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一款來自泰國的青草膏再次成為海淘和代購的熱門產品。
(圖源網絡)
這款綠色膏體的“神藥”宣稱能治療蚊蟲叮咬、濕疹、燙傷、關節炎甚至頭痛,其“純天然草藥配方”和清涼觸感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但——它真的如宣傳般安全有效嗎?
成分天然≠安全
泰國青草膏的配方通常包含薄荷腦、樟腦、冰片、丁香等植物提取物。薄荷腦和樟腦能帶來清涼感,暫時緩解瘙癢;桉葉油有輕微抗炎作用。
不過,“天然”并不等同于 “安全”。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指南,非處方外用產品中樟腦的安全濃度通常不超過11%,針對兒童或特殊人群的產品可能有更嚴格的限制。(美國FDA建議避免在2歲以下兒童中使用含樟腦的外用產品)
但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普遍存在成分標識不全的問題。要知道,薄荷腦和樟腦具有一定毒性,過量接觸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并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
止癢可以,治病不行
對于蚊蟲叮咬或輕微皮膚瘙癢,青草膏確實能暫時緩解不適,但這種效果與涂抹清涼油、風油精類似,本質上是暫時緩解因皮膚炎癥帶來的灼熱感,而非治療。
當遇到真正的皮膚病時,它的局限性立刻暴露。部分研究指出,長期或大面積使用含薄荷腦、樟腦的外用產品可能誘發接觸性皮炎(如紅腫、脫屑),尤其是對敏感肌膚人群。此外,過量吸收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抽搐)。
而且,青草膏可能與其他外用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產生疊加刺激,使用前應咨詢醫生。
需理性看待網紅藥
不可否認,青草膏有其優點:購買方便,無需處方,價格低廉。對于健康成人的蚊蟲叮咬或偶爾的輕度瘙癢,短期小范圍使用風險較低。
但它的短板同樣明顯:缺乏針對皮膚病的治療成分,無法解決過敏、感染等根本問題;成分復雜且濃度不透明,特殊人群(如兒童、孕婦、皮膚破損者)使用隱患極大;長期依賴可能掩蓋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用藥安全容不得僥幸。任何藥物(包括外用膏劑)都需經過嚴格的藥理測試和臨床試驗,確認有效濃度、副作用和禁忌癥后才能推廣。
而青草膏作為海外非處方產品,缺乏權威機構監管,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始終存疑。
面對皮膚病,最穩妥的方案仍是及時就醫,通過皮膚鏡、真菌檢測等手段明確病因,再選擇針對性治療——止癢或許可以靠“網紅”,但治愈永遠依賴科學。
〔參考文獻〕
[1]Hnin Khine, Don Weiss, Nathan Graber, Robert S. Hoffman, Nora Esteban-Cruciani, Jeffrey R. Avner; A Cluster of Children With Seizures Caused by Camphor Poisoning. Pediatrics May 2009; 123 (5): 1269–1272. 10.1542/peds.2008-2097
[2]丁元剛,馬紅梅,張伯禮. 樟腦藥理毒理研究回顧及安全性研究展望[J]. 中國藥物警戒,2012,9(1):38-42.
[3]熊穎,吳雪茹,涂興明,等. 樟腦的藥學研究進展[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2):999-1001.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7月01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yogurt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