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高凈值人群消費心態及行為研究報告2025》揭示了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中國家庭資產600萬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數量降至512.8萬戶,較2023年微降0.3%,這已是該指標連續第二年呈現下滑態勢。從更長周期看,2021年至2024年間,高凈值人群的經濟寬裕度指標驟降29%,與疫情前的樂觀圖景形成鮮明對比。
財富結構變動與心態轉向
數據顯示,不同財富層級的家庭規模呈現分化特征:3000萬美元資產的國際超高凈值家庭數量在2024年微增1.7%,達13.05萬戶;而千萬人民幣資產家庭數則從2021年的507.6萬戶降至2024年的512.8萬戶,期間峰值出現在2022年的518.3萬戶。這種結構性變化背后,是高凈值人群對經濟環境的敏感度提升——報告顯示,2025年高凈值人群的經濟狀況寬裕度自評中,僅23%表示"非常/比較寬裕",較2021年的31%顯著下滑,盡管仍高于中產群體的18%。
在價值排序上,"健康"以65%的選擇率連續四年位居高凈值人群"最想擁有的事物"榜首,較2021年提升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金錢"的排名從2021年的第10位躍升至2025年的第3位,選擇率從15%飆升至30%,反映出財富安全感的重塑。與之相對,"個人的時間"選擇率從18%降至16%,位次下滑13位,折射出在經濟壓力下時間分配的結構性調整。
從炫耀性支出到功能性投資
報告勾勒出高凈值人群消費邏輯的深刻轉變:曾經占據主導的"外顯/炫耀性價值"消費,正讓位于"隱性/實用性價值"取向。具體表現為:"為家人的開銷"支出增長傾向達144%,位列各品類之首;"投資開銷"增長傾向為120%,而"個人奢華消費或體驗"的支出減少傾向高達180%,成為降幅最大的品類。這種變化在奢侈品消費領域尤為明顯——科技產品以超60%的支出增長占比躍居奢侈品消費首位,服飾、鞋履等日常使用屬性的奢侈品支出增長占比超40%,而腕表、私人飛機等傳統奢侈品的支出減少占比分別達38%和44%。
旅行消費則呈現"品質升級+私密化"特征:59%的高凈值人群選擇在住宿環節升級,高端酒店與定制民宿成為首選;不同財富層級表現出差異化偏好——3000萬以上資產人群中69.4%優先升級住宿,2000-2999萬資產人群則更傾向在購物(61.2%)與運動體驗(63.3%)上投入。值得關注的是,醫療保險/安保支出升級占比達39%,反映出對風險保障的重視程度提升。
后疫情時代的六大生存圖譜
基于"資產預期""階層進階""自我提升"等六大維度,報告將高凈值人群劃分為六大類型:占比30.4%的"蓄能派"以自我提升為消費核心,注重長期價值積累;25%的"暫停派"選擇被動消費降級,處于觀望等待狀態;17.4%的"無謂派"滿足現狀并減少奢華消費;僅11.9%的"跨階派"仍通過社交消費展示實力,保持積極攀升姿態;8.8%的"真我派"轉向個性化消費;6.6%的"滑落派"則面臨圈層跌落風險,消費行為趨近普通人群。
這種群體分化印證了高凈值人群心態從"隨性瀟灑"到"理性穩健"的整體轉向。數據顯示,高凈值人群消費意愿得分79.7分,雖高于中產群體的76分,但48%的高凈值人群消費意愿在80分以上,較疫情前"消費欲望增加"的比例為36%,仍低于"降低"的40%,顯示出謹慎樂觀的復雜心態。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這份報告揭示了中國高凈值人群在不確定時代的生存策略——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化,從符號消費回歸實用價值,這種轉變既反映了經濟環境的傳導效應,也預示著未來高端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方向。當財富積累的邏輯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優化",高凈值人群的消費行為與心態變遷,或許正是觀察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微觀切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