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中美海軍此前大海上對峙一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畢竟,上周五恰逢我國海軍航空兵成立73周年。
對此,“央媽”公開報道了曾經發生在三年前的一次中美航母艦載機交鋒的情況。
報道中是這么說的,2022年5月,中國遼寧艦編隊執行遠海任務,外軍兩個航母編隊同時從東、南兩個方向,頻繁派出艦機跟蹤監視。
面對外軍的嚴重挑釁,殲-15迅速掛彈起飛。
殲-15死死咬住外軍戰機,從8000米的高度一直纏斗到2000米,最終外國軍機被成功驅離。
相信很多人和君明一樣,看完這則報道之后,心中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所謂的外軍究竟是哪個國家的軍隊?
這兩艘航母指的又是哪兩艘航母?
對此,君明特意查閱相關資料和報道,還原了這起對峙。
事情發生在2022年5月1日當天,恰逢我國勞動節,我們都處于放假的狀態之中。
日本海上自衛隊突然在男女群島約350公里處,發現了一支龐大的航母編隊。
其中有中國海軍遼寧艦、055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舷號101。
052D型驅逐艦西寧艦,舷號117。
烏魯木齊艦,舷號118。
成都艦,舷號120。
【遼寧艦編隊,被美軍雙航母夾擊】
以及一艘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舷號901。
同時在沖繩本島約480公里處,發現了一艘中國海軍054型導彈護衛艦湘潭艦,舷號531。
在大正島附近發現一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鄭州艦,舷號151。
這兩艘艦艇隸屬于中國海軍東海艦隊。
這八艘中國海軍艦艇,在當時可謂是組成最大規模的航母艦隊,穿越宮古海峽,突破了第一島鏈向西太平洋駛去。
也就是說,遼寧艦編隊的目的是突破第二島鏈。
這里有美軍在亞太重要的戰略支點—美軍關島基地。
至于報道中兩艘外軍航母,究竟是哪個國家的航母?
要知道,全球擁有兩艘航母以上的國家,有美國、中國、印度和英國。
只不過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二號艦,當時正在北歐參加演習。
自然可以排除英國。
而印度的第二艘航母維克蘭特號,在9月份才會入役,很顯然也不是印度。
再加上印度雖然平日里的口氣比較猖狂,但是如果讓其真刀真槍和中國海軍正面硬碰硬,印度也提不起這個勇氣來。
同時,為了監視中國航母的動向,日本還派出P-1和P-3巡邏機“陪跑”。
隨后還派出了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跟監。
當時的出云級,只進行過F-35B的垂直起降測試,還沒有真正配備固定翼艦載機。
那么就剩下一種可能了,“央媽”口中的外軍航母,指的就是美國。
按照美國公開信息顯示,當時美軍兩棲戰斗群在日本佐世保,剛剛結束修整。
美軍的“里根”號航母編隊,在日本橫須賀港修整,只有“林肯”號航母恰好處于西太附近。
距離遼寧艦航母編隊并不遠。
因此,咱們可以肯定,當初與我國遼寧艦“交手”的,外軍航母中,一定有“林肯”號。
當時我國航母編隊突破第一島鏈執行遠海任務,主要內容就是演練一旦對寶島動手,從東面切斷對岸的后路。
配合從西側穿越臺海的中國戰機,對寶島進行包圍。
還要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的任務,避免第三方勢力插手。
按照當時的氣候來看,每年4月至6月,是臺海季風轉換期,東北季風開始減弱,西南季風還沒有來臨。
【遼寧艦編隊,現身寶島東部海域】
海浪相對較低,臺風也比較少,是一年中唯二的動手最佳時間。
所以,當時我國選擇展開遠洋任務,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沖著寶島而去。
到了5月6日,遼寧艦編隊距離抵達寶島東部最近的位置,停留了數天,距離寶島只有280公里。
處于臺軍陸基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
如果殲-15從這里起飛,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抵達寶島的東岸。
這很顯然就是在演練“防區外打擊”的科目。
在這個時候,解放軍還派出18架軍機,進入寶島西南空域進行演練。
其中轟-6轟炸機在東南方向,繞著臺灣飛行,與東北方向的遼寧艦相呼應。
這樣一來,就能形成海空兵力對臺夾擊的情況。
隨后日本也進行后續報道,在遼寧艦停留這幾天中,艦載戰斗機和直升機累計起降300多次,這已經刷新了當時遼寧艦艦的艦載機出動架次記錄。
很多都是在黃昏時間段,也就是7點左右起飛,然后在日落后進行夜間降落演練。
這個時候,美國人也沒有閑著。
按照美國公布的照片,“林肯”號航母頻繁放飛艦載機。
在5月5日白天,有海軍陸戰隊第314戰斗機攻擊中隊的F-35C已經升空。
在夜間,還有第133電子攻擊中隊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起飛。
然后美軍“里根”號航母,也在5月8日從橫須賀港南下,與“林肯”號形成兩面夾擊,準備包夾遼寧艦航母編隊。
這就與“央媽”報道中提到的,外軍兩個航母編隊同時向東、南兩個方向,頻繁派出艦機跟蹤和監視對上了。
你看,那些老說君明胡說八道的小黑粉們,好好看看,我可以為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一切都是有事實有依據的,絕對不可能胡說八道。
在君明看來,當時中美很有可能進行了對抗,而且是激烈的對抗。
美軍大概率派出F-35C與EA-18G電子戰機,對我國遼寧艦航母編隊進行監視和騷擾。
由于遼寧艦沒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在海平面處于曲面的情況下,雷達探測的距離也比較短。
無法及時發現逼近的美軍艦載機,只能依靠預警直升機頻繁起飛進行預警。
美軍累計派出四架戰斗機逼近遼寧艦,我們判斷其可能對編隊實施模擬打擊,眼看美軍即將突破我方航母的起飛線。
【殲15不容小覷,成功驅離美五代機】
四架殲-15迅速掛彈升空,執行驅離任務。
沒辦法,美國人仗著自己有兩艘核動力航母,累計擁有約82架固定翼戰斗艦載機,面對遼寧艦,可謂是毫無壓力。
很多人會問,這個82架艦載機怎么得出來的?
按照美軍航母的標準配置,一艘航母搭載12架至20架F-35C。
五架至六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
24架至36架F/A-18戰機。
按照最低標準進行計算,一艘美軍航母至少擁有約41架戰斗類型的固定翼艦載機。
按照“央媽”公布的畫面,殲-15沒有搭載電子吊艙,而是攜帶了兩枚霹靂-12和兩枚霹靂-8。
其中,霹靂-12中距離空空導彈的實力,僅次于霹靂-15,性能絲毫不弱于美制AIM-120中距離空空導彈。
霹靂-12的射程可以達到70公里以上,允許最大38G的操作過載。
可以追擊進行9G運動的空中目標。
就算是面對F-16這種級別的美制戰機,也擁有35公里至45公里的不可逃逸區射程。
當然,雙方在纏斗過程中自然不可能發射導彈,這樣一來就只有一種辦法可以分出高低,那就是“狗斗”。
簡單來說,就是互相比拼戰斗機的性能,以及飛行員的實戰經驗和技術,看誰能鎖定誰。
然后雙方互相咬尾,從高度8000米的高空一直纏斗到2000米,最終成功驅離外國軍機。
要知道,當時我國的殲-15面對的可是美軍的五代機F-35C。
最終都能將其直接驅離,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一是中國殲-15的實力不容小覷。
二是中國飛行員的經驗和技術確實強悍,絲毫不弱于美國大兵。
三是美軍所謂的五代機,并非屬于不可戰勝。
四是當時的纏斗,是在我國沒有固定翼預警機伴飛的情況下展開。
如果當時遼寧艦航母編隊中有815電子偵察船,估計美軍航母都不敢放飛EA-18G。
甚至會馬不停蹄迅速跑路。
別忘了,此前在美軍舉行環太演習之際,我國的815電子偵察船,可是出現在“大合影”之中。
當然,815前往環太演習的現場,可不是為了參加演習,而是施壓去了。
因為美軍在電子作戰方面,早已不是中國的對手。
何談驅離815?
【美國應該慶幸,當時815沒有在場】
所以,當時我們在沒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前提下,依靠過硬的本領和強大的武器裝備,成功驅離美軍五代機。
足以說明,看似浩浩蕩蕩的美國航母編隊,在我們面前,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罷了。
再加上我國的福建艦很有可能會在今年正式服役,空警-600預警機已經服役。
在今年的閱兵中,我們將會看到空警-600的身影。
代表著在未來的海上對峙中,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艦載預警機可用。
同時還有一點值得大家思考一下,那就是我國的殲-15都能成功驅離美軍的F-35C。
如果將來殲-35入役之后,登上航母甲板,美軍拿什么應對殲-35?
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一下。
這背后能說明很多問題。
屆時,也許我們真正可以處于“沒有對手”的狀態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