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東重回賽場,贏下四場為上海隊拿分,這件事本身值得尊重,但更值得我們琢磨的,是圍繞他的一系列情緒與敘事,該如何安放。
說到底,一位頂尖運動員半年沒有正式比賽,重新亮相時狀態依然穩健,這種現實在中國體育語境下并不多見。過去半年,業內外都對樊振東的動向議論紛紛,既有對他個人職業規劃的猜測,也有對現行選拔、用人機制的質疑。尤其在國乒這個“規矩多、門檻高的體系里,長期缺陣卻能強勢回歸,本身就讓不少人心里犯嘀咕——這到底是個人能力的勝利,還是體制內外某種“默契的結果?
實事求是講,樊振東的實力、心態和自律,業內外有目共睹。但競技體育從來不是只靠個人英雄主義就能走到頭的地方。你說他天賦異稟也好,說他自律刻苦也罷,真要在高強度賽場保持競爭力,離不開系統訓練、科學保障和團隊支持。這話聽著平淡,但在中國體制化培養的語境下,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明白,個人拼勁再大,一旦脫離了體系的節奏,很難長期保持巔峰。樊振東能在久疏賽場后迅速找回手感,固然有他本人的底子,但背后也有整個隊伍的默默托底。過度把焦點放在個人傳奇上,容易忽略了職業體育的群體性和規律性。
我一直覺得,體育圈內對“偶像的討論,總容易陷入兩個極端。要么把人神化,覺得只要有了天賦和意志,什么都擋不住;要么一旦失利,就歸咎于所謂“外部勢力或“教練組無能。其實,競技體育的殘酷在于,所有人的黃金期都有限,任何系統都不可能為某一人量身打造永不下線的舞臺。就事論事,樊振東這次回歸表現突出,值得肯定;但如果把他這次的四連勝當作“體制失誤“被埋沒天才的鐵證,甚至反過來苛責體系,那未免失之偏頗。要知道,中國乒乓球之所以屹立不倒,靠的從來不是個別明星的超常發揮,而是嚴密的體系、持久的競爭和一代代運動員的傳承。
當然,我理解球迷的心情。誰不想看到自己喜歡的球員贏?誰不希望偶像一路暢通、少受波折?但規矩不能亂,情感歸情感,專業歸專業。體育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公平和不確定,不是誰都能插一腳說了算。對于樊振東,喜愛歸喜愛,支持歸支持,倘若把他每一次勝利都拔高為“體制外的勝利,一遇到波折就歸因于“被針對,實際上是加重了他身上的心理負擔,也讓整個行業陷入對立與內耗。
所以,我更愿意把這次“樊振東的回歸,當作一次職業運動員自我檢驗和體系內外良性互動的案例。我們有理由為他的堅持和努力鼓掌,也有必要尊重每一個在體系中默默付出的運動員和教練。別讓一時的情緒綁架了理性,也別讓對個人的支持變成對行業規則的誤解。
最后,該提醒的一點還是要說清楚:體育需要情懷,但更需要規則和秩序。每一個運動員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一次高光表現的背后,都有無數普通、平凡、甚至被忽略的努力。支持喜歡的球員沒有錯,但不能因為個人情感,去否認整個行業的價值和公正。只有這樣,體育才能持續煥發活力,真正成為我們每個人都能信賴和熱愛的陣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