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地時間6月29日,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礪劍》罕見地公布了一組殲-20攔截神秘外機的,至于外機到底是什么型號,中并未明確提及,但能讓多架殲20緊急升空迎敵的“神秘外機”,至少也得是具備隱身性能的第五代戰機,那么據小編猜測,此次被中方攔截的外機,很有可能是美日聯軍的F-35戰機,或者是F-22戰機。
緊急升空:殲-20亮劍東海的實戰考驗
2025年6月下旬的一個平常訓練日,東海某空軍基地的殲-20機隊正按計劃進行戰術機動演練。突然,雷達屏幕上出現異常信號——數架具備隱身特征的外機正高速逼近我國防空識別區。
央視《礪劍》欄目披露的畫面中,飛行員楊俊成所在的“王海大隊”迅速終止訓練,多架殲-20掛載實彈緊急滑向跑道。“當時耳機里傳來指揮所指令:‘一級戰備,立即起飛攔截!’”楊俊成回憶,“我們清楚,能讓殲-20全體出動的目標,至少是第五代隱身戰機。”
這次攔截行動的特殊性在于,外機不僅突破了傳統雷達探測范圍,其飛行軌跡還刻意避開了常規預警節點。但解放軍的“天網”體系早有準備:空警-500預警機通過分布式雷達陣列,在400公里外捕捉到微弱信號;地面米波雷達則利用隱身戰機對長波反射的技術短板,持續追蹤目標動向。“對方以為隱身就能為所欲為,卻不知道我們的預警系統專門針對F-22、F-35做過優化。”參與任務的預警機操作員介紹。
當殲-20雙機編隊抵達攔截空域時,外機已進入目視距離。從央視畫面可見,殲-20采用“菱形戰術”占位,兩架戰機保持30度夾角,既形成交叉火力網,又最大限度減少雷達反射面積。
“對方試圖通過急轉爬升搶占高位,但我們的飛行員更熟悉這片空域的氣流特性。”軍事專家張學峰分析,“殲-20的鴨翼設計在亞音速段機動性更強,一個‘赫伯斯特機動’就咬住了對方尾后。”
隱身博弈:技術代差下的空中較量
此次對抗本質上是中美第五代戰機的首次近距離“技術對話”。根據美軍太平洋空軍2022年披露的信息,F-35曾在東海與殲-20有過交鋒,但當時雙方均保持超視距接觸。而這次“拼刺刀”式的近距離纏斗,徹底暴露了美軍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致命短板。
殲-20采用的超材料隱身薄膜是核心撒手锏。這種由中國民營企業研發的新型材料,通過納米級微結構調整,能將雷達波“引導”至特定方向,而非簡單吸收或反射。相比之下,F-35的隱身涂層依賴氧化鎵與稀土復合技術,不僅維護成本高昂(每飛行小時需55個工時),還存在劇毒隱患。2025年美軍內部報告承認,F-35機隊因涂層脫落導致的戰備率已降至65%。
外機的電子對抗表現同樣耐人尋味。當殲-20啟動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鎖定目標時,對方竟未做出有效反制。“這說明他們的雷達告警系統可能存在故障。”張學峰指出,“而這類系統的核心部件——銦銻化合物傳感器,80%由中國企業供應。”正如美軍馬奧尼上將在CSIS論壇上所言,美軍F-18發射的AIM-9導彈導引頭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鏈,這種脆弱性在五代機對抗中被無限放大。
盡管殲-20尚未完全實現超音速巡航,但渦扇-15發動機的階段性突破已足夠形成威懾。在纏斗中,殲-20通過“超音速沖刺+急停轉向”的組合動作,多次迫使外機陷入被動。反觀F-35,其F135發動機在低速段的響應遲滯問題始終未解決,這直接導致外機在規避動作中多次出現失速風險。更關鍵的是,F135的高溫合金葉片生產離不開中國出口的鎢、鉬等稀有金屬,而中國早在2024年就對這類材料實施了出口配額制。
戰略威懾:稀土優勢與體系作戰的雙重壓制
這場空中較量的背后,是中美在戰略資源領域的深度博弈。正如美軍將領在CSIS論壇上承認的,中國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而稀土正是五代機隱身涂層、發動機耐高溫部件、傳感器材料的核心原料。
殲-20的超材料隱身薄膜需要釓、鋱等重稀土元素,而中國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幾乎壟斷了這些資源。反觀美軍,其F-35的隱身涂層和雷達系統同樣依賴中國供應的釤鈷磁鐵。2025年3月,美國第六代戰斗機F-47因無法獲得中國重稀土被迫推遲量產,這正是供應鏈絞索效應的直接體現。“美國可以造芯片、造發動機,但沒有中國的稀土,這些高端裝備就是一堆廢鐵。”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專家表示。
殲-20此次攔截并非單打獨斗。從預警機的早期預警,到地面電子戰部隊的電磁壓制,再到火箭軍東風-26導彈的區域拒止,形成了多層次的作戰網絡。當外機試圖呼叫支援時,其通訊信號被解放軍電子戰飛機干擾,導致與后方指揮系統失聯長達12分鐘。這種“發現即摧毀”的體系能力,與美軍依賴單一平臺的傳統作戰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最令外界震撼的是中國飛行員的戰斗意志。在央視采訪中,楊俊成坦言:“當時我們做好了犧牲準備。如果對方繼續挑釁,我們會用機身撞向敵機。”這種“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源于對裝備性能的絕對自信。正如王海大隊的訓練口號:“我們的身后是14億人民,我們的面前沒有退路。”
這場發生在東海上空的較量,不僅是兩國戰機的技術對決,更是戰略資源、工業體系和民族意志的全面比拼。當美軍將領在智庫哀嘆供應鏈脆弱時,中國已通過稀土管制、技術創新和實戰化訓練,構建起難以撼動的戰略優勢。正如殲-20副總師王海峰所言:“我們的目標不是超越某一款戰機,而是重塑未來空戰的規則。”而這種規則的重塑,正在東海的云端悄然發生。
信息來源:我們肯定不能退讓!殲-20緊急升空逼退外軍機 2025-06-30 京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