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對于酒的態度,和所處的人生階段有關。
文 | 易鑫
“平時下班后就習慣開一瓶3度的雞尾酒,一個人追劇時要配半罐啤酒——這已經成為我和身邊朋友們的日常?!?3歲的小李一邊啜飲著蜜桃味氣泡酒,一邊說,“我們這代人早就不玩‘感情深一口悶’那套了,酒好喝才是真的爽。”
近期,微酒通過觀察00后喝酒行為和習慣發現,他們鮮少酗酒或拼酒,但在社交聚會或獨處時刻,開啟一瓶微醺飲品已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這種“輕酒精依賴”的現象,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其喝酒動機和消費場景值得關注。
為此,筆者采訪了身邊10位00后,男性3名,女性7名,他們其中有東北讀研的卷王、有深圳工作的打工人、也有北京待業的青年、上海的自由工作者,他們來自不同地域,有著不一樣的社會身份,有人白酒能喝半斤,有人連啤酒都嫌苦,聊完后發現,他們對酒的態度因人生階段的不同,發生著轉變。
01飲酒動機變化:從個性符號到悅己體驗
初入大學校園時,掙脫了家庭的束縛,小酒館那震耳的音樂、迷離的燈光與摩肩接踵的熱浪,成為釋放青春荷爾蒙的絕佳容器。那時候喝酒,“喝什么”遠不如“在哪里喝”、“和誰喝”重要。“兌飲料的啤酒桶、色彩艷麗但風味模糊的預調雞尾酒是主流”, 受訪者普遍如是表示。
杯盞交錯間,手機鏡頭需捕捉下精心調制的酒杯,分享到社交平臺,收獲點贊是重要的儀式感。例如在2023年的時候,短視頻平臺上 “勁酒是中國人自己的威士忌”話題熱度持續攀升,視頻分享的內容大多都是年輕人喝勁酒、用勁酒做基酒調酒,也正是因為這樣,勁酒當時一躍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許多不喝酒的人,也因為這股熱潮紛紛開始嘗試喝勁酒,并將其喝酒的視頻上傳至社交平臺進行傳播。
與此同時,據受訪的小劉回憶:“那時候去酒吧,酒好不好喝其次,關鍵是音樂要炸,燈光要炫,朋友都在,拍的照片要夠特別,那是一種宣告‘我很酷’的方式?!边@個時候的酒更多的是被投射,主要反映年輕人當時的個性態度。
但步入研究生階段或踏入職場,生活的重心與節奏發生了變化。曾經強烈感官刺激和對潮流的追求變得不再那么吸引人,在酒的選擇上逐漸讓位于對品質、口感和健康的關注?!耙染秃染劦目诟小?、“這款白酒是否柔順回甘”成為重點,因為“不太需要酒來承載過剩的自我意識了,我是否喜歡這款酒才是最重要的”,小陳給出了對酒態度發生轉變的原因。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對“第二天狀態”的考量也成為他們選擇酒的重要因素。正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小朱表示,“現在買酒,一定會看它后勁怎么樣,第二天有重要會議或項目,絕對不敢貪杯。舒服地微醺,不影響工作生活,才是真享受。”這時酒的核心作用才真正凸顯出來,主要是悅己、社交、排解情緒,并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實上,年輕人飲酒動機隨人生階段的不同而在發生變化,早期他們側重氛圍營造與社交表達,其中酒主要是作為符號,表達個性態度,后期轉向個人口味偏好、健康考量和飲用后的舒適度,這個時候酒主要是為了悅己體驗。這也就要求品牌深刻理解年輕人不同人生階段的核心需求,針對性地設計產品以及營銷場景。
02品類選擇分野:白酒靠代際傳承,低度酒飲憑新鮮易飲
酒仙董事長郝鴻峰曾提出一個引發廣泛討論的觀點:“年輕人不喝白酒是因為還沒融入主流社會?!边@似乎是說白酒消費是某種“身份成熟”的標志。通過觀察當下年輕人的實際生活,情況或許確實如此。
小李和蘇秋都是正在讀研的學生,但白酒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回家要陪長輩喝,到處喝”、“和同門聚的時候人多,喝白酒有大家關系更親近了的感覺”,還有已經工作的小孫說:“家里有白酒就喝,喝不喝取決于長輩有沒有買酒”。
能夠看到的是,白酒在00后群體中并未缺席,它正在以一種“代際傳承”的方式延續。當場景切換至家庭聚會或需要與長輩、師長、同門建立聯結的正式場合時,白酒依然是主流的選擇。年輕人在這些情境下飲用白酒,本質上是在學習和實踐一套約定俗成的社交規則,是對長輩權威、師門情誼乃至更廣泛社會網絡中主流權力關系維護方式的順應。
受訪者普遍反饋其接觸白酒源于家庭、工作環境的影響,這恰恰表明了傳統酒文化強大的滲透力,即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耳濡目染的家庭儀式和關鍵社交節點的反復強化,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他們對“主流”社交的理解與接受。這也正好印證了郝鴻峰觀點,白酒消費在年輕群體的普及度與深度,往往與個體在多大程度上涉足并需要遵循由長輩和既有社會規則主導的“主流”社交場域緊密相連。
但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能夠看到更鮮明的趨勢是低度酒飲在00后日常生活中的滲透與流行?!跋矚g喝果酒”、“愛喝茶啤、果啤”、“rio是家中常備”是幾乎每個受訪者都會說的話。可讓人疑惑的是,如果說喝白酒、啤酒是有前輩帶動,那么又是什么契機讓這些00后開始嘗試不同品類的低度酒飲呢?
筆者采訪過后了解到,“白酒的度數高不敢輕易喝,其他低度酒飲的負擔小”是受訪者的普遍心理,除此之外,“新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想買酒的時候看到超市上哪個包裝設計的好看、哪個品類讓我覺得很新奇,那我就想嘗嘗”。
在嘗試過后,還能否保持一定的忠誠度則更多的取決于酒的品質,不少受訪者表示,“新品的話會關注品牌,但更多的還是看這個酒好不好喝。”能夠發現,低度酒飲更加契合年輕人的口味偏好和健康意識。這種選擇背后,是他們對飲酒體驗“舒適感”與“可控性”的明確追求。
這也就表明,白酒在年輕群體中的存在主要依賴于傳統社交場合的代際傳承與規則順應,其消費場景相對固定且被動。而低度酒飲則憑借易飲性、風味多樣性、低負擔和高顏值贏得了年輕人在自主選擇、日常休閑場景下的青睞。這對于酒品牌來說,白酒需在傳承中創新,比如口感柔和化、包裝年輕化、場景拓展,而低度酒飲需在新鮮感之外夯實品質基礎、建立品牌忠誠度,并持續創新口味與體驗。
03酒的角色內核:代際更迭中不變的社交與情緒載體
雖然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00后對酒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但當這批00后進入了下一個人生階段,下批年輕人在這個階段的喝酒消費場景還會和他們一樣嗎?對酒的態度是否又會和他們保持一致?為此筆者采訪了這些00后對于后輩喝酒的看法。
小王表示,“如果是我帶后輩喝酒的話,我會讓他們喝低度酒飲,因為這個不容易醉,而且口味更多,能夠品嘗到的味道不一樣”。小劉則稱,“我也有關注現在的大學生喝酒是什么情況,大多和我們當初差不多,喜歡結伴去小酒館之類的玩,圖的就是一個氛圍嘛”。
在品類的“傳承”上,或許下一批年輕人受到的影響和這批有些許不同,低度酒飲或仍是主流,但對酒的態度轉變或許并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個性、悅己、社交也仍然是酒的主要功能。這背后的驅動力,是年輕群體對自我表達、情緒釋放和建立連接的永恒需求。
因此,即使未來酒的具體形態或新興的社交場景會隨時代演變,但酒作為個人品味的延伸、放松愉悅的媒介以及群體認同的催化劑這一根本角色,預計將在下一代年輕人中得以傳承。改變的或許只是“容器”和“舞臺”,不變的則是那份尋求共鳴與釋放的心情。這也意味著,酒類品牌應把握這一不變內核,在擁抱創新,比如新品、新場景、新玩法的同時,始終圍繞“連接”、“悅己”、“表達”這些核心需求進行產品開發和營銷溝通。
00后舉杯之間,微醺是表象,社交是紐帶,視覺是語言,自我是內核。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他們也在用自己的飲酒語言,構建不一樣的“酒精生活”。酒瓶之中,晃動著的是一代人的人生態度。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面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