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響多年的老司機就甭看了,本文是新手科普。
音箱可以說是家庭影院系統里最關鍵的設備之一,而在音箱這種東西上,又可以分為喇叭單元、分頻器和箱體,其中箱體設計非常關鍵。
很多玩DIY的“國寶幫”認為買個高端音箱上的同款喇叭,再隨便裝個盒子里就一定會出好聲。其實看看下面這個帖子就明白了,音箱出聲容易,聲音好聽難。
在各類音箱設計中,號角、耦合腔、無源輻射、傳輸線、聲阻式等類型數不勝數,其中密閉式(氣墊式)與倒相式(低音反射式)結構占據了絕對主流,經過近百年的考驗,已經被證明優秀且可靠,至今仍在很多高端Hi-Fi音響和家庭影院領域大范圍使用。
密閉式音箱與倒相式音箱有啥區別?
我們分開來講。
1、密閉式音箱:精準主義的代表
密閉式音箱很純粹而且簡單,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精準的聲音表現。說白了就是一個完全密封的箱子,僅留出揚聲器單元的位置。
1923年Frederick提出這一概念時,他創造性地解決了聲短路問題:揚聲器振膜前后的反相聲波被箱體徹底隔離,避免相互抵消導致低音缺失。
這種設計的核心優勢在于瞬態響應。由于箱內空氣形成“氣墊彈簧”,振膜在運動時受到線性阻尼控制,對突發信號的響應極為迅速。在播放鼓點或鋼琴低音區時,能呈現干凈利落的起音和衰減,低音分析力表現出色。同時,密閉箱的頻率衰減曲線平緩自然,類似二階低通濾波器,聲音更為中性。
然而物理法則不可欺:密封箱體內的空氣增加了揚聲器運動質量的剛性,導致最低共振頻率上升。這意味著要達到深沉的低音,要么采用超大箱體,要么選用高順性(高Q值)喇叭單元。
更關鍵的是,振膜后向的聲能被完全浪費,能效比倒相式低約3dB,對功放功率需求更高。
二、倒相式音箱:效率至上的工程典范
倒相式設計誕生于1930年(Thuras發明),堪稱聲學巧思的杰作。它在面板增設倒相孔(或導管),構建了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系統。當揚聲器工作時,箱內空氣受迫振動,通過倒相管輻射聲波——關鍵在于,此過程使聲波相位反轉180度,與前方聲波同相疊加。
倒相式音箱的核心突破是突破物理限制的效率提升:
低頻下潛比密閉箱降低約30%,理想狀態下可達單元共振頻率的70%;
靈敏度提高3dB,同等功率下聲壓更大;
箱體容積可縮小30%,更適應現代居住空間。
倒相聲波本質上是箱內空氣共振的結果,它有效分擔了揚聲器的振幅負載。在共振頻率附近,揚聲器振膜位移顯著減小,失真率可降低50%以上。這也是為什么小型書架音箱多采用此設計。
倒相式設計也有其代價:倒相管的氣流噪聲、復雜的調校要求(導管口徑/長度需精密計算)、以及最關鍵的瞬態響應延遲。當重現爆炸聲或低音鼓時,空氣共振的余振會導致聲音“拖尾”,專業術語稱為群延遲失真。
三、關鍵性能對比表
下表概括了兩類音箱的核心差異:
特性維度密閉式音箱倒相式音箱箱體結構
全封閉箱體
帶倒相孔/導管
低頻延伸
較高截止頻率(下潛淺)
▼降低30%截止頻率(下潛深)
能效靈敏度
較低(需更大功率)
▲高3dB
瞬態響應
▲極佳(干凈利落)
較差(易拖尾)
箱體要求
大容積才能獲得深沉低音
▼小30%容積同等低頻
設計復雜度
較簡單
需精密計算調校
適合音樂類型
古典、爵士、人聲
電子、搖滾、影院特效
四、哪種音箱最好?
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這兩種設計的最大差別是能量利用與時間精度的權衡:
如果你喜歡精準、中正的聲音,或者需要將時域失真降到最低,那就建議優先考慮密閉式音箱;
如果想在有限預算下獲得更大的聲音能量,更大的動態,尤其是低成本或者房間很大的家庭影院使用,能接受以輕微時延換取更高能效,倒相式音箱和低音炮性價比會更高。
而且這就像《笑傲江湖》里的氣宗和劍宗,可能初級階段,劍宗更厲害,但是過了幾年,氣宗更占上風,而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他們同樣厲害。
所以不能單純說 氣宗和劍宗哪個更厲害。
五、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電聲技術的加持下,已經出現了兼具倒相式和密閉式音箱優點的產品。
比如無源輻射器、推挽結構等的使用,還有數字DSP校正加持的倒相式音箱,讓新時代的音箱可以兼具密閉式音箱的精準時域特性和倒相式音箱的高效低頻。
看到這里,你應該已經了解什么是密閉式、倒相式音箱了。
哪種更好呢?也許你心里已經有答案了。
相關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