、全媒體覆蓋、全鏈路整合"的新模式。
劉志明教授指出,傳播力建設已成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通過打造"健康100"等品質傳播平臺,構建"政產學研"生態圈,不僅能提升醫院品牌價值,更能重塑醫療行業公信力,引導健康消費市場良性發展。未來醫院競爭將呈現"技術+傳播"雙輪驅動的新格局。
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首席專家 劉志明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執行副主任段志勤在《公立醫療機構傳播力賦能公益行動》主題分享中介紹說:“當前醫院傳播面臨五大痛點:優質內容稀缺、專業人才斷層、平臺資源不足、經費保障薄弱、政策機制缺失。”為此,由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頻道(CHTV)聯合發起“健康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傳播力賦能公益行動”,旨在通過系統性傳播能力建設,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醫院健康傳播標桿。公益行動圍繞四大核心任務展開,包括共建健康傳播中心、培養健康科普人才、助力醫院提升傳播影響力以及通過推廣醫院特色專科與優勢技術,助力提升就診率與醫患信任度。
段志勤系統回顧了公益行動的階段性成果。該行動自2025年1月啟動以來,已吸引全國多家公立醫院參與共建健康傳播中心,通過“三星級”進階式管理機制,打造了覆蓋全國的健康傳播矩陣。
百姓健康頻道執行副主任 段志勤
“知‘脊’少年百城計劃”項目負責人、健康中國傳播全民健康高質量發展公益項目執行主任何鵬飛介紹了該項公益行動的主要內容。該項目以“媒-益-醫融合”為核心模式,聚焦青少年脊柱側彎防控,旨在通過科普宣教、篩查干預、資源整合等多維度舉措,提升公眾健康認知,推動診療能力提升。
項目依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權威醫療機構專家團隊,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全媒體平臺及公益組織,構建“三級一體化診療網絡”,計劃三年內在全國百城建立標準化脊柱側彎門診,開展基層醫生培訓、患者全病程管理及健康傳播中心矩陣建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傳播,項目將打造權威科普內容,利用國家級媒體資源擴大覆蓋面。項目負責人表示,將以“強宣教、重篩查、促康復”為目標,推動“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落地,助力實現2030年青少年脊柱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80%、篩查覆蓋率90%的戰略目標。
健康中國傳播全民健康高質量發展公益項目
執行主任 何鵬飛
院長論壇:打造健康傳播矩陣,
創新實踐點亮健康中國
在院長圓桌論壇環節,山東省第二康復醫院院長劉釩、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逸、廣東省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關登海、云南省景東縣人民醫院院長馮周亮、湖南省康復醫院院長侯啟龍、江蘇省淮安八十二醫院院長袁雋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龍門總醫院支國舟、貴州省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龍浩做了分享和討論。
山東省第二康復醫院院長劉釩分享了醫院探索“臨床康復一體化全周期健康服務”的實踐經驗。劉釩指出,康復醫學的核心是回歸“以人為主”的初心,即不單純治愈疾病,還要通過功能康復幫助讓患者有尊嚴的生活。他強調:“臨床給歲月以生命,康復給生命以歲月”,臨床治療延長生命長度,康復則提升生命質量。醫院創新構建“精準分科+中西融合”體系,設立神經、心臟等十余個康復專科,并將針灸、推拿等中醫技術與現代康復手段深度融合。通過“康復早介入+團隊作戰”模式,患者入院后由醫生、康復師、護士等組成多學科團隊,在24小時內完成評估并制定個性化方案,打破傳統“先手術后康復”的局限。同時,醫院引入康復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實現院內精準治療與院外隨訪指導的無縫銜接。醫院自媒體矩陣,以生活化語言+可視化演示方式講好健康故事,微信公眾號和抖音號通過多形式提升醫院品牌影響力。
山東省第二康復醫院院長劉釩
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逸介紹了“專業+人文”雙輪驅動構建服務新范式。并在2021年榮獲浙江省首屆“十佳醫院”,作為浙江省規模較大縣域醫共體,醫院一直堅持臨床問題導向+人才創新驅動雙輪戰略。醫院創新構建“小病在社區、康復回基層”的分級診療體系閉環。通過人員、技術、信息的上下貫通,建立雙向轉診、遠程會診、人才下沉等長效機制。在健康傳播領域,醫院組建“流動醫療先鋒隊”,每月深入鄉村、校園、養老院開展義診,2024年完成40場基層服務。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成效顯著,候診區卡通互動墻、“勇敢小戰士”榮譽體系等設計讓兒童哭鬧率下降70%,實現“從懼怕就醫到主動問診”的轉變。全域科普矩陣通過“線上+線下”立體化傳播,門診健康角、病房“每日5分鐘”床邊宣教等場景觸達廣泛,新媒體平臺原創科普視頻播放量突破500萬次,《三高防治指南》單條點贊超10萬,實現“專業通俗化、科學有溫度”的傳播目標。
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逸
廣東省陽西總醫院黨委書記關登海介紹了如何構建三級傳播網絡。縣級:與省內16家三甲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幫扶關系,2025年陽西總醫院縣直“三個院區”與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合作共建關系,通過上級醫院“技術輸血”和多名專家“常駐+柔性”幫扶,搭建了醫共體檢查檢驗、臨床醫療、物資保障、公衛服務等四大資源共享平臺。鎮級:在8家達標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的衛生院設專家工作室,縣級骨干駐點帶教,定期培訓村醫。村級:125個村衛生站實現醫保直報和遠程會診,村醫通過微信群、入戶隨訪定向推送慢病管理知識。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龍門總醫院院長支國舟帶來的“三院合一”模式引發熱議。龍門縣創新性地整合了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將這三家縣級醫院統一納入總醫院管理體系,形成“三個牌子、一套班子”一體化運營格局。2024年由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全面托管,開啟“省縣鎮村”四級聯動新型城鎮化縣域醫共體建設新篇章。醫院以“三院協同+智慧賦能”為鮮明特色,積極引入三甲醫院管理、技術和服務標準,全面加強專科建設,實現檢驗結果互認、遠程診療等舉措,并成功建成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累計服務群眾150萬人次,為患者節省就醫費用8000余萬元。此外,總醫院還創新構建了“連續醫療服務”體系,設立慢病管理中心,使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控制率超越國家標準。
云南省景東縣人民醫院作為全國緊密型醫共體示范縣牽頭單位,依托彝族醫藥文化特色與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果,持續探索健康傳播創新路徑。馮周亮院長在圓桌討論中表示,期待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深化合作,通過三大舉措推動民族地區健康事業發展:一是共建“西南彝醫藥健康聯盟”,聯合滇川黔三省醫療機構整合彝醫藥診療方案與科普資源,推動標準化傳播;二是依托CHTV平臺實施“民族地區醫療骨干培養計劃”,重點培育30名彝漢雙語全科醫師及健康教育講師,提升基層傳播能力;三是聯合打造《彝鄉健康行》專題節目,以彝藥溫泉療養、藥膳調理等真實案例為載體,推廣“醫養結合+醫旅融合”模式,助力鄉村振興。通過CHTV的國家級傳播矩陣,將彝醫藥文化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知識,為民族地區培養健康教育講師,助力健康傳播提供“景東樣本”。
揭牌成立星光學院,
打造全國最大科普醫生培訓平臺
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高巍介紹了千縣萬人星光計劃。高巍介紹,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自2024年6月成立以來,已匯聚300余位醫學科普專家,通過20個融媒體平臺觸達超5億受眾。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聯合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醫生健康科普傳播力指數報告》,創新采用觸達力、內容力、認同力三維評估體系,為科普效果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高巍
在此基礎上,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聯合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共同推出健康科普千縣萬人星光計劃,通過“師帶徒”模式構建覆蓋全國縣域的健康科普網絡。作為星光計劃的組成部分,CHTV星光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星光學院將依托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CHTV新媒體傳播委員會專家資源,開發標準化培訓課程體系,重點覆蓋三大領域:
科普創作規范化:制定《科普醫生新媒體傳播團體標準》,建立內容審核與AI標注機制;
人才能力進階化:開設短視頻制作、數據傳播分析、醫患溝通等實戰課程;
區域輻射規模化:計劃三年內培訓上萬名縣域科普骨干醫生,建立“省級導師-縣級骨干-鄉村宣教員”三級網絡。
當CHTV星光學院的牌匾在掌聲中揭開紅綢,會場大屏幕同步亮起“健康科普千萬人星光計劃”的電子地圖。正如健康傳播指數研究院秘書長趙棟臣所言:“健康傳播的本質是讓權威聲量與百姓需求同頻共振。星光學院要成為科普醫生的‘黃埔軍校’,讓科學健康知識像陽光一樣灑遍城鄉每個角落。”
來源:CHTV百姓健康
圖源:CHT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