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新華日報》關注
蘇州工業園區提出
三年內新增超20萬青年人才
打造世界一流“青春之城”
全文如下
仲夏時節
金雞湖畔綠樹陰濃
三五成群的年輕人
或步履生風、或流連打卡
他們躍動的身影
為這座城市帶來勃勃生機
發展在于人才,人才系于青年。“到2027年,新增青年人才20萬名以上,新增在蘇高校畢業生園區就業人數3萬名以上。”翻開,蘇州工業園區曬出清晰而明確的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推出了從創新創業到生活服務的全方位支持保障。在園區,一個通過政策、資本、空間、文化多維賦能的“人才友好型”生態系統,將青年人才個體的成長與區域的繁榮發展緊密相連。
青春之城發出“青春邀約”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引才計劃,多次在權威期刊發表論文……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青年人才的代表,詹高磊的履歷滿是光環。
“三年前,我決定從海外回國發展,當時可以選擇的城市很多。”但最終,詹高磊來到園區,成為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的一名研究員。他說,園區最吸引他的,是這里的科研環境和產業生態。
詹高磊的故事,是園區萬千青年人才的生動縮影和真情表達。一直以來,青年人才都是園區發展的中堅力量。1994年,第一代園區建設者們在金雞湖畔手繪第一張藍圖時,他們的平均年齡不過30歲。如今在園區93萬就業人口中,40歲及以下青年占比近80%,平均年齡34.6歲。
而剛剛跨過而立之年
正奔向下一個生命活躍期的園區
本身也是個地道又優秀的“青年才俊”
這里不僅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還集聚了中外名校33所、“國家隊”科研院所15家,引育優秀科創企業1萬多家……創新創業氛圍極為濃厚。
立足自身既有的資源優勢
園區這座青春之城敞開懷抱
拿出最大誠意
向全世界的青年人才發出“青春邀約”
今年3月
園區召開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暨青年人才社區建設推進大會,提出要優化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打造國內一流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發展高地,使園區成為青年創業就業的首選地與成長成才的理想地。
今年4月
園區黨工委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上再次提出要做好青年人才引育工作,用好園區政策比較優勢,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落戶,激發青年動能。“讓青年人才在園區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當主角”成為共識。
“在園區創業沒有后顧之憂”
如何服務好青年人才
已成為全球城市競逐未來的核心命題
蘇州工業園區的答案是,堅持長期主義,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給予人才發展最大的確定性預期。當前,園區已建立起場地、政務、融資、場景應用等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全鏈條支撐。
“當時我們背了個包就來了,在園區創業沒有什么后顧之憂。”芯宿科技創始人趙昕非常慶幸選擇了園區。2021年,他和同學共同創辦芯宿科技——國內首家開發第三代DNA合成技術的企業。
短短4年間,公司不僅組建起一支擁有交叉學科背景的人才團隊,還實現了從研發、到量產、再到商業化的多次突破,得到了多家頭部風投機構的支持。趙昕說,是園區為他們的創業夢提供了優渥土壤。
趙昕的一句話
讓園區服務人才的目標變得具象而生動
青創港
為了更高效地支持這些有想法有干勁的青年人才,園區積極探索設立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空間——青創港。在這里,入駐企業可享受到“一業一策”“一人一策”定制化服務。
自2020年底運行以來,青創港已孵化項目93個,其中不乏高新技術企業、園區領軍企業和姑蘇領軍企業。作為園區打造“一港十基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的重要內容,青創港二期將于今年9月投用,屆時可同時容納258名青年人才學習、創業、社交需求,并能實現工商注冊辦理和營業執照獲取等18項服務一站式辦理。
對大部分青年創業者而言
初創期最大的挑戰莫過于
“錢從哪里來”
今年3月,園區國資元禾控股牽頭設立了總規模達10億元的青年創新創業基金群,鼓勵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文創”,幫助青年人才邁出、走穩創業“第一步”。
“這里像年輕人的烏托邦”
早上步行5分鐘去公司上班
中午回公寓小憩片刻養足精神
晚上在樓下逛街、健身
周末還能參加
社區的創意市集、讀書活動
入住陽澄數谷南岸新地人才公寓的年輕人形容這里的生活,有電玩、咖啡、寵物、運動、音樂,還有來自五湖四海又志同道合的朋友,“像一個滿足年輕人所有想象的烏托邦”。
既關注工作也熱愛生活
這是當代年輕人的人生態度
也是園區的城市特質
建設高品質的青年人才社區
是園區“投資于人”的重要舉措之一
未來3年內,園區計劃對10個人才公寓項目進行公區改造、氛圍營造和功能提升,覆蓋約103萬平方米、1.5萬套間的人才社區規模,目前已陸續完成首批5個青年人才公寓改造,將把傳統單一屬性公寓升級成“居住+辦公+社交”復合空間。
為吸引青年人才真正扎下根來
園區對符合條件的應屆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分別給予800元/月、1000元/月、1500元/月的安家補貼,連續補貼3年,用真金白銀的硬核福利保障青年人才在園區安居無憂。
園區青年人才線上服務總入口“青樂惠”小程序也即將全新上線,助力青年政策實現“即申快享”。
在安居保障方面
園區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提供人才優租房,租金為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三分之二,且能用住房公積金支付。最高1000元/月的“虛擬優租房”補貼申請手續也更加簡化。
今年初,園區還創新出臺人才房票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大專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提供最高25萬元房票補貼。政策推出后,市場反響熱烈。截至目前,園區已發放人才房票390張,補貼資金5016萬元,合同總額超14億元。
“整個申請過程中只需提交學位證明,比我想象的還要方便。”今年年初,拿到25萬元人才房票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歸國博士盧瑩在園區順利買房。正是園區對人才的這份重視,讓盧瑩決定在此工作生活。
在園區,既有實驗室里的攻堅克難和生產線上的熱火朝天,也有交響樂、芭蕾舞的藝術共鳴,馬拉松、龍舟賽的澎湃激情……活力充盈的工作與生活相互融合,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方能實至名歸。
來源:新華日報 金雞湖先鋒
擬稿:余楊
審核:王子元
審簽:方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