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兩段拍攝于泰州的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
有網友在泰州藥城的用鏡頭捕捉到一段景觀:畫面右側揚州江都嘶馬江邊的風力發電機清晰可見,鏡頭左移時,鎮江新區五峰山、圌山輪廓在晴空中綿延起伏,經測算兩地直線距離超80公里。
無獨有偶,一位抖音名叫“大師胸航拍”的網友,在姜堰拍攝到晴朗天氣下蘇北望見蘇南群山的景象,其配文“小時候老人說的話終于成真”引發不少網友的共鳴。
(詳情可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這兩處觀測點分別位于泰州南北,共同印證了“跨江望山”現象的真實性。
02
兩則視頻立刻吸引了不少泰州網友的目光,大家童年記憶紛紛被喚醒,集體引發共鳴,視頻評論區成為地域記憶的“活檔案”。
70后老泰州網友回憶稱:以前寶帶橋西邊的磚窯曾是觀山制高點,“爬上窯頂能看到鎮江金山寺的塔尖在江面反光”。
老市民王先生對比發現,2000年前泰山公園頂樓可清晰看見金山焦山,“后來隨著城市發展,能見度逐年下降,觀山成了奢望”;三水灣的年輕觀測者則借助望遠鏡重新捕捉到圌山,形成“老地點+新設備”的觀測模式。
01
02
(詳情可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不少網友還曬出了自己曾拍攝到的圖片,十分美麗新奇。
03
“這本質是‘大氣光學窗口’的短暫開啟?!?/strong>相關專家解釋,蘇南茅山、圌山海拔在200-500米,當長江流域出現穩定的垂直溫度梯度時,光線經大氣連續折射形成“天然光路”,使超百公里外的地貌突破直線視距限制。而此類現象需同時滿足嚴格的大氣物理條件:
1. 空氣潔凈度:PM2.5濃度≤15μg/m3時,光線衰減率降低60%,近五年泰州僅27天符合該指標。
2. 濕度閾值:相對濕度低于40%時,大氣透明度顯著提升,2024年符合條件天數僅13天。
3. 溫度層結:逆溫層高度需低于500米,避免光線被大氣折射層阻斷。
這奇異美麗的景象,既是大氣科學與地理觀測的實證樣本,更是連接三代人的城市記憶紐帶,讓口耳相傳的民間智慧與現代科技觀測形成奇妙共振,重新定義了長江兩岸的空間認知邊界。
圖文來源: 泰外小記、抖音@大師胸攝影
綜合編輯:泰州百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