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開幕,32個成員國首腦悉數到場,但卻少了一個常客——韓國!
眾所周知,韓國這幾年和北約打得火熱,不是北約成員,卻勝似北約成員。但凡是北約有點兒什么活動,韓國總是拼了命的往里蹭,尤其是像首腦峰會這種頂級活動。
在過去的三年中,韓國不僅沒有缺席任何一次的北約峰會,還存在感十足,搞出的動靜連許多正牌成員都自嘆不如。
比如在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上,時任韓國總統的尹錫悅為了討好北約,各種的中國、俄羅斯以及朝鮮扣帽子,甚至于帶頭炒作“中國威脅”。
然而這一次的海牙峰會上,并沒有出現韓國總統的身影,是韓國四年來首次缺席。
對此,韓國方面的解釋是“國內各種問題懸而未決的和中東局勢動蕩”,簡而言之就是沒時間,不安全。
很明顯,這樣的理由就是純純的客套話,畢竟參加峰會的基本都是國家首腦,沒有誰會比較閑,更沒有誰敢保證絕對的安全。
事實上韓國此次缺席北約,核心原因其實就一個:總統換人了,從尹錫悅換成了李在明。這兩個人對于北約,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態度。
尹錫悅對北約是選擇無腦的親近,不放過任何一個蹭關系的機會,故此北約峰會年年都有他。而李在明則是要相對更加的理智一些,盡可能想辦法和北約保持一定的距離,能不扯上關系就不扯上關系。
尤其是像北約峰會這種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因為李在明很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北約峰會不是那么好去的,怎么都得要付出些代價才行。否則人家北約成員的首腦聚會,憑什么會讓你韓國一個非北約國家去蹭吃蹭喝?
眾所周知,北約全名叫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由部分歐洲和北美國家組建的一個聯合防務體系。
基于這樣一個前提,北約只應該算是一個區域性的防務合作組織,管轄區域僅限于歐洲和北美地區。然而這些年隨著組織的不斷擴張,以及傳統主要對手的不斷衰敗,北約的野心也在逐漸的膨脹。他們不再滿足于只在歐洲和北美搞事情,而是想要把手伸向全球,尤其是亞太地區。而在北約進軍亞太的道路上,韓國作為一個區域內國家,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拉攏的對象。
首先從地緣格局上看,韓國位于東亞火藥桶核心區域,背靠日本,面朝中國,頭頂更是和朝鮮緊貼著。對于北約而言,這無疑就是一個絕佳的戰略橋頭堡,進可以威逼朝鮮、中國甚至于更遠的俄羅斯,退可以屏障日本,同時還可以協防到臺灣甚至南海。
也就是說,北約如果和韓國搭上線,那么便能在亞太地區獲得一個攻守可控,且輻射面極廣的戰略支點,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其次從軍事實力上看,韓國作為東亞怪物房的一員,有著十分可觀的軍事家底。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當前僅現役的正規部隊就多達60萬人,并且還裝備有多達1600架各型軍用飛機,2200輛各型坦克,以及超過200艘的各型艦艇。
單就紙面數據來看,韓國當前的常規軍事力量陣容無疑是極其豪華,在全球范圍內足以躋身前五名。而如果是放到北約中去比較,那更是僅次于美國的二號存在,比之英法德這些老牌列強都要強出一大截。
這意味著北約和韓國合作,不僅可以在地緣戰略上得到極大幫助,更能在實際的軍事實力上得到極大加強。這對于主要軍事力量部署于歐洲,對亞太鞭長莫及的北約而言,無疑是省去了很多的麻煩事兒。
最后從國際關系上看,韓國雖然不是北約成員,甚至和北約談不上多大交情,但是卻和北約的扛把子美國關系莫逆,親如父子的那種。要知道韓國差不多是從建國出道開始,就一直是在跟美國混,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給一手拉扯大的。
直到如今,韓國包括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的方方面面,背后都還有著美國的影子。
以軍事方面的表現為例,韓國在軍事上和美國一直是深度捆綁,其軍隊不僅裝備著大量的美式裝備,部分指揮權也在美國人手里。另外在韓國境內還有著諸多的美軍基地和美國駐軍,以及美國部署的軍事設施和武器。
從某種意義上講,北約和韓國扮演的角色其實都差不多,認的都是同一個大哥。而有著這樣一個天然的紐帶在,韓國和北約的親近也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總而言之,基于自身進軍亞太的戰略需求和韓國本身所擁有的戰略價值,北約對韓國一定是有所圖謀的。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李在明如果選擇去參加北約峰會,必然免不了要被北約拿來做文章。
比如針對此前朝鮮出兵歐洲,和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這一情況。韓國作為朝鮮的鄰國,同時又是對峙多年的老冤家,很可能會被北約利用來當做制衡工具,在峰會上要求其答應作出一些相關的反制操作。包括且不限于,給烏克蘭提供援助,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給朝鮮施加壓力等等。
再比如面對中國這一北約或者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對手。韓國作為區域內距離中國最近的戰略點,必然會被北約當槍使,要求其在峰會上針對“中國威脅”、“臺海問題”、“南海問題等”相關話題進行炒作。要知道這樣的操作在尹錫悅時代那可是保留節目,每次尹錫悅參加北約峰會都必然表演。
另外關于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北約漲軍費問題,韓國也免不了被牽連其中。雖然按理來說,韓國作為非北約成員,這事兒和他們沒多大關系,但架不住這是美國的要求。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韓國和美國也是非常緊密的盟友關系,甚至比之北約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么當看到北約各國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不得不答應漲軍費時,韓國怎么也得要站出來表示表示才行,否則就顯得有些不懂事了。
對于以上這些參加北約峰會可能會出現的場面,李在明無疑是極其頭疼的。
首先得罪朝鮮的事,李在明不想干。因為李在明當前對于半島局勢政策是以和平為主要基調,他主張緩和軍事緊張局勢,營造和平氛圍,甚至還打算恢復中斷的韓朝對話渠道。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李在明如果聽從北約的要求去對付朝鮮,那不是自己砸自己的攤子嗎?
其次得罪中國的事,李在明更不想做。因為李在明心里很清楚,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同時又是韓國近20年來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惹不起,更得罪不起。
尤其是在韓國近年來經濟狀態不佳,急需中國貿易輸血維持的情況下,且不說是聽從北約要求去和中國搞對抗,單是疏遠中國的代價,韓國都可能承受不起。
最后是漲軍費這件事,李在明也做不了。一方面是韓國當前糟糕的經濟情況,已經不允許其將更多的預算花費到國防上。另一方面是李在明政府力求交好朝鮮、中國等周邊國家,實在是不適合去無端增長軍費。
總而言之,從李在明自身的意愿來講,這些要求沒一個是他想要的,甚至于都是他所極力反對的。但問題是不做就會得罪北約,或者說得罪美國。這同樣也不是李在明想看到的。
正如前面所講到的,韓國是美國一手拉扯大的,至今方方面面都還受美國的影響。忤逆美國的事情,他們不敢做。
如此一來,李在明如果參加了北約峰會,就可能會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要么得罪中國,要么得罪美國。
既然如此,那索性就不去了。畢竟我人都不在,你北約總不能要求我做這做那吧?
不得不說,李在明還是有幾分聰明在里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