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映照著帕米爾高原的雪山,中巴邊境的哨所飄起炊煙。中國戰(zhàn)士小張端著一鍋剛煮好的紅燒肉,笑呵呵地跨過邊界線走向巴基斯坦哨所。
與此同時,巴方士兵阿里也提著家鄉(xiāng)風(fēng)味的香飯迎了上來——這頓“跨境晚餐”不過是喀喇昆侖山腳下再尋常不過的一夜。
這條長達599公里的邊境線,堪稱全球最獨特的國防風(fēng)景。與常規(guī)邊境荷槍實彈的緊張氛圍截然不同,這里的兩國駐軍加起來不過百余人,巴方更是僅部署了不足60人的輕裝安全部隊——幾乎等同于“不設(shè)防”。
兩國戰(zhàn)士們巡邏相遇時,槍械斜挎在背后,雙手早已熱情相握,笑聲在山谷間回蕩。值勤結(jié)束后的保留節(jié)目,常常是圍坐草地掰手腕、跳民族舞,或是交流剛學(xué)的幾句對方語言,聊聊各種美食,互道家常。
兩國士兵的親密無間背后,是用生命鑄就的歷史豐碑。1951年5月21日,巴基斯坦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穆斯林國家,種下了友誼的初芽。而真正讓情誼扎根的,是那條穿越“世界地質(zhì)災(zāi)害博物館”的喀喇昆侖公路。
1966年起,中巴兩國700多名建設(shè)者將生命獻給了這條天路,相當(dāng)于每公里公路下就長眠著一位英魂。在巴基斯坦吉爾吉特,88位中國烈士的墓園被當(dāng)?shù)乩先税⒗铩ぐ~德守護了整整47年,從青年到白發(fā),他說:“我會用一生守護這些中國兄弟。”
危難時刻的相互奔赴,更讓情誼淬火成鋼。2008年汶川天崩地裂之際,巴基斯坦清空全國戰(zhàn)備倉庫,連運輸機座椅都拆卸一空,只為多塞進22230頂救災(zāi)帳篷。當(dāng)中國提出付款時,巴方官員擺手拒絕:“兄弟有難,我們何時要過錢?”
同樣的,當(dāng)新冠疫情席卷巴基斯坦時,中國首批馳援的疫苗和物資連夜飛抵伊斯蘭堡——這份同生共死的義氣,被兩國元首在2014年正式命名為“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guān)系”,巴基斯坦更將“破壞中巴友誼罪”寫入法律,成為全球?qū)θA最堅定的守護者。
如今行走在這條邊境線上,處處是溫暖的畫面:中國戰(zhàn)士手把手教巴鐵兄弟用筷子夾餃子,巴基斯坦士兵帶著新朋友跳起奔達布舞。退伍離別時刻,硬漢們常相擁流淚;而中國邊防連的集體婚禮上,巴方戰(zhàn)士定會帶著賀禮穿越國界線,把喜慶釀得更濃。
當(dāng)印巴邊境劍拔弩張,朝韓邊界重兵對峙,中巴邊境的炊煙與歌舞恰似一道劃破陰霾的暖光。它向世界證明:真正的安全從不是高墻鐵網(wǎng),而是心靈之間無設(shè)防的通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