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亮 通訊員 胡譯丹
“我們的‘息壹鳳’五谷蟲草蛋,蛋黃飽滿圓潤,色澤金黃,蛋清濃稠,口感香,可以成為消費者信賴的健康食品。”7月1日,在息縣白土店鄉息縣壹鳳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慶紅介紹道。
走進養殖基地,全自動化設備井然運轉,喂料、控溫、通風、集蛋等流程均由智能系統操控。傳送帶將新鮮雞蛋送至分揀車間,工人們仔細挑出有瑕疵的雞蛋,確保優質雞蛋進入下一道工序。在包裝車間內,新鮮產出的雞蛋被印上醒目的品牌標識,并根據重量進行精細分類和包裝,整個流程井然有序
一枚雞蛋串起產業鏈。2016年8月,趙慶紅經過了多年外出務工后,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家鄉創辦養殖公司。通過在多年摸索實踐,現有壹鳳綜合生態種養基地42畝,種植基地800余畝,標準化廠房9000余平方,年存欄11萬只蛋雞,年銷售額超7000萬元。趙慶紅說:“我們現在是‘綜合生態種養基地+智能化蛋雞養殖+綠色無土栽培’生態種養模式,建設自動化蛋雞設施2棟,實現了蛋雞養殖全流程‘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p>
今年5月,趙慶紅新建的第3棟現代化雞舍已經投產,新上雞苗12萬只。這也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棟帶參觀通道的雞舍,不用進雞舍也能看到蛋雞養殖情況。蛋雞食用拌有中草藥的預混料,確保蛋雞營養均衡,有效提高雞蛋品質,看得見的匠心讓“息壹鳳”雞蛋得到市場認可。
目前,息縣壹鳳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正以其獨特的養殖模式和產品品質,讓產品聲名遠揚,成為當地特色農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小小雞蛋,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一日三餐,一頭連著產業鏈上的工人就業。
每一天,基地自動化設備對一枚枚新鮮雞蛋進行分揀、清洗、消毒、包裝;廠房外,一輛輛貨車等著裝載發往各地……
“以前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F在我在養殖基地上班,收入不錯還能照顧家里的孩子和老人,這樣的生活我很滿足?!边@種“家門口”上班模式,讓常年在外打工的白土店鄉時樓村村民張敏感受到了與家人團聚的快樂和幸福。目前,息縣壹鳳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構建起“產業+就業”的鄉村振興共同體,帶動當地村民穩定就業崗位700余個。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鄉親。”是趙慶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企業做強做大的同時,趙慶紅也不忘回報社會、回報家鄉。“我一個人干好不算好,帶動一群人干好才是真的好。”而這,也是趙慶紅作為一名人大代表的一種責任。
借助息縣白土店鄉壹鳳蛋雞產業代表聯絡站的優勢,趙慶紅廣泛調研,多次召開座談會,向相關部門爭取支持,努力搭好干群“連心橋”,走好代表“履職路”。今年,趙慶紅計劃對蛋雞養殖進行全產業鏈條布局,從糧食收購、飼料生產、蛋雞養殖到蛋品加工與銷售,實現各環節緊密銜接、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附加值,打造現代農業樣板。同時,發揮企業輻射帶動作用,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就業崗位,鼓勵有條件的農戶參與養殖,
“從一顆小小的雞蛋起步,到今天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最欣慰的不是企業做得多大,而是能實實在在地帶動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過上好日子。我們也將繼續深耕,把品質做得更好,把品牌打得更響,讓全國乃至更多的人,都能品嘗到我們健康、美味的‘壹鳳蛋”’!”談及愿景,趙慶紅言語中滿是對家鄉產業的自豪與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從全自動雞舍到千家萬戶的餐桌,相信這一枚枚雞蛋必將“孵化”出更廣闊的鄉村振興新天地。
編審:孫曉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