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秀杰 編輯 | 張曉蘭 責編 | 韓瑋燁
未來10年,決定商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不再是傳統的性價比,而是“情緒定價權”。
從泡泡瑪特讓成年人沉迷“抽盲盒”的快感,到西單更新場29.9的解壓玩具成為必須打卡的“社交貨幣”,再到阿那亞的孤獨圖書館成為中產“精神避難所”,這些現象無不揭示著一個重要趨勢——我們正在見證一場商業本質的顛覆:消費者不再單純為產品本身買單,而是愿意為產品所喚醒的情緒付費。
當城市更新進入“軟性煥新”深水區,那些仍在糾結“該引進哪個網紅奶茶品牌”的傳統商場,或許尚未意識到:Z世代的消費決策,正在經歷從“我需要”到“我感覺”的重大轉變。這種消費心理的變化,預示著商業競爭的底層邏輯正在重構。
6月20日,睿和智庫“讓情緒價值落地有‘盈’——新消費與城市更新”閉門沙龍揭示:未來10年,決定商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不再是傳統的性價比,而是“情緒定價權”。
那么,如何將抽象的“情緒價值”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本文將拆解30個情緒經濟密碼,同時帶你探尋先鋒玩家是如何把“虛無縹緲的情緒”變成真金白銀的生意。
30個
情緒經濟密碼
羅喚軍
西南購物中心(重慶)俱樂部秘書長、城市尚新論壇發起人、重慶猛犸文化董事總經理
1、情緒價值已成為商業破局的關鍵,但其兌現需要具體的載體,如IP、展覽或空間改造,本質上是一場生活方式的提案,而非簡單的消費場景。
2、情緒價值落地仍存現實痛點:一、同質化困局,多數項目停留在表面主題復制;二、文化轉化淺層,在地文化未能形成深度情緒引爆點;三、變現不可持續,商業模式上從“打卡”到“復購”的轉化鏈條斷裂。
3、未來破局需聚焦三點:一是打造具有情感穿透力的IP(如代際記憶符號),二是完成空間“功能-美學-情感”的三重升級,三是構建長期變現閉環,避免形式化IP的無效堆砌。
趙磊
萬商設計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集智設計創始人
4、成功的場景化商業需平衡“在地性、服務性、分類性、傳播性”。
5、場景設計要拒絕盲目跟風,需基于本地文化,而非簡單復制熱門IP;拒絕脫離商業本質,場景必須服務于消費轉化,而非單純引流;拒絕無效投入,要算好賬,確保場景的長期商業價值。
6、情緒價值的本質是“體驗-共鳴-復購”的閉環,需通過產品設計吸引初次消費,再通過內容與社群實現長期留存。
陳靜
靜山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
7、未來商業需打破業態邊界,用“高頻可變場景+深度運營”激活用戶情感,最終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比如傳統影院需從單一影院轉向“電影+”(如+酒吧、+書店、+花店),打造多元情緒,以提升綜合收益。
韓瑋燁
睿和智庫創始人&《地產資管Plus》總編
8、情緒經濟的本質是“低成本制造高感知價值”,其成功需滿足三要素:代際精準洞察(誰買單)+ 情緒即時兌現(怎么爽)+ 輕資產快迭代(防過時)。
9、商業地產若想分羹,必須放棄“一勞永逸”的思維,轉向內容運營商角色——既要理解年輕人為何愿為29.9元的解壓玩具排隊,也要為銀發族開發懷舊IP產品,最終構建“短期快感×復購黏性=可持續變現”的盈利模型。
10、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能持續制造“微小確幸”的商業體,遠比提供標準化服務的空間更有生命力。
11、情緒價值的商業落地也是一場“瞬時心動”與“持續盈利”的巧妙平衡。從短期快閃活動到長期場地運營,我們面臨著日租金2萬與單日活動收入5000元的現實矛盾,而破局點在于構建"內容復用+流量轉化"的閉環——比如將短劇拍攝、品牌活動融入商業空間,實現"場景二次變現"(如樣板間改造為拍攝基地),既解決場地閑置問題,又通過劇集露出獲得二次傳播,反哺線下知名度,形成"線上種草-線下打卡"閉環。
12、所有商業創新都要回答兩個問題:你的產品是否讓人"一秒心動"?你的定價是否讓人"一秒下單"?
13、情緒消費是心態驅動而非年齡限制,呈現出鮮明的"無齡化"特征,商業需跳出“代際標簽”,瞄準興趣圈層(如懷舊、解壓、身份認同)設計產品。
14、可持續的情緒經濟模型應該是:用數據驅動精準捕捉各圈層的情感需求,用輕資產模式快速迭代內容,用線上線下聯動放大變現效能,讓每一平方米的商業空間都能持續產生情感共鳴與消費轉化。
付榕
西街藝術市集創始人
15、IP的多元變現需要“用戶分層×場景適配×成本管控”的三維模型,而線下非標商業的規模化本質是尋找“個性化中的共性規律”——如同市集運營,既需深挖在地基因(央美的藝術調性/昌平的煙火氣),也需抽象出可遷移的方法論(如客群配比公式)。未來的突破點在于:用互聯網的精細化思維重構線下運營流程,同時保留非標的溫度感。
16、市集的商業魅力源于其難以復制的非標化特質——那些充滿個人創意和手工溫度的小攤主,構成了與標準化品牌截然不同的煙火氣體驗。這種非標特性既是核心競爭優勢,也是規模化難題的關鍵所在。
17、市集商業的破局點不在于強制攤主標準化,而在于構建“非標孵化器”——既要保護攤主的原生創造力維持市集生態,又要通過主理人體系對優質攤主進行深度孵化(提供設計支持、流量傾斜和聯名開發),將其轉化為可持續IP。
18、未來的市集運營需要兼具藝術策展思維與數據驅動能力——用技術工具識別高潛力攤主,用策展邏輯重組空間布局,最終實現“非標內容可控化,商業價值可持續化”,在“煙火氣”與“利潤率”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
19、讓IP從“網紅”變“長紅”,本質是在情緒紅利期完成"用戶篩選-場景綁定-生態共建"的三級跳。對于存量商業,需抓住租金下行窗口期,用“輕改造+主理人集群”重構空間價值,最終實現:非標內容有溫度,商業變現有效率。
袁捷
站點披薩創始人
20、后疫情時代的商業本質是“效率革命”:餐飲通過中央廚房和ERP系統實現“成本領先”,商場則需重構與商戶的共生關系——用數據透明替代博弈,用柔性合作替代剛性條款。未來的贏家,一定是那些能同時做好“數字化減法”(降低成本)和“體驗加法”(提升復購)的務實主義者。
21、商業空間與藝術的融合,本質是一場關于“尊嚴與生存”的精密舞蹈——既要讓藝術家保持創作尊嚴(不賤賣作品),又要通過空間賦能(展示、流量、圈層)實現可持續變現。遠洋樂堤港的實踐表明,成功的藝術商業化需構建三級火箭:空間免費提供(降低藝術家成本)- 圈層精準觸達(高凈值客群匹配)- 柔性分賬模式(銷售分成而非買斷)。
22、非標商業的共榮共贏,先要“共”,才有“贏”的可能。這要求甲方實現三重轉變:需從“收租方”轉型為“共創者”,需與主理人在產品理念(審美、品牌調性)、財務模型(分潤制)上同頻,需在主理人關注品牌成長和甲方關注NOI(凈營運收入)、資產估值上找到共同目標。
23、8字生存法則:“物美價優”(產品力)+“喜聞樂見”(傳播力),適用于從社區店到文旅綜合體的全業態。
24、產品的價值=功能價值+情緒價值+資產價值。
25、主理人生態是一把雙刃劍,既要警惕“重場景輕產品”的裝修型主理人,也要善用產品偏執狂的特質(如對食材的極致追求)來提升品質。
李之一
微風市集合伙人、米萊知識宇宙聯合創始人
26、商業運營中的共榮共贏需要“產品筑基、情緒添彩、數據驗證”三位一體:首先堅守商業本質(如胖東來的選品哲學),其次用參與式設計讓消費者成為共創者(如市集選品投票),最后通過精細化運營(如異業消費追蹤)證明情緒價值的變現能力。
27、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看誰能構建“商戶-商場-消費者”的黃金三角關系——讓商戶有利可圖,讓商場有故事可講,讓消費者有驚喜可期。這要求運營者既要有“選品經理”的犀利眼光,又要有“社群主理人”的共情能力,更要有“數據工程師”的理性思維。
陳怡郡
《花神的后花園》創始人、萬商俱樂部上海分部秘書長
28、社群經濟正在重塑商業邏輯的本質——從流量變現轉向信任資本運營。未來商業的競爭壁壘或不再是空間規模,而是社群關系的深度與廣度。
29、成功的社群運營需要構建“主理人-成員-場域”的黃金三角:主理人(如書法老師、品酒專家)提供專業內容建立信任,用高頻互動(如每周課程等活動)維持熱度和情感連接,而商業空間則轉型為社群活動的物理載體——菜市場能重構熟人社交,藝術空間則化身創意社群的孵化器。
30、社群經濟的顛覆性在于,它打破了傳統商業的時空限制:一個優質社群可以同時為多個實體場所導流,而成員對社群文化的認同遠高于對單一品牌的忠誠。
五大案例
解碼新一代商業的“情感算法”
西單更新場的商業實踐深刻詮釋了情緒價值驅動的商業新模式。這個由地下小商品市場改造而來的青年潮流地標,用“我們玩點兒新的”這句slogan,成功將傳統購物場景改造成一個巨大的“情緒游樂場”。
池旭
華潤萬象生活西單更新場總經理
西單更新場通過精準把握當代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將情緒價值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場景-定價”三角模型:在產品端引入180元手機殼、368元明星IP T恤、29.9元解壓捏捏樂等帶有高情緒溢價的小額快樂商品,巧妙運用"口紅效應",打造輕奢級快樂;在場景端則創新性地將KPOP明星快閃與女性主義符號(“Number One Girl”IP)結合,把捏捏樂包裝成馬戲團主題互動體驗,實現從單純商品展示到沉浸式消費場景的升級。
其成功關鍵在于:一方面深度挖掘在地文化記憶,保留80/90后青春元素,并與新銳潮流內容融合;另一方面通過精心設計的情緒觸點(視覺沖擊、互動體驗等),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門檻,讓看似高溢價的商品因強烈的情感共鳴而變得合理。
這種以“游玩消費”替代傳統購物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商業同質化困境,更驗證了情緒價值在提升轉化率方面的巨大潛力,為行業提供了非標商業運營的范本——真正的商業創新不在于追逐熱點,而在于構建能持續觸發情感共鳴的消費生態。
陳澤佳
融創商業《了不起的小孩兒·閃閃星球》IP推廣負責人
融創商業的親子IP“了不起的小孩”,則實現了從“營銷IP”向“品牌化商業IP”的升級,其通過“內容+賽事+成長體系+多業態聯動”的模式構建長期價值,形成從打卡引流到復購轉化的商業變現閉環,最終實現家庭、孩子、商業體的多方共贏。
首都電影院的轉型也揭示了一個真理:傳統行業的重生不在于否定過去,而在于重新定義價值。其成功要素有三:一、將歷史沉淀轉化為現代IP,如以大觀樓120周年慶典(中國最早的影院)為契機提升文化溢價;二、通過細分場景激活情緒消費,針對政企客群打造紅色黨建專場、為家庭客群設計親子手工活動、為銀發客群開設懷舊電影專場、為年輕客群構建夜間社交空間;三、構建"非票業態護城河"(演藝+餐飲+技術賦能),強化差異化體驗,讓影院從放映終點升級為“文化消費入口”。未來,能活下去的影院一定是那些既懂膠片溫度,又玩轉新時代社交密碼的“兩棲物種”。
馬伊熱
WayWin向果露營運營負責人
WayWin向果露營成功關鍵則在于:通過輕資產模式控制成本、依托主理人IP放大特色、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未來,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文旅項目,都需學習其“80%標準化保障效率+20%非標制造驚喜”的混合模式,才能在情緒經濟時代持續吸引消費者。
劉鎧語
朝陽禮物主理人
在北上廣的文創品牌追逐網紅經濟、快閃聯名時,遼寧朝陽——這座典型的五線城市,卻用另一種邏輯證明了文創生命力。在沒有資本加持、難追熱點風口的情況下,朝陽禮物的生存法則直擊本質:用文化共情對沖規模劣勢,用在地根系對抗流量焦慮。通過極致在地化(紅山文化符號)建立差異,通過情緒定價(喚醒本地人記憶的產品)突破消費力瓶頸,通過政策借勢(文旅熱點)放大聲量。
當一線城市陷入內卷式創新的當下,五線市場的“慢節奏”反而成為其內容深耕的優勢,在巨頭尚未關注的“縣域”文化縫隙中,培育出獨特IP。
這也提示我們:在消費分級時代,真正的文創機會不在798的咖啡館里,而在那些尚未被流量侵蝕的“文化原鄉”。正如朝陽禮物主理人所言:“我們賣的不是工藝品,而是人們的集體記憶憑證”。
(本文根據“讓情緒價值落地有‘盈’——新消費與城市更新”閉門沙龍的圓桌對話整理而成)
特別鳴謝
與會嘉賓
羅喚軍
西南購物中心(重慶)俱樂部秘書長、城市尚新論壇發起人、重慶猛犸文化董事總經理
趙磊
萬商設計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集智設計創始人
陳靜
靜山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
韓瑋燁
睿和智庫創始人&《地產資管Plus》總編
付榕
西街藝術市集創始人
陳澤佳
融創商業《了不起的小孩兒·閃閃星球》IP推廣負責人
池旭
華潤萬象生活西單更新場總經理
袁捷
站點披薩創始人
李之一
微風市集合伙人、米萊知識宇宙聯合創始人
劉鎧語
朝陽禮物主理人
馬伊熱
WayWin向果露營運營負責人
陳怡郡
《花神的后花園》創始人、萬商俱樂部上海分部秘書長
(以上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參會企業
北京格能特商管
首都電影院
遠洋商業
大悅城商管
金隅商管
首創和園
王府井商業
融創文化集團
漢博商業
大眼睛商管
主辦方
睿和智庫
西南購物中心(重慶)俱樂部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校友會
中海金融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