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進入夏天,尤其入伏后,天氣酷熱,令人煩悶。倘若一陣風來,驟雨忽至,頓生清涼,自然神清氣爽,愜意無比。而文人騷客一定會詩意大發(fā),吟詠一番,筆者就擷拾了古人十余首優(yōu)美詩詞,略作賞析,以饗讀者。
《夏日集裴錄事北亭避暑》
【唐】皎然
前林夏雨歇,為我生涼風。
一室煩暑外,眾山清景中。
忘歸親野水,適性許云鴻。
蕭散都曹吏,還將靜者同。
僧皎然(約720年-約803年),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著名詩僧,在文學(xué)、佛學(xué)、茶學(xué)等方面頗有造詣。這首詩描寫詩人和朋友(裴錄事)在涼亭避暑,風雨后一片清涼,為何友人能聚在一起?都是因為性愛丘山,崇尚自然,興趣相投,因而相聚。詩詞情調(diào)閑適,語言簡淡,“一室煩暑外,眾山清景中”頗有禪意。
《荅端》
【唐】韋應(yīng)物
郊園夏雨歇,閑院綠陰生。
職事方無效,幽賞獨違情。
物色坐如見,離抱悵多盈。
況感夕涼氣,聞此亂蟬鳴。
韋應(yīng)物(737年~791年),字義博,京兆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合稱“王孟韋柳”,世稱“韋蘇州”。其山水詩景致優(yōu)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這首詩題目“荅端”比較難以理解,“荅”本義小豆,引申為量具,也有鐵蒺藜之意,還有應(yīng)對之意,筆者猜測“荅端”應(yīng)是思量之意(敬請老師指教)。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外做官,于夏雨后,獨自賞景,看到綠樹如茵,景物清明,陣陣寒意,樹上蟬鳴,不由得引起了思鄉(xiāng)之情。
《夏雨后題青荷蘭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涼竹樹新,
初經(jīng)一雨洗諸塵。
微風忽起吹蓮葉,
青玉盤中瀉水銀。
施肩吾(780年-861年),字東齋,號棲真子。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殿試中被欽賜狀元及第,杭州第一位狀元。這首詩為雨后在寺廟創(chuàng)作,描寫了寺廟雨后的清新雅致,尤其是抓住荷葉雨后風吹傾斜的瞬間,非常傳神,因而是歷代描寫夏雨的佳作之一。
《別睢陽故人》
【唐】張謂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鄉(xiāng)。
城池經(jīng)戰(zhàn)陣,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
有書無寄處,相送一沾裳。
張謂(生卒年不詳),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年間潭州刺史,后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代表作《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這首詩自述身世,很小就來到梁地,時間長了就當成故鄉(xiāng),如今屢遭兵燹,物是人非,四季變換,時光荏苒,即便是有書信,也無處可寄,臨別之際,淚落涕零。這首詩感情真摯,情真意切,抒發(fā)了孤獨凄涼和依依不舍之情。
《夏雨》
【唐】薛能
何處發(fā)天涯,風雷一道賒。
去聲隨地急,殘勢傍樓斜。
透樹垂紅葉,沾塵帶落花。
瀟湘無限思,閑看下蒹葭。
薛能(817年-880年),字太拙,河?xùn)|汾州(山西汾陽縣)人,晚唐大臣,著名詩人。會昌六年,進士及第,仕宦顯達,歷任三鎮(zhèn)從事,累遷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書。先后擔任感化軍、武寧軍和忠武軍節(jié)度使等,廣明元年,為許州大將周岌所逐,全家遇害。
這首詩描寫了夏天暴雨忽至的情形,尤其是把閃電比喻成紅葉,雨滴打落地下濺起的水花比喻成落花,想象豐富,獨辟蹊徑,狀物傳神,形象生動,令人嘆服。“透樹垂紅葉,沾塵帶落花”當為描繪夏雨的佳句。
《喜夏雨》
【唐】齊己
四郊云影合,千里雨聲來。
盡洗紅埃去,并將清氣回。
潺湲浮楚甸,蕭散露荊臺。
欲賦隨車瑞,濡毫渴謏才。
僧齊己(863年—937年),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今屬湖南寧鄉(xiāng))人,晚唐詩僧,一生經(jīng)歷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個朝代。齊己詩風古雅,格調(diào)清和,與貫休、皎然、尚顏等齊名。
這首詩描寫夏雨情形,烏云密布,風雨大作,荊楚一帶大雨漫漶,清新氣爽,本來想要賦詩詠嘆這隨車的喜雨,研墨揮筆卻感覺才氣全無(這里是詩人自謙的意思)。
《題友人林齋》
【唐】張喬
喬木帶涼蟬,來吟暑雨天。
不離高枕上,似宿遠山邊。
簟冷窗中月,茶香竹里泉。
吾廬近溪島,憶別動經(jīng)年。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池州)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風格頗似賈島,“詩句清雅,迥少其倫”。
這首描寫夏夜景物,詩人寄寓在友人家,夏夜雨后,月圓高懸,室內(nèi)清涼,泉水叮咚,茶香四溢,友人一起品茗,敘說往事,刻畫了一幅優(yōu)美的夏夜雨后暢談圖畫。
《夏雨》
【宋】梅堯臣
林梅初弄熟,密雨閉重關(guān)。
潤裛衣巾上,涼生竹樹間。
水聲通遠澗,云色暝前山。
野鳥寂無語,公庭盡晝閑。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詩人,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這首詩就是描寫了夏天雨后景色,抒發(fā)了閑適恬淡之情。
《添字采桑子》
【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1084年-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情調(diào)感傷,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詠芭蕉抒發(fā)了念戀故土之情,夏天雨夜,雨打芭蕉,點滴淅瀝,離人凄涼,心緒難平,非常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
《夏雨》
【宋】陸游
連朝暑溽不可過,動地忽有東北風。
嵯峨云壓世界碎,夭矯龍卷江湖空。
塵沙洗濯草木醒,溝澮瀲滟舟舸通。
更煩造物出壯觀,跨海千丈垂天虹。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這首描寫夏雨的詩詞,氣勢磅礴,壯觀恢宏,措辭優(yōu)美,對仗工整,簡潔凝練,情趣橫生,非常精妙。
《暑雨》
【宋】葛紹體
連日霏霏濕夕陽,
灑衣沾席碎聲長。
暑天不是苦多雨,
愛與人間生晚涼。
葛紹體(生卒年及仕歷不詳),字元承,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黃巖(今屬浙江)。這首描寫夏雨旳詩,詩人想象豐富,由連綿陰雨聯(lián)想到太陽都被打濕了,雨滴淅瀝,令人愁悶,進一步抒情,暑天不是怕多雨,而是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人生晚年,才心生凄涼,凄怨之情,令人心折。
《夏月頻雨》
【宋】楊萬里
一番暑雨一番涼,
真?zhèn)€令人愛日長。
隔水風來知有意,
為吹十里稻花香。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后人稱其為“誠齋先生”,詩作為“誠齋體”。這首詩描寫夏雨的詩詞,淺顯易懂,清新自然,膾炙人口,意蘊悠長,功力十足。
以上關(guān)于夏雨的詩詞,同樣是酷夏炎暑,暴風驟雨,然而由于個人境遇不同,因而吟詠自然迥異,然而每首詩都是佳作,值得我們后人咀嚼品評,如果是您,您會喜歡那一首?亦或,您是否會也來即興一首?
2020/7/3榆木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