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美國和歐盟之前在稀土問題上瘋狂“賣慘”,純屬給自己加戲。
前幾天,歐盟駐華大使干了件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的時候,擺出一副近乎“卑微”的姿態,表示因為稀土問題,歐洲的企業活在供應鏈斷裂的“恐懼”之中,請求中方盡快幫助他們。
當時,這個新聞剛被披露出來,大家是一邊覺得“解氣”,一邊又覺得事有蹊蹺。
說“解氣”,是因為過去歐盟在跟中國打交道的時候,總擺著一副盛氣凌人的嘴臉,這次忽然放低姿態,看來是真被打中了“七寸”,知道疼了。
果不其然,沒過3天,事情就反轉了。
在歐盟一通“賣慘哭窮”之后,商務部正式做出回應:中國早就已經給一部分符合審查標準的歐盟企業發放了相關出口許可。
歐盟跑到彭博社賣慘,純屬白眼狼行為,想要通過輿論炒作,倒逼中國給部分歐美企業開放“綠色通道”。
說白了,雖然中國這次按規矩辦事,嚴格按照稀土出口新規完成了審核、給美西方企業出口了一部分稀土。
但這些國家習慣了以己度人,總覺得中國“照章辦事”還不夠,最好和之前一樣,不對稀土行業進行規范,方便他們進場渾水摸魚。
更進一步來說,歐美這次確實是被中國的稀土管制打疼了。
但是這些國家被打疼之后,第一反應不是趕快收手,以后別輕易招惹中國,而是要為下次招惹中國做好更加“萬全”的準備。
他們打的算盤是,中國現在有限度地開放稀土出口是不夠的,最好把口子開得更大一些,這樣它們就能一口氣囤積足夠多的稀土;
等到囤得差不多了,再對中國動手,這樣就不怕被中國反過來“卡脖子”了。
當然,我們肯定是不會讓他們稱心如意的。
6月上旬的時候,中方就已劃下紅線,當下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避免“囤積”的情況出現。
這不光是為了避免美歐翻臉不認人,也是為了國際市場的穩定著想。
對稀土行業,中國看重的,并不是賺快錢,而是怎么確保這一行業能夠健康地、穩定地、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
只要中國的這個態度不改變,美西方的如意算盤就注定打不成。
美歐現在密集賣慘,無視中國已經在按規定批次發放許可證的事實,一味給中國扣“稀土武器化”的帽子,想要通過這種骯臟手段倒逼我們改變政策,是癡心妄想。
且不說中國全程按規矩辦事,壓根就沒有“武器化”這一說,就算退一萬步,中國真的把稀土出口作為一種反制的手段,那也是美歐自己挑釁在先,中方純屬自衛反擊。
歐盟和美國,如果真的想要避免中方的反制措施帶,來的所謂“供應鏈風險”,最該做的就是管好自己,不要挖空心思琢磨怎么去滿世界地揮舞制裁大棒,更不該對著別人的自衛反擊大呼小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