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江蘇衛(wèi)視突然撤檔《長安的荔枝》,換上了《書卷一夢》,這劇撤得好啊,因為長安本來就沒有荔枝。
唐朝時的長安即便氣候再好,也不可能長出荔枝來,楊貴妃想吃口荔枝,得從嶺南千里迢迢運過來。
那可不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購生鮮,隔天就能送到。
那時候得累死多少匹馬,跑死多少驛卒?《新唐書》里可都記著呢:“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一個壓根不存在的東西,非要拍個劇拿出來播,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楊貴妃不一般,出身五姓七望那種頂級豪門,從小錦衣玉食,但她偏偏就饞這口荔枝。唐玄宗寵她,動用國家驛站系統(tǒng)給她運荔枝,這才有了嶺南荔枝千里迢迢送長安的事。
“紅塵一騎妃子笑”,為了博美人一笑,不知道搭了多少人力物力進去。用天下百姓的賦稅,就為了給貴妃解個饞,老百姓種地納糧,結(jié)果錢都花在給宮里送水果上了。
有人說這是窮奢極欲,倒也不全是。畢竟在封建王朝,天下都是李隆基的,他想給老婆弄點荔枝吃,用自家的馬、自家的人,好像也說得過去。
要是楊貴妃就這點愛好,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問題是這荔枝背后代表的可不止是口腹之欲。
楊國忠借著妹妹得寵,把持朝政;安祿山看著眼紅,起兵造反。最后搞得天下大亂,玄宗倉皇出逃,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這一連串事情的發(fā)生,其實都是從那口荔枝開始的。
老百姓其實挺寬容的,皇帝動用點權(quán)力給自己老婆弄點吃的,用點好的,大家都能理解。但五姓七望那些權(quán)貴,騎在百姓頭上吃香喝辣不說,還把老百姓的活路都給堵死了。
李唐王朝最后鬧到馬嵬坡那步,絕不是因為貴妃吃荔枝。荔枝不過是個象征,代表著權(quán)貴拿天下人的血汗錢,填少數(shù)人的欲壑。
翻開史書就知道,安祿山一喊造反,河北藩鎮(zhèn)紛紛響應(yīng),還不是因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叛軍打到長安了,李隆基只能撒丫子跑路。
其實老百姓不怕日子苦,也不是不能接受貧富差距。但你不能搶了人家碗里的肉,還在人跟前吧唧嘴,那誰受得了?
所以說,長安沒有荔枝才是好事。
要是荔枝真能在長安種出來,權(quán)貴們指不定還要折騰出什么新花樣來,現(xiàn)在好了,想吃荔枝得去嶺南,至少能讓老百姓喘口氣。
這天下從來不怕窮,就怕不公,權(quán)貴們要是懂得適可而止,哪會有那么多造反起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