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場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小樵易幟中,三位原本屬于不同陣營的軍官,最終走到了一起。
他們是趙承金、沙克和于權坤,曾經各自為戰的他們,因為呂正操的一次決定,脫離了原來的陣營,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八路軍。
從冀中的平原到抗美援朝的戰場,他們的名字逐漸被人們熟知,每一次戰斗,他們都將生命置之度外,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為什么他們最終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其中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1937年:呂正操與小樵易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呂正操擔任新編691團團長,立即被卷入了抗日前線的激戰。
在河北省冀中地區,這個區域已成為日軍侵略的重點,691團多次與日軍遭遇,每次交鋒都異常慘烈。
在一次深夜的戰斗中,呂正操帶領部隊奮勇殺敵,他們伏擊了一支日軍的偵察隊,在狹窄的山路上設下埋伏,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護,成功地打擊了敵人。
呂正操親自指揮火力,精確地命中敵人,迫使其撤退。
隨著戰爭的持續,呂正操越發意識到單靠傳統的軍隊體系和戰術難以抵抗日軍的長期侵略。
因此,在冀中地區他開始尋求更廣泛的民間支持,動員和整合地方抗日力量。
這種情況下,小樵村的抗日誓師大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在那個清晨,晉州小樵村的村民和士兵們聚集在一起,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堅決和期待。
呂正操站在一塊臨時搭建的講臺上,面對著聚集的人群,宣布了自己的重大決策——脫離國民黨軍隊,成立冀中“人民抗日自衛軍”。
成立“人民抗日自衛軍”后,呂正操開始更系統地整合周邊的抗日民兵和游擊隊,形成了一個更具活力和靈活性的抗戰力量。
在呂正操的部隊中,有三位深受信任的得力干將,分別是趙承金、于權坤和沙克。
抗日英雄
在小樵村的重組和誓師大會后,趙承金積極參與到了部隊的改編中,這一過程中他的表現尤為突出,使他很快被提拔為第一總隊的總隊長。
不久后,趙承金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1940年1月,趙承金的軍事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高潮。
冀中軍區發出命令,趙承金與政委譚冠三一起被指派領導新成立的趙譚支隊,這一支隊由十六團、二十一團和二十四團組成。
在趙承金的指揮下,趙譚支隊迅速成為了一個高效的作戰團隊,專門負責針對日軍及其協作勢力的作戰行動。
在他們的首次大規模行動中,趙譚支隊面臨了石友三率領的日軍部隊的嚴重威脅。
石友三的部隊以強大的火力和嚴密的戰術著稱,在當地的日偽軍中也是一支極具攻擊性的力量。
在一次關鍵的戰斗中,趙承金命令二十四團在夜間進行迂回,成功地切斷了敵人的供給線,而十六團和二十一團則分別從正面和側翼發起攻勢。
這種協同作戰的戰術不僅迷惑了敵人,還大大增加了戰斗的效率。
在激烈的戰斗中,趙譚支隊表現出色,最終迫使石友三的部隊撤退,保護了當地的安全。
趙承金和譚冠三的合作也被證明是極為成功的,兩人的軍事與政治配合默契,使得趙譚支隊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在政治宣傳和民眾動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譚支隊在趙承金的指揮下,逐漸發展成為南進支隊。
沙克:從軍事到政治的承載
沙克,東北講武堂的優秀畢業生,早年曾在呂正操麾下擔任647團團長時的副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沙克表現出色,很快引起了上級的注意。
他在實戰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指揮經驗,尤其是在冀中平原的游擊戰中,他展現了卓越的指揮才能。
晉察冀軍區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這里集中了大量抗日力量,而沙克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的副參謀長,這一職務使他參與到了更大規模的戰略決策中
1945年抗戰勝利后,沙克被調任東北野戰軍,擔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炮兵第二師師長。
作為炮兵師師長,沙克積極推進炮兵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加強火炮的戰術運用。
在東北野戰軍的多次重大戰役中,沙克的指揮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
他所指揮的炮兵部隊在遼沈戰役中,成功地摧毀了敵軍多個堅固的防御工事,為部隊的推進掃清了障礙。
新中國成立后,沙克繼續在軍事領域發揮作用。他被任命為軍訓部部長,負責全軍的訓練工作。
這一職位對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一方面要總結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的豐富經驗,另一方面則要將這些經驗系統化,融入到新中國軍隊的訓練體系中。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沙克被授予少將軍銜。
于權坤的抗戰之路:從東北軍到人民軍隊
在東北講武堂的課堂上,于權坤還是一名學員時,已經展現出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
他與同學們在教官的嚴格要求下,學習步兵戰術、火炮操縱、戰地指揮等科目,時刻準備著未來的戰場。
而此時的東北正處于動蕩之中,時局的緊迫感讓這些年輕學員更加刻苦訓練,希望能早日上戰場報效國家。
1937年,于權坤已從東北軍第一期講武堂分校畢業,他并沒有立即進入中央軍或地方部隊,而是由于沙克的引薦,加入了呂正操領導的抗日先鋒隊。
那時,抗日戰爭的號角已經在全國吹響,各地義勇軍和抗日武裝力量紛紛成立。
沙克見識到于權坤的潛力,便將他推薦給呂正操,希望他能在抗日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與日軍多次交鋒后,于權坤逐漸意識到,僅靠個人的勇敢和軍事技巧還不足以抗衡裝備精良的日軍。他渴望找到一種能夠更有效抗擊侵略者的方法。
這時,楊經國的出現對他的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楊經國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骨干,他向于權坤介紹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人民戰爭的理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于權坤逐漸認同了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并在1937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加入共產黨后,于權坤的軍事生涯進入了新的階段。
在冀中平原的戰斗中,于權坤指揮的部隊多次與日軍正面交鋒,并利用靈活的游擊戰術,給敵人造成了重大損失。
隨著抗戰的深入,于權坤逐漸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
這些經歷為他日后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后來被授予少將軍銜奠定了重要的軍事資歷。
趙承金的晚年榮譽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趙承金接到命令,再次奔赴前線。
這一次,他被任命為遼西軍區的副司令員,并具體負責中朝邊境的江防工作,擔任集安地區的江防司令員。
集安雖然只是一個不大的邊境城市,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將抗美援朝的物資源源不斷輸送給志愿軍的關鍵通道之一。
趙承金抵達集安后,立刻著手對當地的防御工事進行檢查和部署。
他指揮下的部隊包括一個高炮師、一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運輸隊。
面對美軍頻繁的空襲威脅,趙承金的第一任務就是確保鴨綠江上的大橋安全。
這座橋是志愿軍物資運輸的生命線,一旦被摧毀,后果將不堪設想。
趙承金深知責任重大,于是親自帶隊勘察地形,布置防空火力網。
他與高炮師的指揮官們反復研究敵機的飛行規律和攻擊模式,調整炮位,確保每一門高炮都能發揮最大效能。
在集安的日子里,趙承金經常穿梭在各個陣地之間,檢查部隊的防空準備。
他與士兵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并及時調整戰術。
在一次突襲中,趙承金親自下達了全線開火的命令,成功擊退了一次大規模的美軍空襲。
那天,美軍出動了數十架轟炸機,企圖摧毀鴨綠江上的橋梁。
然而,在趙承金的精密部署下,高炮部隊提前鎖定了敵機的航線,在敵機進入射程后,密集的高炮火力網立即開火,瞬間將幾架敵機擊落,成功保住了橋梁的安全。
運輸隊在他的指揮下,晝夜不停地在集安和前線之間往返,源源不斷地將武器、彈藥、食品等急需物資運往前線。
為了保證運輸隊的安全,趙承金與步兵師的指揮官密切合作,制定了詳細的護送計劃。
步兵師不僅負責沿途的警戒,還在關鍵的運輸線上布置了多個隱蔽的火力點,確保運輸隊在遭遇敵軍襲擊時能迅速得到支援。
隨著戰爭的推進,趙承金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認可。1955年,趙承金被授予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