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秘方,中醫骨傷科精選方劑!
一,骨結核
方1,狼毒棗
狼毒、大棗各等份。將狼毒用清水浸1~2 小時,放入鍋中,上置蒸籠,放入大棗,水煮開后再蒸3小時,取出晾干即成。成人每天服3 次,每連服2天后 每次增加1枚。注意:是服大棗,不是服狼毒。服大棗后若有惡心嘔吐、頭昏等反應,可減少1~2 枚,反應消失后仍可按前法增加。服后胃中有不適者,可改飯后或同食服。禁吃辛辣食物,孕婦 慎用。
徐廷良,浙江中醫雜志1986;(2):67
方2,抗癆散
人參、肉桂、牡蠣各10克,茯苓、白術、當歸、淫羊藿、山萸肉各20克,銀花、熟地、黃芪、紫河車、鹿角膠各30克,麻黃、全蝎、蜈蚣各5克。上藥共研細末,每次服 5 克,8小時服1 次。有竇道者清創排出腐骨,視局部情況外敷生肌散。服藥期間忌食生蔥、生蒜、韭菜,忌房事。
尹德生,遼寧中醫雜志 1992;(4):41
二,骨髓炎
方3,萍鰍膏
鮮萍全草30 克,活泥鰍2 條。泥鰍用水養24 小時,保留體表粘滑物質,洗凈后再用冷開水浸洗1 次,將萍、泥鰍一起搗爛敷患處,每天 1 次,2 周為1療程。
林正松,浙江中醫雜志1987;(6):256注:萍,屬萍科 ,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作用
方4,復方野菊液
鮮野菊花(去根莖)全草500 克(干品100 克),鮮芙蓉葉400 克(干品 100克),藤黃1 克。上藥加水5000 毫升,煎至2000 毫升,趁溫浸洗患處,每天1~2次,至膿盡為止。有竇道者,用30~50 毫升注射器吸取藥液套上尼龍輸液管插至竇道深部沖洗。
毛世友,湖南中醫雜志1990;(5):39
方5,骨炎丸
壁虎50 份,穿山甲、浙貝母各20 份,全蜈蚣18 份,麝香2 份。病位在上者加野菊花15份,在下者加牛膝15份。上藥共研細粉,裝入膠囊,每天服 6克(兒童酌減),用骨 頭湯或淡鹽水早晚 2次送服。同時辨證內服中藥。有竇道者用五五丹藥捻擴 大引流;有死骨者,小者鉗出,大者手術摘除;肉芽增生者用白絳丹腐蝕或剪除;無死骨及壞死組織者,外撒生肌散,生肌玉紅膏貼蓋。
王保忠,陜西中醫1990;(4):175
方6,升葛二蟲湯
升麻、葛根、當歸、生山楂各30克,僵蠶、蟬蛻各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早晚分服。
趙祚忠,四川中醫 1987;(3):39
方7,拔毒膏
斷腸草、田字草各250克,厚樸、蓖麻仁、乳香、沒藥各150克,水粉700克,香油1500克。上藥除水粉外,均軋細入香油內,文火煎熬至藥渣呈黃色為 度,邊濾,去渣。將水粉入藥油內,熬至滴水成珠,裝瓶備用。患處常規消毒后,將藥膏涂在紗布敷料上如銅錢厚(面積大小視患病部位大小而定)敷患處,24 小時更換 1 次。一般敷藥后即有大量膿液流出。骨質破壞較輕者,一般在膿液減少至干 凈后,傷口呈凹陷形愈合;有死骨形成者,經過一段時間換藥后,死骨自動游離脫出,然后手術清竇。
印振武,四川中醫 1988;(3):47
注:斷腸草又名鉤吻,為馬錢科胡蔓藤屬植物胡蔓藤之全草,有解毒拔毒、散瘀止痛之功。田字草又名四葉草、四葉萍,為萍科萍屬植物萍的全草,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
方8,骨髓炎糊劑
黃連、細辛、冰片、兒茶、血竭、制乳香、制沒藥各25克,白芨50克,綠豆粉500克。先將黃連、細辛、白及分別置鐵鍋內烘干,各藥單研細末,綠豆粉炒至黃褐色,混合摻平,裝瓶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開水調成糊狀,涂敷患處,厚約0.5厘米,面積以超出病變范圍5~10厘米為宜。上覆一層 薄布或軟紙。約12小時后藥膏干涸,即可牢固附著在皮膚上,5~7天換藥1次。
張紹潤,山東中醫雜志 1993;(2):52
三,肋軟骨炎
方9,瓜貝散
瓜蔞4份,浙貝母2份,桂枝1份。上藥共研細末,每天服2次,每次10克。
霍明歧,遼寧中醫雜志 1987;(9):39
方10, 解毒活血湯
金銀花24克,板藍根、蒲公英各30克,丹皮、沒藥、蘇梗各9克,瓜蔞12克。每天1劑,水煎服。
楊鐘發,陜西中醫 1987;(12):555
四,骨質增生
方11,蚯蚓白糖液
活蚯蚓數條。上藥加白糖適量,使其化為粘液,涂敷患處,覆以干凈白紙,紙外再包白布,用烙鐵加熱至適當溫度,反復熨燙,直至粘液燙干為度。每天2次。
徐延良.浙江中醫雜志 1985;(7)328
方12, 壁虎散
壁虎6個,辰砂6克。上藥焙干研粉備用。用時取適量藥粉撒于患處,用強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換藥,1個月為1療程。休息3~6天后可繼續下1療程。
張漢民,浙江中醫雜志 1990;(5):210
方13,骨增康膏藥
當歸、紅花、乳香、沒藥各10克,三仙丹3克。上藥共研為末,加水調成糊狀,慢火加熱至80℃,再加入 粘合劑(糯米粉)少許,調勻。待冷卻至40~45℃時,將藥膏敷于骨質增生局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周圍用膠布封牢,以保持藥膏的溫度和濕度, 外用紗布薄棉墊扎緊。24小時后取下。7天后按此法敷第2劑,敷3次為1療程。體質虛弱、重癥冠心病及過敏體質者不宜使用。在開始敷膏藥治療時,禁用其他療法。局部敷藥后,多出現刺癢或起紅色小丘疹,停藥2~3天后即可消失。
喬氏興,等,山東中醫雜志 1989;(5):16
方14,骨痛靈
穿山甲、川牛膝、全蝎、甘草各20克,桃仁、紅花各10克, 川楝子12克,蜈蚣6條。上藥烘干研末,分裝240粒膠囊,早晚各服4粒,黃酒送服。上藥量為1療程量。
楊桂華,山東中醫雜志 1991;(3):52
方15,骨刺丸
熟地黃、骨碎補、炙馬錢子、雞血藤、肉蓯蓉各60克,漢三七、凈乳香、凈沒藥、老川芎各30克。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 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溫開水或黃酒送服。3個月為1療程,同時輔 以熱敷藥外敷。
邊全祿,陜西中醫 1985;(2):59
方16,增生靈
紅花、當歸、川烏、防風、土鱉蟲、骨碎補、透骨草、伸筋草 各12克,花椒、艾葉各10克,甘草9克。上藥加食醋1000毫升,文火煎至600毫升,待溫度適宜時外洗患處,每天1 劑,醋煎外洗2次,每次10分鐘,10天為1療程。
馬文哲,陜西中醫 1992;(6):251
方17,靈仙烏蛇飲
威靈仙30克,烏蛇1條(去頭重20克左右),丹參、木瓜、 狗脊、秦艽、當歸、姜黃、補骨脂各15克,蘇木、花椒各10克。每天1劑,重煎 3次,混合藥液,分別在早8:00時、下午15:00時 及晚上24:00時服用。頸椎骨質增生加葛根15克,腰椎骨質增生加骨碎補15克。
王周興,陜西中醫 1992;(6):250
五,足跟骨刺痛
方18,川芎散
川芎45 克。將川芎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裝藥末15克。將藥袋放在鞋里,直接與痛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干后仍可再用。
劉彥文,等,四川中醫 1989;(3):40
方19,川烏散
生川烏30克。此為1足跟用量。將川烏研細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成 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將腳洗凈,把藥平攤足跟疼痛處,外以塑料紙包好,用藥期間不作劇烈活動。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朱修渠,山東中醫雜志 1987;(6):42
六,肩關節周圍炎
方20,細辛生姜白酒方
細辛80克,老生姜300克,60度高粱白酒100毫升。細辛研末,生姜洗凈,混合杵成泥絨,鐵鍋內炒熱,入白酒調 勻,再微炒。將藥鋪于紗布上,熱敷肩周疼痛部位,每晚1次。敷藥時避免受涼感寒。
晉福林,四川中醫 1991;(3):41
方21,芍蜈散
白芍200~300克,姜黃12~15克,大條蜈蚣10~12條。上藥共研細粉,每天服3次,每次用12~15克,加水50~70 毫升,煮沸待溫后服,1周為1個療程。
余韻星,浙江中醫雜志1988;(11):496
方22,松肩湯
桂枝、當歸各12克,黃芪、片姜黃、羌活、獨活各15克,赤芍、白芍、桑枝、青風藤、木爪各30克,威靈仙18克,紅花10克,細辛6克。上藥加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鐘,用文火煎至500毫升,取藥液;藥渣再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取藥液。合并2次藥液混勻,每天服3次,每次250毫升。藥渣用布包裹,熱敷肩部。并囑病人每天堅持關節鍛煉。
解樂業,山東中醫雜志 1988;(6):48
七,膝關節滑膜炎
方23,二術苓皮湯
蒼術、白術各12克,茯苓皮20克,金銀花、薏苡仁各30克, 川牛膝15克。每天1劑,水煎服。10劑為1療程。
王永昌,陜西中醫1985;(5):208
八,踝關節扭傷
方24,酢醬草糊劑
鮮酢醬草。將酢醬草適量用清水洗凈,加少許食鹽,搗成稀糊,直接敷于扭傷處,用紗布或繃帶包扎即可。每天換藥1次。
周強,四川中醫 1991;(7):29
方25,八角楓葉糊劑
八角楓葉適量。將上藥研細末,與醋調和成糊餅狀,外敷于患處,繃帶外固定,每天換藥1次。
劉永青.浙江中醫雜志1990;(2):65
方26,五行膏
炒紫荊皮4份,炒獨活、炒赤芍、白芷各2份,石菖蒲、細辛、香附、炒乳香、炒沒藥各1份。上藥共碾細末,低溫烘干備用。配制時將醫用凡士林熔化,涼至20℃左右,加入藥末(1500克凡士林入藥末500克),邊加邊攪拌,調勻,待其完全冷卻凝固即可。使用時將五行膏攤于藥棉上(面積略寬于腫脹范圍 1 厘米,厚度約0.5厘米),敷貼患處,繃帶固定,隔天換藥1次。并囑患者減少患踝活動,腫脹嚴重時抬平患肢。敷藥后若有局部瘙癢、丘疹等過敏現象,應立即停止敷藥,并外擦尿素軟膏;局部紅腫、熱象明顯者,也不宜使用該藥。
劉青,四川中醫 1990;(12)∶40
九,關節積水
方27,白芷散
白芷適量。上藥研細末,黃酒調敷于局部,每天換藥1次。
錢煥祥,浙江中醫雜志 1989;(3)∶102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自行購藥服用存在風險,請務必在專業中醫指導下,根據個人自身癥狀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