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前沿到體育賽場
從鄉村振興到太空探索
河北人以燕趙大地賦予的
堅韌與創新精神
在各行各業中大放異彩
展現“河北力量”
感恩奮進,雙爭有我
美麗河北,因我出彩
河北共青團攜手
河北衛視《出彩河北人》
共同推出
“出彩河北人·青年榜樣”專欄
講述燕趙兒女的奮斗故事
盛夏的雞澤,熱浪翻滾。在一片望不到邊的辣椒田中,一個年輕人戴著寬檐草帽、身著被汗水反復浸透又曬干的襯衫。他俯身近乎貼地,手指小心翼翼地撥開茂密的枝葉,仔細端詳著辣椒的莖稈、葉片和初生的果實,指尖早已被黑褐色的泥土包裹。這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菜農,而是河北工程大學園林與生態工程學院的“90后”副教授——王星。
1991年出生的他,即是河北工程大學年輕的副教授,又是研究生導師、河北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但他最珍視的身份,始終是河北雞澤辣椒科技小院的“田間導師”。他帶領著一群同樣充滿激情的研究生,將農業科技實實在在地“種”進了這片火紅的土地。
“王老師,您看這株的坐果情況是不是不太理想?”一位的研究生湊近詢問。王星直起身,抹了把額頭的汗珠,指向植株根部:“根系發育是關鍵。你看這里,土壤板結有點嚴重,影響了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我們得記錄下這個點,結合土壤檢測數據,優化水肥方案。”這樣的場景,是王星和學生們在雞澤辣椒科技小院的日常。他們把課堂和實驗室,真真切切地“搬”到了田埂上。
進駐河北雞澤辣椒科技小院,是王星工作后的第一個項目。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素有“中國辣椒之鄉”的美譽,辣椒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然而,初到雞澤進行深入調研的王星,很快便發現了一些問題:辣椒產業正面臨人工成本高與品種自然退化的“雙難”課題。
雞澤縣的辣椒因為成熟期不一致,很難進行農業一次性采收,所以不僅需要進行分批采摘,更要避免采摘過程中對果實的損傷,整個過程非常耗時耗力。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辣椒品種發生退化,雖說這是因為長期自交退化而產生的自然現象,但退化會影響辣椒抗病性,直接降低產量。這“雙難”課題,像兩座大山壓在雞澤辣椒產業的頭上,制約著其發展的紅火勢頭。王星敏銳地意識到——育種將是破局的關鍵!
為了尋找適合在雞澤種植的、具備優良潛質的辣椒種質資源,王星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他和辣椒科技小院的學生們,年復一年地穿梭在試驗田,觀察、記錄、篩選過上億株辣椒苗株。“這就像大海撈針。”王星的一位研究生感慨道,“有時候在烈日下彎腰觀察一整天,眼睛都花了,可能也找不到幾株符合目標的植株。”然而,收集只是第一步。這些被寄予厚望的種子或材料被帶回科技小院的育種基地,會迎來更為嚴苛的考驗——反復試種、科技培育。從播種、育苗、移栽到開花、結果,每一個生長環節都被嚴密監控,這是一個需要極大耐心和嚴謹科學態度的過程,失敗是家常便飯,一個品系可能經過幾年的篩選后仍被淘汰。
在汗水的澆灌下,希望也在悄然生長。截至目前,河北雞澤辣椒科技小院在王星的帶領下,已成功收集了1200余份珍貴的辣椒種質資源。一位辣椒科技小院的農民感慨道:“以前種辣椒憑經驗,現在有小王教授這樣的專家在身邊指導,心里踏實多了,知道怎么科學種田,成本降了,椒子品質也上去了!”
夕陽的余暉灑在雞澤連綿的辣椒田上,映照出一片溫暖而充滿生機的火紅。王星結束了一天的田間工作,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承載著無數椒農希望的土地,目光堅定!
來源:河北共青團
編輯 孫陳瑜 | 初審 趙丁 | 復審 孫晗熠 | 終審 李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