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熱播劇《長安的荔枝》
雖已迎來大結局
但是熱度還遲遲未散
其中,第32集片頭《孔雀翎》的精彩演繹
讓咱們福建泉州的提線木偶戲
再度掀起熱潮
《長安的荔枝》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唐朝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長安城春風里飄蕩著盛世幻夢,而起源于漢代的泉州提線木偶戲從唐代開始盛行。
《長安的荔枝》中《孔雀翎》的演出,由泉州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林建裕、沈蘇革、張弓、吳偉宏攜手上陣,有的是中心領導,有的是一級演員,他們的藝齡均超過40年,高超的表演藝術贏得過世界各地觀眾的喝彩。
此次他們不僅精彩呈現了男孩和小羊,還將兩位海外客商演繹得活靈活現,與劇中角色的講述交相輝映,十分吸引人。
作為“千年的老戲骨”,它亦是見過不少“大場面”。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泉州木偶戲以一出《四將開臺》驚艷世界。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泉州提線木偶戲作為“中國符號”亮相,向世界展示非遺魅力。杭州亞運會期間,泉州木偶戲在文化活動區演出,吸引多國運動員體驗互動。
圖源:中國文化報
還曾應邀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央視春晚、央視元宵晚會等重大活動中表演。
圖源:泉州木偶劇團@黃文生
不僅如此,傳承千年的木偶戲憑借精湛的技藝、創新的表現形式和與時俱進的傳播方式成功“出圈”,成為傳統文化破圈的典型案例。
青年演員蔡思雅等通過抖音展示木偶戲“變裝”“彈吉他”等創意表演,單條視頻點贊量破百萬。
同時,木偶戲更是破圈與游戲《原神》《王者榮耀》聯動,推出木偶戲風格的角色皮膚或劇情動畫;與流行音樂結合,木偶戲版《青花瓷》《孤勇者》在B站成熱門二創內容。
圖源:泉州文旅
木偶戲歷經千年,傳承從未間斷。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以泉州提線木偶戲為主體的“福建木偶戲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優秀實踐名冊”,成為我國迄今唯一入選該名冊的項目。
圖源:泉州市木偶劇團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線戲”“木人戲”等,泉州及閩南語系地區,習稱“傀儡戲”“嘉禮戲”,有學者稱之為“泉腔傀儡戲”。
圖源: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
其源頭,與遠古巫文化關系甚密,本為“喪家樂”,漢代成為賓婚嘉會中的獨特表演藝術。晉唐時隨中原士族南遷入閩,據唐末五代泉州籍道士譚峭所著的《化書》等文獻可知至遲于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區流行。
圖源:閩南戲曲藝術中心
千年技藝如何在當代“活”下去?泉州木偶劇團用行動回答:創排《古藝新姿活傀儡》《盧俊義》等新劇目,通過數字技術推動人偶交互表演等。從唐宋海上絲綢之路到今日“一帶一路”,泉州木偶戲以絲線為紐帶,串聯起跨越時空的文明共鳴。
泉州市木偶劇團出訪墨西哥做文化交流
可以說,泉州提線木偶的火爆,離不開泉州這座文化名城的滋養。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申遺,讓人們在更廣闊的視野下重新認識這座城市。
泉州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有山、有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有人間煙火氣的泉州成為游客心中向往的“詩與遠方”。
《小沙彌下山》中的小沙彌
提線木偶在保持經典魅力的同時,注入了新時代的審美元素,實現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雙重提升。
這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的傳承,更是對現代人審美需求的尊重與滿足。通過不斷地創新與實踐,相信提線木偶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形成一個“出圈”的文化品牌。
《竇滔》中的蘇若蘭(竇滔之妻)
同時,泉州市文旅部門也在為提線木偶的傳承發展打造更完備的制度保障。鼓勵木偶劇創新,實施名家傳承保護工程,發揮老一輩藝術家的“傳幫帶”作用,提供必要政策與經費支持。
在演出機制方面,堅持普惠性,并將演出收入用于劇團的發展與再創作。推出更加靈活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演員的積極性,為他們創造優越的工作環境、平臺與機制,提供堅實的保障。圍繞資源、產品、客源、服務等要素,打好“組合拳”。
《鐘馗醉酒》中的鐘馗
藝術家們通過指尖藝術將一個個鮮活靈動、栩栩如生的人偶搬上舞臺,通過演員靈巧的雙手完成高難度的技巧和準確的藝術表達,觀眾感受到古老戲曲的深厚傳統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搶盧俊義》中的燕青
以上圖源:泉州市木偶劇團
如今,泉州提線木偶戲如同穿行千年的文化信使,并創造了“為了一出戲,來到一座城”的現象級熱度。在泉州看一場提線木偶戲,不僅是娛樂,更是觸摸千年閩南文化的獨特儀式。
在清源山景區、西街、文廟等地,除了欣賞泉州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也能近距離感受泉州非遺魅力。由福建省文旅廳和泉州市文旅局主辦的“周末戲相逢”活動,以世遺之城泉州為舞臺,在清源山的老君巖、西街、文廟、天后宮等地,組織泉州歌舞、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戲等12個國有文藝院團,全年常態化地開展“周末戲相逢”沉浸式公益演出活動。
周末及節假日不定期演出,具體時間和地點可關注“海絲泉州文旅之聲”公眾號獲取最新信息。
以上2圖源:泉州發布
在豐澤區泉山路355號的泉州木偶劇院,常態化推出提線木偶戲公益性惠民演出,共有大劇場和古典小劇場兩個場館。其中《古藝新姿活傀儡》專場演出劇目包括《貴妃醉酒》《小沙彌下山》《鐘馗醉酒》《猴趣》《元宵樂》等經典折子戲。
圖源:泉州文旅
鯉城區通政巷4號蘇廷玉故居的印記閩南是藏在泉州街巷里的活態傳承。故居里的“閩南戲窩子 古厝小藝苑”專場表演通常包含泉州南音《風打梨》《梅花操》《直入花園》等。
具體詳情,大家可通過“泉州印記閩南文化驛站”小程序了解和購票。
圖源:泉州發布
想一站式飽覽泉州非遺魅力,那定不能錯過位于豐澤區東湖街648號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市非遺館啦!館內共設有15個工坊和互動舞臺,每周末開展常態化非遺互動體驗、展覽展示、非遺展演,其中包括泉州提線木偶戲、南音、梨園戲、高甲戲等表演。
圖源:泉州文旅
周末到泉州通淮關岳廟看戲已成為不少市民的休閑選擇,戲臺經常演出泉州提線木偶戲《貴妃醉酒》《若蘭行》《小沙彌下山》《鐘馗醉酒》《馴猴》等劇目。
通淮禮樂戲臺周末開展常態化演出(重大節日除外),大家可關注“泉州通淮關岳廟”公眾號每周的“通淮禮樂戲臺演出節目預告”。
圖源:泉州發布
在海絲文化國際營地,有一處可品茶觀戲的寶藏地方——宋元茶樓,茶樓內常態化演出泉州提線木偶戲、布袋木偶戲、南音、高甲戲等。大家可以于此品茗論道、觀茶藝賞古樂、品味閩南特色茶點。此外還有制香、宋代點茶、簪花圍、漆扇等項目供大家體驗。
圖源:泉州發布
隨著泉州布偶戲登上《長安的荔枝》大屏幕,再次爆火出圈!絲線的一端是歷史,另一端是未來,它不僅是閩南的文化瑰寶,更是世界共享的藝術語言——十指懸絲,舞動的是華夏底蘊,牽動的是人類對美的共同向往。
部分文字來源于:中國文化報、福建發布、泉州發布
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