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全國大學生主題信札書法展入展作品(二)
No.32
盧浩宇 西安美術學院
親愛的爸媽:
展信舒顏,見字如晤。女兒已行年二十三,此刻腦海中浮現(xiàn)出十歲生日時扎著麻花辮的我在生日蛋糕前許愿“以后一定要成為厲害的大人”,而如今真到了幼時仰望的年紀,才知所謂“厲害的大人”不過是學會與不完美和解的修行者。 前段時間換手機整理舊手機時,翻到許多麻辣燙店、火鍋店、烤肉店、川菜館的打卡記錄,這些記錄倒映著曾經(jīng)梗著脖子說“家里飯菜太寡淡”的倔強身影。記得前幾年的寒暑假在家,爸爸總想辦法每天做好吃的飯給我,但我總勉強吃兩口。而這兩年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爸爸也會做水煮肉片了,也一遍比一遍精進。在今年春節(jié)無意看到爸爸短視頻軟件中收藏的川味菜譜,才意識到為了這一遍遍更美味的水煮肉片的良苦用心。
近一年由于飲食習慣導致腸胃不好,本學期吃飯時也不再選擇本科時收藏打卡的川味飯店,而走向不起眼的粥鋪。溫熱米粥滑入胃中時,想起您們常念叨的“家常飯”。原來年少時被嫌棄的清淡,是最后最妥帖的歸處,這也讓我更珍惜在家與您們相處的每時每刻。
近兩年的讀研生活讓我成長許多。在我的導師常春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有對學術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更有為人處世的方式。在書法系“正大書風”的引導下,學到的也不僅是書寫之“正大”,更有做人之“正大”。當代青年當以家國之志熔鑄青春底色,在時代經(jīng)緯中織就生命的華章。我當銘記百年前嘉興南湖紅船上的星火,是陳望道蘸墨食粽的真理之甘。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苯袢罩髮W生,更須以“強國有我”的擔當重塑其精神內(nèi)核。在藝術作品中,也處處可見家國情懷的注腳:正如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畫,每一筆勾勒都是文明傳承的誓言;故宮修復師們的毫厘之爭,皆是守護文脈的虔誠;還有抗戰(zhàn)時期于右任“葬我于高山兮望大陸”的泣血之作,皆為令人鏡鑒。
作為一名書法專業(yè)的學生,我既要深研《書譜》之藝理,更須以筆墨回應時代——用春聯(lián)為鄉(xiāng)村振興添彩,以篆刻銘記紅色記憶,借展覽搭建文明對話之橋,讓每幅作品在宣紙里生根,(在)時代中綻放。
最后,提前祝媽媽“生日快樂,永遠開心”,也愿二老和姐姐身體健康、平安順遂。女兒在外一切安好,請勿掛念! 時在乙巳二月二十日于長安 女兒盧浩宇頓首再拜
No.33
葉爾森別克·吐爾阿爾 新疆藝術學院
賢弟、賢妹如晤:
見字如唔,展信舒顏,值此佳節(jié),思念更甚,欲訴忠腸。家乃吾輩根本,溫情所寄。寒夜嚴父添衣,炎夏慈母搖扇,餐食、叮囑皆為養(yǎng)育深恩,自當竭力以報。家中事,宜勇?lián)敚撮L愛幼,家和為進取之基。
國為吾輩倚仗,立身之本。華夏千載,仁人赴難,方有今之盛世。今科技興,國力強,然世局多變,仍需居安思危。余為大學生,深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于庠序,當勤讀、崇德興仁,待人謙和、處事公正,養(yǎng)浩然氣,以培養(yǎng)家國情懷。
望汝惜時向?qū)W,懷愛國志,起于微末,異日必能光宗耀祖,報效家國。愿家寧國昌,汝順遂前程錦繡,期同赴未來。 乙巳新春于新疆藝術學院 葉爾森別克·吐爾阿爾
No.34
田甲申 西安美術學院
寄父母親大人膝下:
暌違慈顏,思念日篤。憶往昔,家中歲月溫馨,雙親呵護備至。寒夜讀書,母親添衣送羹;遇困解惑,父親耐心指引,言傳身教,令兒受益無窮。
入學后,兒常于典籍中體悟修身之理,于實踐中踐行仁愛之德。觀國旗之飄揚,聞國歌之激昂,愛國之心愈堅。兒深知,家乃國之基石,國為家之保障,二者息息相關。
如今國人(家)繁榮,校園學風蔚然。兒定勤勉向?qū)W,磨礪己身,日后投身家國建設,不負雙親期許。
望雙親珍重,勿以兒為念。
兒謹上 乙巳春月書于古都長安 田甲申
No.35
田禾佳 鄭州大學
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仲春時節(jié),桃李初綻。執(zhí)筆之際,惟愿雙親體健安康,福壽延年。近日聞故鄉(xiāng)春寒未褪,乍暖還寒之際,懇請二老及時添減衣裳,善加珍攝。雖身隔千里,然心念無時或忘。憶自垂髫稚齡,承歡膝下廿四載,今已能自立于勵世。每思椿萱育化之恩,未嘗不泫然欲涕。養(yǎng)育深恩,巍若嵩岳,浩似黃河。今雖負笈他鄉(xiāng),未嘗敢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之訓,日夜惕厲以報國為志。前路雖漫漫,然女兒當效鯤鵬振翅,秉青云之志??v遇困頓,亦必謹記青年之責,不負雙親殷望。方今中華騰飛,正需我輩勠力同心,兒雖愚鈍,亦當竭盡駑駘之力。
紙短情長,執(zhí)筆涕零,臨書神馳,不盡欲言。惟愿庭前椿萱并茂,家中諸事皆宜。寸箋難盡孺慕,惟祈慈暉永沐,福壽雙全。
時在乙巳二月二十于中州河畔 女兒田禾佳頓首再拜
No.36
田詩韜 西安美術學院
母親大人膝下:
久違慈顏,六載于茲。兒每望少陵,未曾不涕淚縱橫。
自己亥始,已然六個春秋,兒數(shù)次受挫,皆不知該到何處尋求慰藉,幸得能于夢中面見慈顏,醒后常痛哭流涕,他人遇困亦有生母勸導,為何兒不可。
兒很聽話,不負眾托,負笈大學,雖難免搗蛋,但也能替父親分擔。父親,祖父母,姐姐皆佳,無有煩惱。外祖亦是,兒常去探望,只不過兩人皆患中風,行動多有不便,但每逢外祖母見我,都問女兒怎不來看,兒……兒實不知如何回答。夢中我亦曾游,東坡此詩為兒之座右銘,全因此六年來唯有以夢寄相思,用夢托哀情,兒已年及弱冠,請母親勿操心,無有要求,只想再次品嘗一碗油潑扯面。
兒詩韜頓首頓首 乙巳立春日
No.37
田 野 華東師范大學
父親大人膝下:
近日太原的天氣漸涼,辦公樓外梧桐葉子開始泛黃,一片片落下,令我想起家中庭前那棵石榴樹,不知您和母親近來可好?我在宣傳部文藝科實習已近一月,每日與文件、數(shù)據(jù)為伴,倒也充實。前日整理“盛世修典”書畫展資料,看到《千里江山圖》數(shù)字修復稿,青綠山水在屏幕上緩緩展開,兒時學書畫我總覺筆墨繁瑣,如今卻在這繁瑣中尋到幾分趣味。參與起草《太原市文藝人才庫方案》時,錄入一位剪紙傳承人,上面寫著“母傳女,四代不絕”,讓我想起家里書架上的族譜,那些泛黃的紙頁上,一筆一畫都是先人的心血。如今我錄入每一份檔案,或許也會成為后人眼中的歷史。
中秋將至,科里發(fā)了兩盒柳巷老字號月餅,已寄回。紙短情長,唯愿您和母親安康。敬祝秋安
甲辰八月十三 兒 田野書于桃園三巷
No.38
史亞鵬 首都師范大學
告姨母書,姨母大人:
快雪時晴,佳想安善。音問久疏,垂念已深。愚甥不賢,久未問候,亦不能親往看望。每每念此,頓覺羞愧。雖嘗有音頻來往,但仍少真情,故作此信,以念諸親。逝者如斯,自昔日一別已期一年。此蒙您諸多恩惠,終是諸事皆宜,煩悶掃盡,愚甥不甚感激。近已歸晉數(shù)日,然一者雜事傍身,二者吾亦偶得風寒,恐滋傳然。故不敢躬身親往,望見諒。余自京中求學已半載有余,其間所見所聞甚多。亦未望(忘)求學之本,余必盡聽親命,以報姨母終日操守,盡心教誨之恩。
家中蒙親祈福,一切安康,姨母無心操勞。而兄長工作繁重,又有添丁之喜,姨母是(勢)必更添辛勞,雖事物雜多,亦念姨親以身體為重,不可過分操勞。如今天氣愈寒而又年關將至,故姨切莫累身多加休養(yǎng)。待甥傷寒全(痊)愈,瑣事盡除,必親往拜謝。自前京求學以來,尤愛作詩書詞,是故,吾特選自作詩詞十首書于此后,愿姨于閑暇之余,略觀拙作加以批閱,甥不甚感激。
頑堂自作詩選抄:觀傅山詩書有感。人奇字古隱藏于鄉(xiāng),最慕魯公嗤子昂。丑拙相生嫌巧媚,誰知妙家亦鍾王。(其一)舊日雜記。青山環(huán)立霧全消,風拂柳梢揚舞腰。稚子濯纓南澗水,臨翁策杖北溪橋。紅英紫萼仍相照,舊友音稀亦自聊。別后時陽非故態(tài),相攜不耐待明朝。(其二)山居雜記。青山幽谷笛聲(楊),白鶴齊飛任我翔。日上三竿才覺醒,仙峰深處似吾鄉(xiāng)。(此三詩于吾值甲辰仲夏之際,吾居山中舊屋之中,此間吾尤好青主詩書,又常思舊日之暇,故作此頑堂)觀農(nóng)勞作有感。晨明月色高,野徑朔風號。塵落膏霜鬢,汗侵粗布袍。不虞來日飯,余粟釀醇醪。熟衍足歡喜,經(jīng)年不覺勞(其四)生便飄搖客,如萍卻不同。青于方寸里,翠老萬山中。(頑堂雜詩其五)蘋滿溪。溪風蕭蕭,路遙遙,崱嶷群山似奔逃,身似一葉飄。彩云高,夢櫻桃,更催青鳥再相邀,尤能九月交。(其六)重重山翠孑孤影,淡淡林紅異眾芳。何必滄浪驚瀲滟,從來(楚)客滿蒼涼,春山春水二分黛,靨輔櫻桃一抹紅。(其七)憶江南·近日雜感。多日態(tài)(?。瑹炄ミ€來,朝頌唐詩疑彼意,暮書顏字妒其才。添得怨中哀。(其八)白水覆青蓮,江鄉(xiāng)鎖暮煙。林姿長颯颯,勁草綠綿綿。花落真堪笑,鶯啼亦可憐。無人解此意,素景似前年(其九)秋風蕭瑟菊花黃,獨立寒霜自吐芳。本是天涯惆悵客,卻將清韻入詩章(其十)此則吾于京中所作詩十首,初作詩詞多有遺露(漏),含糊之處,望姨親多加批注。除書信一通之余,內(nèi)有對聯(lián)數(shù)幅,京中糕點幾許,另有予侄紅包一份、賀卡一張,以盡愚甥之心。亞鵬頓首再拜。
時在甲辰臘月初十 史亞鵬于古魏榆書之
No.39
冉冰涵 上海師范大學
親愛的外公:
見字如晤,窗外蟬鳴又起,聲聲催夏,恍惚間,我好像回到了小時候那些炎熱夏天。您搖著蒲扇,我依偎在您身邊,聽您講《水滸》梁山好漢的俠義豪情,又講《三國》中群雄逐鹿的波瀾壯闊。那些故事,在您抑揚頓挫的講述中,鮮活如昨,是我童年最珍貴的寶藏。老家的枇杷樹,又該結(jié)果了吧。每至初夏,滿山金黃,那酸甜是獨屬于家鄉(xiāng)和您的味道。您總是摘下最大最甜的那顆,雖然上面有很多麻點,我嫌棄不好看不愿吃,可現(xiàn)在我才明白那是世上最好吃的果子,時光很慢,世界很小,如滾滾江水般一去不復反(返)。您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眼里是對遠方的向往。我曾想,有一天一定陪您登上長城,看那綿延萬里的巨龍,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這簡單的愿望,最后成了永遠的遺憾。每每想到這里我便悲從中來難以自拔。如今,我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風景,可每至夜深,我時常想到有您陪伴的舊時光。您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早已深深印在我的生命中,化作我前行的力量。
如今我只能在夢中與您重逢,您能感受到我對您的思念嗎?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那兒沒有病痛,待我再回到家鄉(xiāng),我會去枇杷樹下。
敬叩金安 冰涵謹上 乙巳二月于上海
No.40
白淑宇 滄州師范學院
父母親大人尊前 :
見信好!驚蟄過后,氣候漸轉(zhuǎn)溫和,花已蓄勢樹出新芽,校園景色頗多可觀。我感冒癥狀已好,無需惦念。前陣子臨近考試有些疲憊,現(xiàn)在調(diào)整休息后好多了。學期伊始,氣象新銳,學習方面常與同學交談,承蒙老師關懷,見解漸有所長。 學校里餐食大多過于辛辣,粥飯之間常念及母親手澤。近些日子流感頻發(fā),望父母親保重,不要過度操勞。
兒 淑宇叩上 乙巳二月十日
No.41
馮博宇 新疆藝術學院
致慈親書:
博宇頓首再拜。吾年已逾弱冠,回首往事,感慨系之矣。憶昔孺子之時,承慈蔭之恩,無微不至;及長,遇挫則蒙母之勵,倍感溫馨。然至青春叛逆之期,吾與母屢有齟齬,輕狂不羈,沉迷于網(wǎng)絡之虛幻,幾近荒廢學業(yè)。設使當時果決棄學,今日吾將安在哉?念母傾一生之精力,投資于吾身,不求金玉之報,但愿吾身心健康。今日吾深知奮發(fā)圖強之理,然猶未能確信能否報母于萬一。
因緣際會,吾離家遠赴西域習書,此二十余載間首次孤身離母側(cè)也。雖言三千里路,飛機兩時辰可達,然于心中,卻覺相隔天涯,思念綿綿,難以言喻。昔有孟母三遷,為子擇善而居,今母之付出,亦不亞于彼。吾必銘記母恩,勤勉不輟,以期他日能有所成,以慰母心。
再拜敬上 時在乙巳春月于新疆藝術學院 博宇
No.42
馮赟謙 西安工業(yè)大學
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暌違慈顏,已逾數(shù)載,思念之情,與日俱增。每念及家中溫暖,雙親關愛,女兒于異鄉(xiāng),未嘗不潸然淚下。
自入庠序攻讀碩士,女兒夙興夜寐,未嘗敢有絲毫懈怠。校園之中,名師碩儒,云集于此。女兒幸蒙教誨,如沐春風,如飲甘霖。于學術之海洋,奮力遨游,鉆研典籍,探索未知。雖遇諸多艱難險阻,然女兒秉持堅韌之志,未曾言棄。
近日,女兒所習之字,承蒙導師贊譽,已初現(xiàn)雛形。女兒深知此乃萬里長征第一步,未來之路,仍漫漫修遠。然女兒定當加倍努力,不負雙親之期望,不負師長之栽培,不負國家之所托。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女兒常與同窗切磋學問,交流心得。亦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拓展視野,增長見識。閑暇之時,女兒或漫步于校園小徑,欣賞四季之美景;或沉浸于圖書館,汲取知識之養(yǎng)分。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女兒深知健康之重要,故每日堅持鍛煉,飲食規(guī)律。雖異鄉(xiāng)飲食略有不同,但女兒亦努力適應,請勿掛念。遙念家中,父母身體是否安康?職務是否繁重?女兒不能在旁侍奉,還望雙親多加保重。冬去春來,倒春寒頻繁,望雙親務必添衣保暖,勿要著涼。待女兒學業(yè)有成,定當早日歸鄉(xiāng),以盡孝道。紙短情長,未盡之意,容女兒后續(xù)再稟。
女兒赟謙敬書
No.43
邊志帆 楚雄師范學院
母親膝下,敬稟者:
近來風云多變,寒暖不常,母親千萬珍重,適時添減衣衫,善自保養(yǎng)身體。兒雖遠寓他鄉(xiāng),然心中所系家中諸事,尤念母親之起居。邇來兒生活當稱安穩(wěn),工余之暇,專心翰墨。每清晨,晨光初照,便研墨展紙,臨池學書。從顏魯公之雄渾,到趙子昂之飄逸,無不心摹手追,如一而終,一筆一劃,皆反復揣摩,苦練不輟。常沉浸于毫芒游走間,忘卻時光流轉(zhuǎn),雖手腕酸楚,亦甘之如飴,冀能于書道稍有所進。猶記兒時,家中雖不富裕,您卻總?cè)χС謨毫曌?,省吃儉用為兒購置紙筆。每憶此不禁感慨。那些溫暖過往,是兒心底最堅實力量。支撐我在書中逐夢,不畏艱難,教誨春風化雨潤兒心田、警醒時刻。 學業(yè)起初然荊棘從生每遇困厄,兒皆以母之堅韌自勉,謹遵母訓待人以誠處事以謙不敢有違,盼功成之日,返桑梓于母前承歡膝下,報養(yǎng)育深恩不負此生之緣。
敬請金安。
兒 邊志帆謹上叩首再拜 乙巳二月廿九于昆明官渡小書屋
No.44
邊奕聰 廊坊燕京職業(yè)技術學院
親愛的祖國:
展信佳!
于新春之際,提筆落墨,心中滿是感恩與熱忱,在象牙塔的時光,我愈發(fā)懂得家國同構(gòu)的深意。于家,父母的言傳身教,使我明白修身的重要,而祖國是更廣闊的依靠,我愿以知識為筆,繪就家國的美好未來。
新的一年,愿家人平安,祖國昌盛,續(xù)寫華章。
時在乙巳春月 奕聰頓首
No.45
呂 喆 哈爾濱師范大學
余為中華之學子,每念家國,情思難平,遂鋪紙揮毫,以表赤誠。曾子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余于學校之中,朝誦夕讀,廣聞博識。遇人接物,皆懷敬慎。修身之路漫漫,然不敢有絲毫懈怠,蓋因深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道理。家者,乃吾生命之源,溫暖之所寄。父母之恩,昊天罔極。憶童稚時,雙親呵護備至,教余以孝悌忠信。每歸故里,闔家歡聚,雖粗茶淡飯,亦覺甘美無比。親情之重,勝于千金。民族凝聚力,國之根本也。往昔,外敵入侵,山河破碎,仁人志士,共御外侮,方保家國平安。今時,雖處和平之世,仍需團結(jié)一心,攜手共進。吾愛吾國,亦愛吾家。國之昌盛,家之幸也;家之和睦,國之福也。余定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家國之美好未來,矢志不渝。
乙巳二月初八 呂喆敬書
No.46
年 坤 陜西師范大學
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見字如晤,兒求學于長安,轉(zhuǎn)瞬已近四載有余。此間歲月忙碌而充實。然每當夜深人靜獨處之時。家鄉(xiāng)一草一木與溫暖氣息皆如潮水般涌上心頭。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庭前椿那萱蓬勃生長的模樣。
猶記少時,父親持《朱子家訓》,教導我灑掃庭除。從生活小事中培養(yǎng)我的品德與習慣。母親則以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名言啟迪我的胸懷。讓我懂得責任與擔當。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如今回想起來,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那些為了家國百姓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前輩,其精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吾之前行道路。及學習生活間,兒常以古賢今圣為楷模。在??嘧x之際。李四光前輩“努力向?qū)W,蔚為國用”之言常于耳畔。激起兒矢志不渝的報國熱情。投身公益活動之時,焦裕祿書記“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之精神令人為之動容。亦使兒堅定為民服務之志。如今,中華民族正邁向偉大復興之征程。文化自信成為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書法作為中華文化之瑰寶,承載了千年的歷史與智慧。兒愿以書法為橋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文化傳承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踐行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理念,為實現(xiàn)家國夢想全力以赴。
臨書匆匆,心中千言萬語難以盡述,唯愿雙親身體安康,兒在外,時刻記掛父母,定以扎實學識與滿腔熱忱回報家鄉(xiāng)與國家。堅守文化自信,傳播中華價值觀,不負父母養(yǎng)育之恩,不負國家培育之情。書不盡意伏維珍重。
乙巳春月于長安 兒 年坤 謹稟
No.47
朱宇航 渤海大學
吾輩承華夏血脈,沐家國深恩,常懷草木向陽之心。家為仁愛之始,國乃大義所歸,修身齊家亦為報國之道:孝悌潤家風,仁德澤鄰里,家睦則國興,人和則邦安。吾愿以螢火之光照公民之責,以寸草之志筑幸福之基。今躬逢盛世,當以學識鑄脊梁,以良知凝星火,愿聚青春熱血、共繪山河錦繡,秉家國同夢、齊赴九州春暉。今書此札,墨染肺腑,愿以萬千青年之心火熔鑄民族復興之洪爐,憑九州兒女之赤誠繪就山河無恙之長卷。家國在懷,此志不渝。
恭祝家國永泰 盛世長存 乙巳二月 宇航
No.48
朱敏杰 新疆藝術學院
父母親大人膝下:
朔風叩戶,夜雪盈階,展讀《禮記》至“修身齊家”章,忽見扉頁舊年闔家圍爐之影,慈訓諄諄如在耳畔,故園草木皆生暖意。兒今負笈千里,未嘗一日敢忘庭前椿萱并茂之德,亦未敢輕忽堂上“讀書須懷天下”之訓。塞外雖寒,幸有衾褥煖厚;瀚海雖遙,猶見星河咫尺。師長同窗,待我甚厚,切磋學問,譬若醴泉汲汲,頗有所得。
天山雪蓮凌霜而綻,大漠孤煙接云而升,駝鈴悠遠如古調(diào),瓜果甘美勝瓊漿。偶見鴻雁南飛,大漠孤煙直上,竟覺長河落日皆含故鄉(xiāng)顏色。時聞胡楊蕭颯,恍若聞堂前慈訓殷殷。愿效王右軍池水盡墨之志,守顏魯公《祭侄稿》之節(jié),縱處云章紛紜世,不負竹簡汗青心。
時在乙巳春月于天山下 敏杰兒敬書
No.49
朱逸飛 安徽師范大學
慈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兒自春杪負笈南行,倏忽已逾半載。每值夜雨敲窗,寒蛩泣露,未嘗不臨風北望,涕泗沾襟。伏念慈親齒近知命,霜鬢益增,夙夜操持家事,劬勞尤甚。邇來寒暑不易,伏惟珍攝玉體,晨昏調(diào)燮,藥餌常備。倘得暇時,可命小妹代持浣濯之役,兒雖在千里,亦當時刻焚香默禱,惟愿高堂松柏長青。
兒客居吳會,諸事尚安。寓所臨虎丘而枕江,每日聞晨鐘暮鼓,觀煙柳畫橋,頗得幽棲之趣。前月蒙山長青眼,擢書院掌書,典校蕓編,晨抄瞑寫,雖目眥欲裂,然得親前賢手澤,如沐春風。新交二三同儕,皆鴻儒俊彥,或圍爐論道,或聯(lián)袂訪碑,詩酒酬唱間,學間日進。去歲所患咳疾,自服越醫(yī)所擬枇杷膏后,已十愈八九,慈懷可稍釋矣。
至若課業(yè)之事,幸未辱門榷。上月院綜測,已排前列,然學問之道,愈進愈覺不足,每念先嚴“板凳要坐十年冷”之訓,輒惕然自警,未敢稍懈。
瞻望來茲,竊有所懷。待弱冠之年,擬效班超投筆,遍游名山大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西出陽關而訪敦煌,南渡瀟湘探衡岳煙云,北登泰岱仰圣人遺風。
然萬里壯游,終當歸巢,他日當筑聽雨軒于故園,晨昏定省,彩衣娛觀。更欲購湖田數(shù)頃,效老子耕讀傳家,使慈親含飴弄孫,安享天倫。
方今春風又起,遙想庭前丹桂,當已暗香浮動。乞賜家書時,附園中銀杏葉數(shù)枚,兒當制為書簽,睹物如見慈顏。隨信附呈姑蘇繡帕一方,杭綢兩匹,雖非珍異,亦足表反哺之誠。臨楮神馳,不知所云,惟愿北堂長春,福壽康寧。
肅此,恭請懿安。
乙巳菊月朔三日 逸飛
No.50
朱涵冰 華東師范大學
祖父大人尊前,孫涵冰謹稟:
離家求學已逾半載,僅元日回山陰散福禮成,現(xiàn)安抵滬,祖庭垂念,庶可稍抒。孫負笈千里,不能盡孺子之職,多有掛念,甚愧。至若畢業(yè),棄理從藝,尚在適應,漸得旨趣。索師課藝猶嚴,日以鐵筆毛錐錄所歷所感,復督課日記,無暇他顧。然憶昔高中雖身處碌碌,學業(yè)仍撥冗投身燕園杯,趨謁祖父,得聞六十載前舊事,猶記當日杖履從容話滄桑。及后赴故鄉(xiāng)書肆中所覽,此情此景,歷歷如昨。至若尊諱三易之由,志樂、志學、志育遞嬗,并?叔二金蝶堂掌故,由是感激。今于學堂之中略窺藝事,遂自題書齋曰三志軒,亦步亦趨,實效祖父讀書報國之素志也。余才雖薄,嘗撰“敢信玄駒傾石馬,縱能鐵筆薦軒轅”,又于遂昌采風,見民生多艱,潸然試詠:“紙筆閉門風景遲,桃源到底屬君辭??蓱z古調(diào)年年鎖,病苦攀援誰可知?!痹革@余懷,謹謄拙作附呈,承祖之志,伏乞訓迪。
客中起居飲食粗適,一切尚可,諸事不具。春寒料峭,恭頌 起居永福,加餐葆衛(wèi)。
孫涵冰叩頭 乙巳杏月望后二日
No.51
朱震昊 曲阜師范大學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男游學四方,久離膝下,屢聞大人未納兒勸,執(zhí)意涉險,心憂如焚,實難自安。今又驚悉,大人年已五旬有四,竟仍親率前線,投身抓捕之前。此訊如雷貫耳,令男惶惶難寧。
昔日,大人體魄雄健,面對荷槍持刀之兇徒,毫無懼色,勇往直前。奈何歲月無情,如今兩鬢斑白,精神體魄恐難比當年。男于此,懇請大人日后行事,量力而為,切勿再輕涉險?!缎⒔?jīng)》有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于兒之心,大人之安康,乃兒心之所系,重中之重。雖道護民乃大義所在,然若能珍視自身,方可為國為民,長久效力。實則護民與自惜,并非二事。
男亦知,往昔所諫,或難入大人之耳?;虮匾浴拔彷叜攽殉嗾\忠心,肩負使命,日夜奉公??v逢生命之危,亦不可退縮,此乃汝父之使命?!币择g之。往昔年少,于大人之使命感,未能盡解。而男自小迄今,大人言傳身教,諸多事跡,皆引明家國之重,樹報國之志。今雖男所行之路,與大人有所不同,然心懷天下、舍生忘死之精神,男朝夕敬仰,感佩至深。
新歲伊始,萬象更新。伏愿大人于堅守初心、踐行使命之時,亦務必留意自身安危。男謹稟,即請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歲在乙巳正月 兒 朱震昊敬書于京華
No.52
喬國慶 吉林建筑大學
心圃大哥:
近日身體可好,今天讓小妹送了兩箱杏仁露給你。杏仁露是我們承德之特產(chǎn),味道很好,你也可以嘗一嘗。等下一次我再給你寄兩件我們承德之特產(chǎn)。
國慶頓首再拜 飲料兩箱奉贈 祈查收
家中小妹之事已妥否?可心素來心思縝密,情緒以及心情不是很好。若有不如意之事,常常掛在心上,你平日之中勿與之動怒,當多開導勸慰之。你也不用過于焦慮。小妹這孩子年幼。待其年長一些,自然而然就好了。
致母親 慶頓首
佳琪:
見字如面,和你在一起一年多的日子是我在學生時代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我是個書法生,在我們的作品中不單單體現(xiàn)書寫之技法,還有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欣賞過的風景,踏過的山河,聽過的故事,還有愛過的人。我希望我的作品中始終有你。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而是遇見了你才成就了我這段最美好的時光。我愛你何止三千遍,國慶頓首。
近幾年在外求學,我一定會努力的。我知道你們?yōu)槲业膶W業(yè)付出了很多,即使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全力供我上大學。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苦心??嘈娜耍觳回摚г郊卓赏虆?。
致父母 慶頓首
右自作信札四則 分別是寫給父母朋友以及伴侶 乙巳之春月國慶書之于奕心齋
No.53
伍 琰 貴州師范大學
親愛的父母親:
見信如晤。此時貴陽的天氣已經(jīng)漸漸回暖,校園玉蘭枝頭已綻新芽。離家那日,永州細雪覆滿石板路,如今在師大求學,安好如常。
回想起蛇年春節(jié)那天,家里殺了一頭豬,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廚房里熱氣騰騰,母親你忙碌的身影在鍋碗瓢盆間穿梭,父親在一旁處理豬肉,而我和弟弟則為家門換上新的春聯(lián),整個家都充滿了節(jié)日的喜慶。那晚,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一起享受著美食,聊著家常,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春節(jié)過后,我?guī)е鴮业牟簧岷蛯ξ磥淼你裤?,踏上了求學之路。在高鐵上,我回憶起毛主席出外求學寫下的那句“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我深知,只有努力學習,才能不辜負你們的期望,才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在大學,我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雖然未來的路很長,并充滿困難與挑戰(zhàn),但每當想起你們對我的期望,我就充滿了動力。我會繼續(xù)努力,不辜負你們的期望,爭取學成,為家爭光。
希望你們一切安好,保重身體。
乙巳春月 兒 伍琰頓首再拜
No.54
華雙波 廣州美術學院
敬呈父親大人膝下:
朔風漸起,燕園銀杏鎏金,昨夜燈下讀《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八字竟惹淚沾襟。憶昔離家赴南粵,您持《顏氏家訓》立于老槐樹下,囑兒“修身慎行,懷璧篤志”,而今方知片語之中,藏半部齊家治國之道。
晨昏定省未敢忘,每日卯時即起,臨《多寶塔碑》以靜心。上月隨師友至房山修繕古長城,夯土壘方(石)之際,忽懂《秦風·無衣》“修我甲兵”非止戰(zhàn)事,實乃文明薪火相傳。恰如家中祖宅門楣“忠厚傳家”四字,一磚一瓦皆存風骨。
近日研學《讀史方輿紀要》,見顧祖禹跋涉九州繪山河,恰似父親昔年攜兒遍訪三晉古碑。中秋夜登妙峰山,萬家燈火如星落平野,頓覺《禮記》“以天下為一家”非虛妄。同窗中有滇南彝族、塞北蒙族(者),共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之論,方知《周易》“天下同歸而殊途”之妙。
兒嘗觀父親修補族譜,今無(在)學堂參與整理敦煌遺書。殘卷中“兵車行圖”與族譜里“從戎記事”竟隔世相證,始悟家國史冊原是同根并蒂蓮。前日聽費孝通先生“差序格局”講座,忽念兒時您以同心圓喻處世——漣漪蕩開處,皆是華夏。
臨紙依依,北地霜重,惟愿珍攝萬千。
不肖子雙波謹稟 乙巳春分于廣州美院
No.55
伊文凱 西安美術學院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自家赴長安之日久矣,兒在長安念家之日久矣。仍記返校之日,反復交代周至,兒今仍歷歷在目。猶記兒時至古跡,見眾泉之美,至今方知是以人文來養(yǎng)兒之心性。至新春,家中墨香四處,談書法之道,其中一筆一畫皆含風骨。兒少不明其苛,今方知所授是技藝,更是文化堅守,亦是家之傳承。
在校內(nèi),兒孜孜求知,立志研書法之理,不乏書展之中幸不辱命,頻有佳音,其皆益于自幼之培養(yǎng)。兒也投身于志愿服務中,書法走入社區(qū)、走入學校。在與孩子相處之中,兒見其于文化之熱愛,又似見少時自己,更知文化之責任,正是一直以來之言傳身教。兒亦念往昔之中,父工作中建設而努力、在社區(qū)服務之熱忱,仍記在心。而今兒在外求知,參與文化傳承之中去,盡自己之力,此而皆受父之言傳身教。兒也知,成長與家國命脈相連也,待兒有一日有所成,定報效家國,亦為人才以傳承書法文化而更努力。
長安之地(雖)好,不如早還家。長安與山東大異,然幸有良師益友,兒今安于此。近日忙于摹古,辛苦卻也是意義。今日已至長安春回大地,市內(nèi)早是花似雪,紛紛揚揚,十分美,令人沉迷而忘返矣。兒知父愛自然,見花欣喜之意溢于言表,今春如此之美,兒盼雙親前來共游名勝古跡,定是美好之行。兒已準備周至,只待父母前來。兒在異地念家中之事,待父母來此,兒定相伴左右,以此盡孝心。
兒文凱 乙巳二月廿一
No.56
劉藝田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兒離鄉(xiāng)求學,于成長途中,深悟家國相連之理。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兒時刻不敢懈怠,修身自省,力求進步,望以所學,為家國貢獻力量。兒亦深知,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唯有民族齊心,國家方能昌盛。您用愛撐起我們的小家,給兒無盡溫暖。如今我也想為家、為國擔起責任。只愿母親平安健康,家中一切安好,待兒學成歸來,再承歡膝下 。共賞春花秋月,同守歲月靜好,以報養(yǎng)育深思。
乙巳三月八日晚 劉藝田書于燈下
No.57
劉匡艤 南京藝術學院
敬呈父親大人膝下:
暌違庭訓,倏爾月余。每思椿庭慈顏,未嘗不臨風懷想。今修寸楮,一為報平安,二則敬問尊安。兒負笈之初,偶染腸胃之恙。初時未敢稟告,恐勞雙親懸望。幸得同窗照拂延醫(yī)調(diào)治,兼以藥膳調(diào)理,旬日間已大安。《孝經(jīng)》有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眱鹤匀q受教于父親“養(yǎng)生十二則”,近日逐條踐行。旬日以來,自感氣爽神清,堪慰慈懷。
前日致電母親,聞父親為案牘勞形,常至漏夜。兒在千里之外,未嘗不惴惴于心。伏惟父親:近月血糖監(jiān)測可曾如常?兒嘗讀《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工治未病”之論深以為然。父親素重養(yǎng)生,尚祈節(jié)勞珍攝,公務雖繁,亦當效范文正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懷。
臨書依依,不盡欲言。春寒猶峭,伏乞加餐慎暖。母親大人前,乞代叩安。
乙巳二月十七日 不肖男匡艤百拜謹稟
No.58
劉雨軒 西安美術學院
外祖母尊前,敬稟者:
見字如晤。自入北地求學,山川修阻,加之外祖母身體不便,相見日稀,??M吾懷,每念及此,唯愿外祖母康泰安寧。舅父與母親,皆憂尊體,囑勿勞作,不知閑暇之際,除觀電視,可曾訪友敘談,以解寂寥?歲月如流,忽已大三。憶昔童年,常居外祖母家,實乃至樂之時。猶記外祖母攜孫兒至田間澆菜,豐收之季,同采落花生。庭院龍眼樹高聳,每至盛夏,龍眼清甜,日日可食。旁有大黃犬日繞吾側(cè)。夏夜落雨,外祖母執(zhí)蒲扇,吟民謠,輕拍吾入眠。童年之憶,不僅有綠野泥香,更有紅糖湯圓之甜。猶記銀絲垂檐之日,初見您制湯圓,其甜徹心,至今難忘。彼時湯圓,堪稱人間至味。今年未于同安過年,吾自購糯米粉,憑兒時記憶做湯圓與家人共食。雖口感尚有不足,幸外形尚可,湯底亦同往昔。家人皆贊,吾心中滿是成就與幸福之感,此手藝或可算傳承,唯仍需精進。異日,愿隨外祖母學做年糕,吾欲盡習所愛之食饌。外祖母常囑吾,客居異地,宜善自珍重 ,多食勿餒。孫兒于西安,諸事順遂,萬望勿念。外祖母在家,亦須珍攝。舅與舅母或不在側(cè)時,切勿圖簡便、惜資費,恒食殘羹剩肴。且莫整日困于室中觀劇,可出戶閑步,舒活筋骨。然出行不宜過遠,務須留意安全。近日母親購新衣與新履予外祖母,望外祖母多著之。每置此物,外祖母常言費財。然孫兒等讀書進取、營生謀業(yè),所為何事?正是欲報親恩,愿外祖母安享優(yōu)渥。前幾日與父親通電話,知悉父親因生意于青島出差。母親店中生意,依舊順遂。聽聞小妹 學業(yè)頗有長進,諸多興趣班中,獨鐘情繪畫,唯作畫之時,能使她心定神寧。孫兒亦望小妹代孫兒多多前往鄉(xiāng)下,探望外祖母,以盡孝心。待假期來臨,孫兒定前去探望外祖母。并期待與諸兄長一同相聚于外祖母家中,共享天倫之樂。祈愿于銀城之親眷,萬(事)順遂。在此遙祝金安,敬叩福綏。
孫兒劉雨軒謹上
No.59
劉 暢 北京師范大學
仰齋仁兄如晤:
去歲承蒙索書,弟羈旅鵬城,心手俱怠,延宕至今方成。此冊乃金城陳叔所贈,今謄舊冊呈兄,并述前緣。
庚子秋初晤陳叔于舊書之肆,彼聞吾購明清小說為學,慨然折價,風骨超然市井。后每得小說舊籍,必為吾留。雖知吾疏懶成性,仍歲歲守諾。及吾北漂京華,音書漸杳。越三載重晤,陳叔鬢已微白,猶欣然贈吾字帖舊籍。京華碑帖雖勝且豐,不及故人懷袖溫存。壬寅南遷,忽得陳叔托寄此冊,摩挲經(jīng)年,睹物思人,如見金城之秋陽。將北歸,摭拾舊物,心瀾難平。遂贅數(shù)言呈兄兼懷陳叔。弟暢頓首。
時在乙巳仲春 劉暢錄舊言
No.60
劉 暢 西安美術學院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當此萬物向榮的季春時節(jié),愿您身體康泰、心情舒暢。孩兒自負著行囊來到西美求學,轉(zhuǎn)眼間,時光如白駒過隙,已有三載。每日與筆墨紙硯相伴,在藝術的天地中探尋遨游。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時,內(nèi)心深處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在涌動,如同江河奔流不息,那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深牽掛。
如今,國家雖然處于和平之中,但有些地區(qū)仍有不安定的因素。孩兒每當讀到《詩經(jīng)》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這樣的詩句,就仿佛看到了古代將士們?yōu)榱藝液兔褡?,在?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心中不禁熱血沸騰,生出一種想要投身軍旅、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古有班超投筆從戎,為國家立下赫赫戰(zhàn)功;宗愨少年時就有“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遠大志向。他們的事跡一直激勵著孩兒。孩兒雖為一介書生,但也有一顆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如今,孩兒決定效仿他們,投身到軍隊中,像衛(wèi)青、霍去病那樣,為國家鎮(zhèn)守邊疆,即使戰(zhàn)死沙場,也無怨無悔。 父親平日里教導了孩兒,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孩兒一直將這句話銘記在心中。孩兒認為,藝術和軍事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為國家和民族服務的。孩兒在西美學得的繪畫與書法技藝,就像是手中的武器,在軍隊中也能發(fā)揮作用。比如,可以用毛筆記錄下軍隊的英勇事跡,鼓舞士氣,從而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
孩兒此去從軍,不能在您身邊盡孝,心中十分愧疚。但孩兒相信,父親一定會理解孩兒的選擇。孩兒會牢記父親的教誨,在軍隊中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為國家和民族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為時間倉促,孩兒還有很多話想說,但一時之間難以盡言。如今孩兒即將遠行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在這分別時刻心中滿是對您的思念,我深知家中的大小事務自此便更多地落在了您一人肩上孩兒不能在您身旁助力實在是不孝,但請您相信無
論孩兒身在何方,心永遠與您緊緊相連,孩兒會在遠方努力拼搏,不負您的期望,最后愿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乙巳三月于長安劉暢再拜
No.61
劉佳慧 西安思源學院
久未通箋,思慕殊深。吾輩莘莘學子,負笈庠序,每念家國,心潮難平。自鴻蒙初辟,華夏肇興,家與國便相依相存。家為最小國,國乃千萬家,此家國同構(gòu)之理,深植吾心。至于國,吾輩生于盛世,長于春風,深知國之昌盛,民之幸也。憶往昔,仁人志士,為家國之興,前赴后繼,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今之盛世,皆賴先輩之拼搏,我輩豈敢忘之?今之中國,科技日新,經(jīng)濟繁榮,國際地位日隆。然吾輩亦當居安思危,精進學業(yè),以備將來報效家國。余雖一介書生,亦愿以所學,為家國之發(fā)展略盡綿薄?;蚪虝?,傳承文化;余當不負韶華,不負家國之期許。
敬叩金安
乙巳佳慧記
No.62
劉育岑 云南大學
父母親大人尊鑒:
檐冰初泮,客雁方歸,女于滇南謹拜家書。偶讀板橋“知冷暖、問饑寒”之句,愈覺骨肉牽念,無日能忘。
聞父親近日腰脊勞損,陰雨時節(jié)可堪苦楚?前日購得護腰,已托驛使遞送,寒夜當裹覆為佳。祖父步履仍蹇澀否?孫女嘗見市中健步車輕便穩(wěn)當,待清明歸省時奉與試用。祖母夜眠若仍多夢,孫女新尋得無火香薰,以合歡、茯神為料,置于枕畔或有裨益。
姑母所贈西泠印泥,果如《印人傳》所言“朱湛露凝”,每每鈐于箋尾,便憶姑母冒雨赴書畫社選購之情。前日同事見之皆羨此泥色正彩潤,更嘆姑母選物慧心。今附滇南普洱二餅,乃仿陸羽《茶經(jīng)》“晴采之、籠蒸之”古法所制。父親飲時佐以杜仲三錢,或可稍舒筋絡。另塞北小米一囊,最宜祖母熬煮夜粥。昨見鄰舍稚子為母簪花,忽念去歲梔子開時,猶為母親篦頭搔白。今春嶺南木棉早發(fā),女兒折枝夾于信中,雖不及北地萱草,亦存向日之心。寒潮反復,萬望慎添衣食。女兒諸事皆順,惟中宵望月,常思堂前榆錢熟否。謹此奉聞,伏惟 金安。
女育岑 謹上 二月十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