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附近,有一種傳承千年古法釀造的美酒——叫大塘清明酒,它是南昌附近酒文化的獨特符號,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地域風情。
大塘清明酒的歷史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海昏侯遺址出土的蒸餾器、提梁壺等文物,有力佐證了那時大塘坪鄉附近釀酒之風已盛。相傳,漢武帝元狩四年春,兩兄弟在清明節釀酒祭神,此后,釀酒封壇的習俗便在大塘一帶流傳開來。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品嘗清明酒后大加贊賞,將其定為貢酒;清朝時,它更是被封為御酒,乾隆皇帝賜匾“金泉玉液”,大塘清明酒聲名遠揚。
大塘清明酒其釀造工藝獨特而講究,是自然道法的完美統一,也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有機融合。清明酒釀造時節統一限定在清明節前后,因為此時萬物復蘇,氣候溫暖,陽氣逐漸上升,空氣中的濕度和空氣中的微生物極其豐富,為釀酒提供了絕佳條件。清明酒的原料選用鄱陽湖平原附近生產的優質糯米,顆顆飽滿,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和豐富的蛋白淀粉,為酒的醇厚口感和品質奠定基礎。取水則為鄱陽湖地區的地下泉水,水質甘甜清冽 。
大塘清明酒的釀造工藝過程遵循古傳十法:時令季節必為清明,精準把握釀酒時機;釀造主體大米必顆粒飽滿,嚴選優質農家糯米;釀造取用水必為鄱陽湖地區豐富甘甜的地下淡水,水中含有大量有益身體健康的微量元素,保證水源品質;曲必時出,采用應季酒曲;火必衡旺,蒸煮火候均勻,采用當地優質木材烹煮;飯必清爽,顆顆飽滿、晶瑩剔透,蒸熟的米飯疏松不黏糊;醪必香甜,發酵的醪糟香氣四溢;餾必清澈,蒸餾出的酒液純凈無雜;缸必優陶,氣密性強,不透任何線隙,且選用優質陶缸發酵、貯存;藏必幾十載,歷經時間沉淀,酒質愈發醇厚。從浸米、洗米、濾米,到蒸飯、冷卻、種曲、發酵,再到蒸餾、混合、貯存,每一步都凝聚著釀酒人的匠心。
剛釀出的大塘清明酒,色澤透明,如同純凈的水晶,口感清新爽口。隨著時間推移,酒液逐漸發生奇妙微生物化學變化,5年以上的酒呈迷人的金黃色,香氣愈發濃郁,口感更加綿甜醇厚;而10年以上的陳釀,色澤深邃如墨,似膠漿牽絲,香氣幽遠,入口回味悠長,口感甜蜜醇厚,酒后勁道也更為強勁,俗稱:“見風倒”。
如今,大塘坪鄉附近家家戶戶仍在清明時節左右遵循古法釀造清明酒,它不僅是一種陶冶人情操美酒,更是當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他們喝地是用古法傳承的美酒,讓是一代代遠走他鄉的人,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鄉愁,在當地紅白喜事、家宴請客等場合清明酒是必不可少的。2017年,大塘清明酒被認定為江西老字號,其釀造技藝也被列入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同時當地政府與企業也在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制定相關標準,讓這壇穿越千年的美酒,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飄香更遠。(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