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靈渠。中共桂林市委員會宣傳部供圖
“狂瀾既奔傾,中流遇鏵嘴。分為兩道開,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粵徑萬里。人謀敓天造,史祿所經始。”南宋詩人范成大的這首《鏵嘴》,生動描繪出靈渠的雄偉與神奇,也為我們揭開了這座古老水利工程的神秘面紗。
開山鑿石,引湘入漓。靈渠始建于秦代,距今2200余年,全長37.4公里,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是連通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天下第一古渠”,其水利智慧至今仍滋養著興安大地。
游客在游覽桂林靈渠水利風景區。人民網 雷琦竣攝
桂林靈渠如今還發揮著作用。人民網 雷琦竣攝
“狂瀾既奔傾,中流遇鏵嘴”。無論汛期還是旱季,靈渠鏵嘴都屹立中流,直直插入海陽河,以其獨特的造型巧妙地將滾滾江水一分為二。
“分為兩道開,南漓北湘水”。鏵嘴將湘江上游海陽河水流劈開,使洪水通過鏵嘴向兩側分流,壓力也分向兩岸,然后順著大小天平傾斜流入南北兩渠,兩渠不能容納的水量則溢過大小天平壩回流到湘江。同時,由于精巧的設計,湘江上游海陽河的來水通過鏵嘴的分流和大小天平的調節,七分流入北渠回歸湘江,三分經南渠注入漓江,實現精準分水。精準的分水設計,使得靈渠能夠完美兼顧航運與灌溉需求。
桂林靈渠水利風景區。人民網 雷琦竣攝
“至今舟楫利,楚粵徑萬里”。靈渠修建后,船只可沿著靈渠從遙遠的楚地一路南下,直達粵地。這條水上通道,大大便利了南北之間的文化、交通、貿易往來。
“人謀敓天造,史祿所經始”。靈渠的修建始于公元前219年,工匠們依靠簡單的工具,巧妙地利用地形,將兩大水系相連。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在之后的千年歲月里,它依然促進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成為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雷琦竣、梁章暉、朱曉玲、覃心、何寧、韋歡)
(責編:付華周、許藎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