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賀照陽
近日,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在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上演。該院呼吸介入科一天內接連接診兩名咯血危童,患兒咳嗽吐血、血氧驟降,情況岌岌可危。呼吸介入科、麻醉科、血管介入科等多學科專家迅速集結,組成 “生命守護戰隊”。
12 小時生死鏖戰,他們穿梭雙戰場,以支氣管鏡鎖定出血點,借血管介入技術精準止血,最終成功將兩名患兒從死亡線上拉回,上演現實版生命奇跡。
首例危童咯血不止,血氧告急
清晨 7點,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介入科的病房區剛剛褪去夜的沉寂,彌漫著消毒水特有的清冽氣息。12樓的值班醫生正準備開始例行查房,只聽走廊里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11 歲的女孩童童(化名)在父母的攙扶下,跌跌撞撞地來到護士站。
孩子面色蒼白,嘴唇上還沾著血漬,母親雙手顫抖著打開手機,里面是童童夜間兩次咯血的照片。
值班醫生迅速判斷,童童發生大咯血,且已出現貧血表現,病情危急。經檢查,童童的經皮血氧飽和度僅 70%,血氣分析示氧分壓 40mmHg,血紅蛋白下降至 84g/L,已出現呼吸衰竭和中度貧血。
情況刻不容緩,醫生立即安排患兒住進呼吸介入科監護區可陪護床位,同時分工合作,詢問病史、聯系輸血、建立靜脈通道輸注止血藥,各項搶救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展開。
驚現“雙連擊”,再遇咯血患兒
尚未處理妥當童童的病情,又一位母親帶著 9 歲的男孩喬喬(化名)來到醫生辦公室,手里拿著當地醫生的介紹信,焦急地呼喊著找馬靜主任。原來,喬喬咳了 50ml 血,當地醫院推薦轉至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今天什么情況,兩個大咯血?” 值班醫生心頭一緊,來不及多想,立即投入到新的搶救中。安排床位、抽血、向馬靜主任匯報、聯系放射科加急增強 CT、聯系內鏡醫生和護士、聯系血管介入科和麻醉科急會診…… 在呼吸介入科主任馬靜的指揮下,醫院迅速啟動咯血應急預案,整層樓進入 “戰時狀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手術室里的 “生命保衛戰”
下午 3 點 30 分,手術正式開始。
麻醉科副主任楊振東和主治醫師劉緒健先為童童實施麻醉,隨后呼吸介入科副主任劉帥帥進行支氣管鏡檢查,發現氣道內附著大量新鮮血性分泌物,右中間支氣管被一大塊新鮮血栓堵塞。醫生初步判斷并非異物、結核、腫瘤等原因所致,于是局部噴灑止血藥,并在支氣管鏡直視下,由麻醉醫生置入封堵球囊,防止術中大出血。
緊接著,血管介入科副主任醫師劉壯接手,進行 DSA 檢查,發現右側支氣管動脈遠端迂曲擴張,部分可見肺動脈顯示。醫生經微導管注入 PVA 顆粒和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血管,復查造影顯示異常支氣管動脈大部分不再顯影。術后再次進行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右中間支氣管血栓縮小,出血停止,手術順利完成,童童平安返回監護病房。
患兒術前、術后一周影像圖
隨后,醫護人員又立即投入到喬喬的手術中,1 個多小時后,喬喬的手術也順利結束。此時已是傍晚,外面下起了小雨,醫護人員的衣服被汗水浸濕,身體疲憊不堪,但看到兩個孩子轉危為安,家長臉上露出感激的神情,大家都感到無比欣慰。
八年堅守,構筑兒童咯血 “生命防線”
據呼吸介入科主任馬靜介紹,兒童咯血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血管畸形、尖銳異物、結核肉芽腫、腫瘤等,咯血容易引起患兒及家長恐慌,且可能導致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因此咯血一直是急癥,需要積極處理。
2017年,醫院組建了全省首個兒童咯血應急處理團隊,八年來累計救治百余名危重患兒。團隊擁有胸部增強CT、支氣管鏡、DSA等先進診療技術,為兒童生命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這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不僅展現了醫者仁心,更彰顯了醫學技術的力量。馬靜表示,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持 “以患兒為中心” 的理念,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一如既往地守護孩子的健康,為更多兒童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