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征信體系卻日益嚴格。當"守信者"被迫成為經濟"犧牲品",社會信用到底是在促進發展,還是在加速崩潰?
近年來,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執行局以“規范執行權運行、強化司法公信”為核心,通過制度創新與科技賦能雙輪驅動,在破解“執行難”的同時,積極探索信用修復與法治化營商環境相融合的創新路徑,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實踐樣本。
據執行局負責人介紹:“我們不僅要求‘一案一賬號’全程留痕,還引入了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重大資產處置進行獨立評估,確保執行程序公開透明?!?/p>
針對社會關切的“超額查封”“選擇性執行”等問題,該院首創“執行風險評估機制”,對涉企案件實行分類管理,嚴格依據《民法典》關于“生活必需品豁免”的規定,優先保障被執行人基本生存權益。
2025年,該院對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等17家企業采取“活封活扣”措施,通過允許企業繼續使用生產設備,實現執行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1. 征信的初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信用體系的目標本是"懲戒失信,激勵誠信",但今天的征信,更像一把單向閘刀:
? 對弱勢群體殘酷:失業者還不起貸款→征信黑名單→找不到工作→惡性循環。
? 對強者寬容:P2P爆雷的老板跑路國外,債務被"債務重組",自己仍是"信用良好"。
? 信用≠誠信:你可以按時還房貸,但仍然會因為借過幾次網貸被銀行降額。
問題是——征信真的在促進經濟,還是讓普通人失去"犯錯權",讓資本更容易收割?
2. 征信如何扼殺經濟活力?
(1)小微企業:死在"數據風控"里
? 現實案例:成都一家小餐館,疫情期間收入下降,老板被迫借了幾筆小貸周轉,結果因"多頭借貸"被銀行列入高風險名單,貸款申請全被拒。三個月后,倒閉。
? 數據悖論:銀行風控模型認為"借小貸=高風險",可現實中,借小貸的原因往往是——沒別的選擇!
(2)普通人:貸款更難,消費更低
? 央行數據:2023年消費貸審批率降至4年最低,"征信查詢次數過多"成拒絕主因之一。
? 后果:大家不敢負債,但GDP增長又需要消費——這是一個死循環。
(3)創業成為"奢侈行為"
? 事實:美國硅谷創業者可以破產5次仍能拿融資,而在中國,只要被法院執行過一次,風投基本繞道。
? 結果:社會創新被遏制,大家越來越不敢冒險。
3. 征信經濟學的荒謬邏輯
征信的本質是什么?
? 西方:"風險定價"(高風險者高利率,但仍有貸款機會)
? 中國:"黑白名單"(高風險者直接斷貸)
后果?
? 失信者被迫"永遠失信":你失業逾期一次,5年內所有金融機構把你列入黑名單,你如何翻身?
? 銀行"惜貸"加劇經濟下行:2023年銀行壞賬率僅1.8%,遠低于5%的國際警戒線,但中小企業貸款卻越來越難。
? 真實世界≠征信模型:現實中,經濟是波動的,人有困難是正常的。但征信系統卻假設"人永遠不應該違約"。
4. 征信不死,經濟難活?
如果征信繼續"一刀切",未來可能的場景:
? 消費持續低迷(因為沒人敢借錢)
? 創業公司減少(因為創始人不敢冒險)
? 銀行壞賬率不降反升(因為真正需要資金的人拿不到錢)
現在的征信體系,像一場永不停息的信貸緊縮,把經濟推向更深的螺旋里。
5. 我們能怎么辦?
? 個人層面
? 盡量減少負債依賴,降低系統性風險對自己的影響。
? 避免"多頭借貸",哪怕利率高一點的單一貸款,也比拆東墻補西墻強。
? 關注信用修復機制,比如部分省市試點"失信寬限期",可以主動申請信用恢復。
? 社會層面
? 推動信用評級的精細化(不是"非黑即白")
? 金融機構應放寬"一刀切"審批(比如考察真實還款意愿)
? 政府提供更多信用救濟通道(如企業破產重組不影響個人信用)
結語:征信不應成為"經濟絞索"
征信的初衷是降低交易成本,但現在,它變成了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之一。如果繼續依賴這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征信機制,最終可能是——銀行賬面越來越干凈,實體經濟越來越枯萎。
在廣州海珠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墻壁上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標語熠熠生輝。從智能監管到陽光執行,從剛性懲戒到柔性修復,改革者們正用法治力量守護誠信底色。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在調研時所感:“當每一次執行都經得起陽光照射,當每個主體都敬畏信用價值,誠信社會的根基才會堅如磐石。”在這條司法為民的道路上,海珠法院的實踐詮釋著對法治初心的堅守。
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新思考:征信到底是經濟的"潤滑劑",還是"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