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并非對立關系,學生不是老師的敵人,不能夠稍有問題就訓斥,老師應真正給予學生幫助。
許多老師曾向我吐露教學中的無奈:面對課堂上呼呼大睡的學生,叫醒怕引發沖突,放任又影響教學秩序;還有老師反映,學生在班主任課上安分守己,一到其他課就睡倒一片。
我長期接手“倒數第一班級”,學生上課睡覺的情況時常遇到。經過觀察與分析,我發現學生上課睡覺主要源于以下幾點:
其一,基礎過于薄弱,聽課如同聽天書。不少學生坦言,從小學起就沒認真學習,課堂上完全跟不上節奏,起初只是打瞌睡,后來干脆趴在桌上。當看到身邊同學都在睡覺,從眾心理作祟,便不再有所顧忌。
其二,許多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家缺乏父母真正的關愛與陪伴。手機成了他們生活的主導,父母難以管束,導致熬夜玩手機、打游戲成為常態。帶著這樣的疲憊,他們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也就不足為奇。
其三,教室光線昏暗也會誘發困意。尤其在使用投影時,深色遮光窗簾一拉,極易讓人眼睛疲勞、昏昏欲睡。對此,老師們需增強光線意識,用完投影及時拉開窗簾,遮擋投影設備,并恢復教室燈光,這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困倦狀態,也是對學生視力的保護。
其四,天氣因素同樣不可忽視。春困、秋乏時節,人體容易感到倦怠;悶熱潮濕的天氣,也會讓人提不起精神。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當下課,我都會走進班級,鼓勵學生到教室外活動,走動、喝水、上洗手間,放松身心;同時打開窗戶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中午,我會安排半小時午休時間,讓學生趴在桌上休息,并貼心地為他們準備毯子,讓睡眠更加舒適。我也在教室里陪伴午睡,確保午睡紀律質量。午休結束后,我會督促學生離開教室,到戶外走動、聊天,徹底清醒過來。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午睡超過半小時,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不利于下午的學習狀態調整。
本文重點探討前兩種原因導致的課堂睡覺問題。
我處理問題始終秉持一個“善意純粹”原則:師生并非對立關系,學生不是老師的敵人,不能夠稍有問題就訓斥,老師應真正給予學生幫助。
有的老師將學生視為“敵人”,一旦發現學生睡覺,便怒吼斥責。但這種帶有怨氣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青春期的學生敏感且沖動,很容易“一秒成魔”,老師的強硬態度很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導致矛盾激化,甚至引發嚴重沖突。
根據梅拉賓法則,交流內容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僅占7%,而語氣、表情、肢體語言等非語言因素占比高達93%。所以,老師火氣越大,學生的抵觸情緒往往也越強。況且,課堂上師生沖突不僅影響教學進度,更會耽誤其他認真聽課的學生。記住,“課比天大”,我們需要更智慧的解決方式。
基于上述原則,我采用以下方法:
每節預備鈴響后,我都會提前來到班級。
比如初三學生課業繁重,課間趴在桌上補覺是常有的事。這時,我會以溫和友善的語氣對學生說:“有沒有同學感覺很困?趁上課的老師還沒來,趕緊去廁所用冷水洗把臉提提神;還有課間一直趴著在休息,沒來得及上廁所的同學,也可以現在去。”一般會有五六個學生起身活動。
在他們離開期間,我會在教室里巡視,提醒學生整理桌面,準備好下節課的學習用品,并適時給予鼓勵:“大家做得很好,已經提前進入學習狀態了!”等出去的學生返回,任課老師也差不多到班,我會在確認老師就位后,從后門安靜離開。如果任課老師正式鈴響了還沒有到,我會安排課代表前往辦公室確認情況,確保教學順利銜接。這樣不僅幫助任課老師做好課前準備,我每天在辦公室與教室間往返,運動量也得到了保證,一天七八千步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接倒數第一的班級,我和任課老師打好了招呼,課堂進行時,我會不時走到班級窗口觀察。若發現有學生睡覺,便向其周圍同學示意,讓他們用輕拍肩膀或桌面的方式叫醒熟睡的同學。若學生仍未清醒,我會與任課老師眼神交流后,進入教室輕輕喚醒他,再用手勢示意其去廁所洗臉清醒,全程沒有大聲斥責,始終保持溫和友善。
在班會課上,我會提前和學生“約法四章”:
第一,我理解大家學習的辛苦,尤其是初三學生;
第二,我明白基礎薄弱導致聽不懂課容易犯困,能理解,但要改變,不然會越來越像聽天書,進入惡性循環;
第三,趴著睡覺會影響老師的上課情緒,進而影響全班同學的學習效果;
第四,我會在每節課間巡視,發現睡覺會先讓同學提醒,若多次提醒無效,我會嚴肅處理,甚至聯系家長、上報德育處。畢竟,頻繁睡覺違反校規校紀,一旦記入檔案,可能影響未來當兵、政審等重要人生選擇。
下課后,我會主動找到睡覺的學生談心,關心他們昨晚的作息和身體狀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善意與關懷。
此外,若任課老師反映某門課紀律不佳,我會增加巡視頻次;對于個別因為上課老師能力弱難以維持紀律的課堂,我會將帶頭講話的學生帶到辦公室自學,保障課堂秩序。我也會選擇站在教室后門默默觀察,既不打擾任課老師授課,又能及時管理紀律。
上課結束后,我會走進教室,公開表揚聽課認真的學生,而對于需要批評教育的學生,則選擇私下溝通。
這樣做,確實很辛苦,但也是沒辦法的事。倒數第一的班級,我接手時已經是差到底了,但我能和他們相處的時間很有限,我們看到的上課睡覺只是冰山一角,底下是更加巨大的問題。所以,班主任勤快一些,多走動管理,是必須要做的事。
當然,光堵是沒有用的。我增加了另外一個方法,讓班級正面能量更多一些。
每天傍晚的課后服務時間,是上自習,學生自己做作業。我看班。前半段時間鼓勵學生自己獨立做數理化作業,后半段時間我開放,學生可以自由走下座位,向同學請教題目,我在班級里全程走動觀察,確保都在討論題目,并用手機拍下認真探討的模樣。我也和學生講明白,只要我發現有人不在討論題目,在講閑話,那么開放時間立刻停止,恢復到獨立做作業時間。學生是很喜歡開放時間的,畢竟不會做的題目有人教你肯定是好的。
結束后,我會請做了小老師的同學舉手,也會請向人請教問題的同學舉手。給出贊許的眼神和話語。我拍下的照片也會放給學生看:專注研究問題的你氣質真好!
這樣,課堂上睡覺的學生會慢慢減少,畢竟誰都想做一次教別人的小老師,畢竟老師不能說你笨,但是小老師會驚訝地說:這個題目老師課上不是講過了嗎?
以上是我分享給大家的一些做法,在實際應用中相對行之有效。但每個班級的情況各不相同,每位老師的管理風格與氣場也存在差異,這些經驗僅供參考。我相信大家在教學實踐中也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交流。畢竟,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于潔沙龍2020
作者 | 于潔 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