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原39軍軍長吳信泉被授予中將軍銜,大家都覺得實至名歸。但等到吳將軍回到家,妻子看到他的中將軍銜后,卻抱怨道:“怎么只是中將?”
將軍聞言大怒:“我參加革命又不是為了當官發財,自然也不會介意軍銜高低……”
1955年,自從總干部部將軍銜陸續公布之后,軍中便又熱鬧了起來。這種熱鬧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軍銜的問題。
新中國的第一次授銜,本來就是受到萬眾矚目的。早在授銜結果公布之前,將領們內心都已經評估過自己的軍銜了。
根據每個人的資歷不同,每個人評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有人覺得自己只能授校官,結果發現自己成了將軍。
有的覺得自己最少能授上將,結果發現自己只是中將或少將。也有的只是單純看到別人的軍銜比自己高,就覺得不服氣,反正總是有理由來鬧一鬧。
就比如許世友,他覺得自己最少能評大將,得知自己被評為上將之后就很不服氣。不過他沒有找羅帥,而是找了周總理。
當聽完他的理由之后,周總理告訴他,粟裕也只是大將而已,蕭克也不過是上將,他們都有機會更進一步,只不過自己拒絕了。
聽了周總理的話,許世友羞愧不已。和許世友想法差不多的,還有得知自己只被授予少將的鐘偉。
鐘偉可是四野的一員猛將,他的部隊也是四野的尖刀部隊。在四野眾多縱隊司令中,他是少有的被授少將的幾個。
他當然不服氣了,四野軍長還有授上將的,他的戰功絲毫不比他們差,憑什么只給自己授中將呢?他直接找到了老首長羅帥,向羅帥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雖然羅帥對他的這個行為很不認同,但還是仔細解釋了他為什么只被授予少將,最后他也被說服了 。
吳信泉作為四野的軍長,按理說被授予中將是完全沒什么問題的。因為除了四野之外,基本上軍長級別的人都會被授予中將。
四野比較例外,這是因為四野猛將眾多,很多軍長放到其他野戰軍都能成為兵團司令,而且他們一般也都兼任兵團級職務。
比如李天佑、劉震、韓先楚等,他們都兼任過兵團副司令;而鄧華、黃永勝、陳明仁等人,更是兵團司令兼任軍長。
按照評級時的標準,正兵團級的將領是有資格授予上將的,但副兵團級表現優秀、有特殊貢獻的將領,也是可以授予上將的。
而和這些人相比,吳信泉的級別要低得多。而且他還不是39軍的首任軍長,所以基本上沒有授予上將的可能。
但他的妻子對這些標準并不了解,在俞慧如的印象中,丈夫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不應該只被評為中將啊!
吳信泉聽到妻子這么問卻發了火,他以為妻子變得開始追求功名利祿了,所以告訴妻子,自己當初參加革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
他說完這話之后,俞慧如顯然意識到丈夫誤會了,連忙解釋自己不是這個意思。俞慧如會產生這個誤會,還是因為吳信泉在朝鮮太厲害了。
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還不到一年的時候,就再次遭到了危機。半島爆發的戰爭引來了美國,而美國又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本來這場戰爭沒我國什么事,就算美國插手,我國也不是非出兵不可。毛主席雖然有心出兵,但最開始的反對聲很大。
然而對著美軍飛機轟炸我國邊境,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態度。照現在這樣下去,我軍要是不出兵給他們個教訓,他們說不定直接就越過鴨綠江了。
最終毛主席決定組建志愿軍,由彭老總掛帥,東北邊防軍下屬的四個軍全部歸屬于志愿局,不日開往朝鮮。
經過毛主席和彭老總的商議,二人一致決定第一仗就要打個大勝仗。不過由于對美軍不夠了解,所以我軍第一戰的目標主要是韓軍。
不過我軍對韓軍的戰斗水平也不清楚,所以彭老總對這一仗嚴陣以待。其中39軍被安排到了云山,負責消滅這里的敵人。
東北邊防軍是由四野13兵團組成,而39軍的前身是東野第二縱隊,是整個四野當之無愧的王牌部隊,排名甚至比38軍還要靠前。
而在云山戰役開始之前,敵人已經知道我軍出兵了。在這種情況下,吳信泉還是接下了圍殲云山之敵的任務。
當時我軍的情報顯示,在云山的敵人是韓軍第一師,算是韓軍的精銳部隊。在此之前,我軍對韓軍的戰斗力已經有了預估。
吳信泉對這次勝利志在必得,得到命令后就按照計劃部署兵力,以正面突擊和迂回包圍相結合的方式,圍殲云山的敵人。
然而戰斗開始之后,吳信泉察覺到了不對勁。敵人的戰斗力太強了,和情報上的不符。不過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是因為對面是韓軍王牌部隊。
當時誰都沒想到,他們面對的會是美軍精銳,還是美軍最古老的部隊騎一師。
這可是美軍老牌精銳部隊,戰斗力比韓軍高了不知道幾個檔次。
一開始的時候,戰士們并不知道對手是誰,只是覺得兄弟部隊不地道,為了體現自己的戰斗力,故意降低了敵人的戰斗力。
但打著打著,他們就發現不對勁兒了。
因為敵人的裝備太先進了,和我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而根據我軍的情報可以知道,韓國軍隊并沒有這么先進的裝備。
發現這個情況之后,戰士們心里有了猜想,這里的敵人很可能不是韓軍,而是美軍。有了這個想法,戰士們進攻得更猛了。
最終在我軍的猛攻之下,敵人大部分被殲滅,小部分投降。
美軍其他部隊不是沒想過要來救援,但吳信泉早就布置好了打援部隊,將救援部隊牢牢阻擋在了云山之外,讓他們只能干著急。
云山戰斗,讓我軍摸清楚了美軍的戰斗力,為第二次戰役打下了基礎。
我軍入朝之后發起了五次大型戰役,這五次戰役39軍都參加了。和第一次戰役發揮失常被罵的38軍不一樣,同為精銳部隊,39軍每一戰都發揮得非常出色。
后來尼克松訪華的時候,甚至指名要見見39軍,要看一看這支打敗美軍精銳的部隊到底是什么樣子。
吳信泉從朝鮮戰場回國后,就擔任了沈陽軍區參謀長。雖然看起來參謀長和司令、政委能平起平坐,但實際上參謀長級別還是低于司令和政委的。
而且評級的時候,主要是看的1952年之前的貢獻。當時他是39軍的軍長,所以被評為正軍級是很正常的。
正軍級可以評為中將,也可以評為少將,甚至也有評為大校的。所以說,吳信泉很清楚,自己能被評為中將,已經是中央參考了抗美援朝的戰績了。
而且他和妻子說的話其實是實話,他對這個軍銜還真不怎么看重。在眾人都著急評估軍銜的時候,他根本沒在意。
他參加革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讓國家變得更好。只要他能為國家繼續做貢獻,就算不給他軍銜也沒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