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天開車經過這條隧道,再也不用擔心剮蹭擦碰了,通行高峰期也不堵車了,真是既便捷又高效!”有著30年駕齡的廣州老司機黎明輝笑言,曾經被戲稱為“極限挑戰”的廣州網紅“科目五考場”,如今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平安通道”。
黎明輝提及的這條隧道,是位于白云區景泰街柯子嶺村鐵路下方的“平安隧道”,始建于1998年。設計之初,是為了解決周邊村民安全橫穿鐵路的日常通行需求。由于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和通行便利性,平安隧道逐漸成為機動車的通行要道,車流量、人流量不斷增加。平安隧道是連接云城東路與白云大道南的交通要道,黎明輝每天開車經過隧道上下班,能節省十幾分鐘。然而,此前,隧道內車道最窄處不足2.2米,駕駛通行難度大;且隧道“頭寬身窄”的特殊形態,不熟悉情況的車主時常被卡在半月彎位。
升級改造后的平安隧道。
“我每次開車經過隧道,一邊后視鏡幾乎貼著人行道護欄,另一邊后視鏡距離水泥墻面也就一兩厘米,有時候顧得左顧不得右,全程提心吊膽,大氣都不敢喘,稍不留神就刮到車。”黎明輝說,盡管他已經十分小心,這些年來也剮蹭過六七次。更讓人頭疼的是,每到通勤高峰期,平安隧道都會堵車,“基本堵出去近一公里遠,甚至能把整個白云大道都堵到上橋位。”
(以前隧道狹窄,通過容易剮蹭。資料圖)
由于常年發生車輛剮蹭事件,平安隧道內壁刮痕累累,被網友們戲稱為廣州市“科目五考場”,吸引了一些網紅博主專程前來“挑戰極限”。加上缺乏寬敞的人行通道,導致行人與機動車混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平安隧道難平安”,引發各界廣泛關注。“我們在走訪時經常聽到群眾反映這個情況,大家升級改造的意愿十分強烈。”長安社區黨總支書記曹金成介紹說。
資料圖:隧道內被剮蹭的痕跡很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景泰街長安社區將平安隧道改造工程,作為提升區域品質的重要民生微實事來抓。長安社區聯動景泰街、柯子嶺經濟聯合社等多方力量,就隧道升級改造的協調設計、施工等環節,邀請轄內“兩代表一委員”、居民群眾代表進行多次專題研究。同時,由景泰街牽頭與鐵路權屬單位、管養單位及相關部門協調,破除溝通壁壘,在2024年底啟動了平安隧道升級改造工程。
“群眾都非常支持這個項目,我們聯社發揮‘大黨委’的機制優勢,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柯子嶺經濟聯合社黨支部書記杜璟文介紹,這個項目要解決隧道內車道過窄、人車混行等情況,主要將原來0.8米寬的人行步道拆除,將原本僅2.2米寬的機動車道增加至3米寬;同時,在隧道上方兩邊增設人行連廊,同步建設4個閘口,與兩側市政道路連接,實現“車往下面走、人從上面過”,達到安全出行的目的。
平安隧道升級改造工程采用“半封閉動態施工”模式,在為期100天的施工期間,實現“施工不封路、通行不中斷”,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出行影響。
如今,平安隧道升級改造工程及隧道上方空間的亮化、美化等精細化微改造工程已經完工。記者在現場看到,隧道內原有的人行道及欄桿已被拆除,機動車道拓寬后,車輛經過隧道時不再小心翼翼。在涵洞入口處兩邊,各有一條人行道通向涵洞上方,實現人車分流,方便居民往來。
“現在我開車不到20秒就能順暢通過,不用考慮避讓行人,也不再堵車了,隧道內也從‘昏暗逼仄’變得‘敞亮美觀’,上下班心情好了不少。”見證了整個平安隧道升級改造工程,黎明輝開心地向記者分享道,“司機的通行體驗、道路的通行效率都得到很大提升,大家特別滿意。”
作為串聯白云山5A風景區與地鐵11、12號線的黃金走廊,平安隧道每日承載著數萬人流和車次穿梭往來。平安隧道升級改造工程實現路寬與事故“一增一減”,不但進一步打通了自然生態與現代都市的民生動脈,更助力實現了周邊居民“登山賞景,通達全城”的美好出行愿景。
(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