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李錦明
面對招商“內卷”困局,貴州省清鎮市以服務效能重構產業崛起邏輯,實現營商環境7年逆襲——從全省營商環境評估墊底到穩居前列。該市創新打造“貴人服務·清松辦”營商品牌,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八大服務體系,以“店小二”式服務深耕本土企業,走出了一條“服務興產、以產留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政策比拼到生態重構
2017年,貴州營商環境評估中,清鎮在88個縣市區中位列77名。清鎮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營商辦專職副主任謝永春介紹,當時很多人連“營商環境”的概念都搞不清楚,認為招商就是比拼土地價格、稅收優惠。
轉折始于2018年。清鎮將營商環境列為“一把手工程”,提出“用政府服務換企業發展速度”,在政務服務、企業服務、法治保障等領域掀起系統性變革。當年,在營商環境評估中,清鎮便從第77位躍升至全省第4位,2019年躋身第2位。
數據背后,是清鎮對“服務型政府”的重新定義:建立“企業遍訪”制度,對全市工商登記企業全覆蓋走訪,問題按“本級解決—分管領導調度—市委、市政府統籌”三級分流,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針對企業清欠、政策兌現難、融資貴三大頑疾,設立專項整治組開展專項整治;營商環境重點事項實施“轉辦—督辦—問責”三步工作法,逾期未辦結事項直接移交紀委;要求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用電等手續辦理時限在承諾時限基礎上進一步壓縮25%以上,不動產登記從法定30個工作日縮短至3—4個工作日。
謝永春透露,近年來,清鎮市相繼獲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在2023年省級第三方評估中,以“企業滿意度”為核心,貴人服務企業端評價指標排名全省第1。
“貴人服務”的清鎮密碼
在清鎮市政務服務中心,“貴人服務·清松辦”標識隨處可見。2022年,清鎮市率先推出“貴人服務·清松辦”1.0版,聚焦政務大廳服務體驗:設立“清松辦”專窗,提供咨詢、幫辦、陪辦服務;組建代辦隊伍,為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全省首家實施全生命周期服務,將產業大招商與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精準聯動、同向發力,對“招、安、扶”三個階段服務標準、服務保障進行規范,為投資者提供制度化、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2024年升級為2.0版,構建“清松+”八大服務體系,堅持把“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賺不賺錢、清不清廉”作為營商環境重要標尺,將企業痛點轉化為服務目標,持續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企業不是招來的,而是長出來的。”謝永春這句話,道出了產業裂變的秘密。清鎮市建立了“招商引資二表”制度,對在談項目和在建項目實行全流程跟蹤。從簽約到投產,每個環節都有專人代辦手續,企業只需專注生產經營。這種服務模式在鋁產業領域成效顯著。
清鎮的服務創新還延伸到產業生態的“毛細血管”。在“企業之家”平臺,企業可以參加法律知識講座、行業沙龍,中小微企業還能免費使用商務洽談場地。這種“產業社區”的構建,讓企業之間形成緊密的協作網絡,進一步放大了產業集聚效應。
民企發展的“娘家”情懷
清鎮的“大營商”概念不僅限于政務服務,還延伸至統戰、工商聯等部門,其獨創的“54321”工作機制,將統戰工作與營商環境深度融合。
“我們把辦公室搬進了企業。”清鎮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郭發順展示著“企業大走訪”臺賬:2024年發放服務手冊2000余冊,收集問題71個,解決率100%。周二的“民企接待日”,統戰部、工商聯、政務服務中心聯合坐班,現場督辦難題。更具創新的是“民營企業統戰工作站”:在重點企業掛牌設立站點,由統戰部分管民營經濟工作副部長與企業負責人擔任“雙站長”,以“統戰工作站+企業之家”服務模式,實現涉企問題“零距離”溝通。
專家認為,清鎮市的做法,破解了招商“內卷”的兩大困局:一是跳出“政策優惠比拼”,轉向“服務效能競爭”;二是從“外引”轉向“內生”,通過培育本土產業構建生態壁壘。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