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大學舉行首屆“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國優計劃”)研究生畢業典禮。首屆27名畢業生中,24人順利完成相關課程并獲頒修讀證書,其中8名畢業生將赴重慶市南渝中學校、重慶市巴蜀中學校等重慶市和江蘇省優質中小學任教,完成“未來大先生”的身份跨越,為基礎教育注入“重大力量”。
這也標志著重慶大學作為“國優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在探索綜合性大學與高質量基礎教育融合、推進國家教育戰略部署、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隊伍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畢業典禮現場。重慶大學供圖
“從解哈密頓量到解一代人的科學焦慮,國優計劃讓我成為兼具‘粒子般嚴謹’與‘波般包容’的教育者。”物理學畢業生李軻通過“國優計劃”在淬煉中蛻變。他坦言,在校刻苦鉆研、實習時帶領學生制作發電機模型的經歷,讓他發現孩子們閃耀的眼神中映照著科學的未來。即將赴任南渝中學物理教師的他,立志以三尺講臺為舞臺,將物理世界的奧秘傳遞給年輕的心靈。
“國優計劃”的三導師制培養在學科深度與教學實踐的航道上,為生物學研究生楊澤濤的教育職業生涯點燃璀璨航燈。他表示,學科導師聚焦于生物學前沿,幫助他深化生物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導師則在授課方面指導其課堂設計與學情分析。依托生物學科實踐性特點,楊澤濤在實習期間,通過獨立授課,強化了情境化教學能力。
學生課堂教學實踐。重慶大學供圖
一路走來,重慶大學首批“國優計劃”班主任及專班成員與首批學生共同探索適合教育教師發展的成長路徑。他們夯實理工科知識、打牢教育教學基礎,以科研帶動科普,以專業賦能教育,以教育情懷積淀未來教育事業。
“雖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直接投身基礎教育戰線,但教育的真諦恰在于其超越時空的感染力。”導師及班主任代表、物理學院教授黃映洲表示。教學期間,他充分發揮物理專業優勢,帶領團隊建設《國優計劃物理實驗競賽》等課程,制作“聲音迷宮”等聲學科普裝置,展示通風降噪超材料科普模型。
據了解,重慶大學入選“國優計劃”首批試點高校以來,堅持以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為引領,立足“四位一體”教育理念,創新構建“五方五度”建設機制、“13541”培養模式和“五共協同”育人體系,建立“三導師+雙班主任”的導師團隊,系統實施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中小學教師培養創新方案,推動優秀教師人才的高質量成長。(晏紅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