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聯合國難民署最新統計,烏克蘭及周邊難民總數突破1200萬,國際紅十字會稱,過去一年東歐地區人道危機呈螺旋式加劇。
世界銀行、IMF的最新經濟展望,將烏克蘭、摩爾多瓦、格魯吉亞列為高危國家。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6月在布魯塞爾會議上坦言:“俄烏戰爭終結后,歐洲邊界很可能將被永久改寫。”
烏克蘭已在崩潰邊緣
俄烏前線,局勢愈發撲朔迷離。6月初,俄軍第114摩步旅突然在南頓涅茨克方向發起閃擊,僅用三天突破烏軍多層防御,強勢攻占奧列克希夫卡。
6月11日,該旅一天突進7公里,刷新了兩年多以來俄軍單日推進最遠紀錄。戰線隨即逼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澤連斯基的故鄉首次直接面對俄軍地面部隊。
第聶伯羅州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是烏克蘭最具戰略價值的地區。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俄軍推進導致該區域糧食產出驟降40%。
基礎設施癱瘓,電力供應頻頻中斷,烏克蘭國家電力公司警告,重建資金缺口高達兩千億美元,遠超烏克蘭目前外匯儲備總額。
戰爭拖垮了烏國內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報告指出,烏克蘭GDP五年內縮水65%,外債負擔創新高。
烏克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24年底以來,烏克蘭凈移民流失超過700萬人。大量勞動力消失,財政收入銳減,養老和福利體系幾近崩盤。
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命懸一線
南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正被新一輪政治地震撕裂。自2008年以來,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兩地事實上已處于俄方控制。
6月,俄羅斯國防部罕見公開聲稱“將繼續保護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人民的安全”,格魯吉亞議會內部激烈爭吵升級,親俄與親西方兩派相互指責,首都第比利斯爆發大規模游行。
格魯吉亞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際游客同比暴跌62%,創歷史新低。黑海貿易通道因戰事受阻,農產品出口銳減。
世界銀行估算,若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完全脫格,格魯吉亞國土面積將縮減20%,經濟潛力大幅縮水,主權危機前所未有。
摩爾多瓦同樣風雨飄搖。德涅斯特河左岸(德左地區)自上世紀90年代起即為俄方實際勢力范圍。
5月,德左地區“議會”宣布加強與俄合作,摩爾多瓦政府立即召回駐俄大使,歐洲理事會發布警告,稱摩爾多瓦正滑向“有史以來最大分裂風險”。
摩爾多瓦能源部數據顯示,天然氣價格暴漲三倍,國內通脹飆升至17%。IMF最新報告稱,摩爾多瓦的工業產值已跌至歷史最低點,德左問題若進一步激化,摩爾多瓦整體國家功能將陷入癱瘓。
“下一個烏克蘭化”的高危區
白俄羅斯,曾是俄烏戰爭中的“后勤大本營”,如今正悄然滑向風暴中心。6月,波蘭、立陶宛聯合情報機構發布評估報告,指白俄羅斯反對派活動明顯活躍,海外資金流入創下新高。盧卡申科政權雖依賴俄羅斯“輸血”,但俄方自身因戰爭消耗巨大,已無力全面兜底。
經濟制裁接連加碼,白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數據顯示,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GDP同比下降18%,盧布兌美元匯率跌至歷史新低。
歐盟委員會簽署“白俄羅斯民主援助計劃”,加大對反對派的經濟和媒體支持,歐美NGO在明斯克等地設立“重建辦公室”,白俄羅斯政局不穩跡象日益突出。
白俄羅斯地理位置極為敏感,既是俄歐間的“緩沖帶”,又是北約和俄軍事力量直接對峙的前沿。國際危機組織(ICG)認為,一旦白俄出現政權更替,俄羅斯西部戰略安全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歐洲安全格局將被徹底重塑。
烏克蘭當前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區域性地緣結構脆弱的集中爆發。摩爾多瓦、格魯吉亞、白俄羅斯三國,經濟總量均不足烏克蘭的四分之一,卻面臨著更為嚴重的主權危機。俄烏戰爭已將東歐、南高加索的地緣壓力推到極致。
戰爭導致的能源危機尤為突出。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東歐天然氣價格自2024年初以來翻了三倍,摩爾多瓦、格魯吉亞的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比重超過45%。烏克蘭基礎設施破壞波及鄰國,黑海航運量銳減,區域貿易網絡斷裂。
人口外流成為難以逆轉的趨勢。摩爾多瓦國家移民局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該國人口流失率高達6.3%。格魯吉亞的青年失業率已突破35%。這些國家的社會結構不斷空心化,政府治理能力逐步減弱,外部勢力滲透空間隨之擴大。
三國面臨“亡國”風險
俄烏戰爭的終局,將直接決定摩爾多瓦、格魯吉亞、烏克蘭三國的命運。烏克蘭失去大片領土、人口銳減、重建無力,已處于“國家功能式崩潰”邊緣。
摩爾多瓦若失去德左,將失去三分之一工業和人口,國家主權名存實亡。格魯吉亞若丟失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國土將大幅縮水,內部分裂不可避免。
世界銀行、國際紅十字會預測,三國“亡國”風險將在俄烏戰爭正式停火后18個月內達到高峰。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呼吁加強區域安全合作,但大國博弈、外部勢力干預使局勢進一步復雜化。
白俄羅斯的未來,正懸于一線。俄烏戰爭后,俄羅斯實力若被削弱,西方介入白俄羅斯的力度將指數級提升。
自春季以來,白俄境內多次發生大規模反對派集會。歐盟、美國通過經濟、媒體、非政府組織等多重手段強化影響力。
專家普遍認為,白俄羅斯的國家穩定性已處于“臨界點”,一旦出現政權更替,原有的對俄依賴體系將被迅速瓦解。
北約防線有可能直接推進至俄羅斯邊境,東歐安全風險激增。俄白聯盟是否可以維系,成為未來數年國際安全的最大懸念之一。
中國角色突顯
中國在俄烏戰爭及后續重建中的角色,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6月,外交部正式表態,強調各方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烏克蘭重建”方案,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優先合作方向。中國企業已參與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的基礎設施恢復項目。中國農業技術和糧食出口,為烏克蘭等國提供了關鍵支持。
中國提出的多極化倡議,獲得全球南方多數國家響應,國際秩序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加速。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7-01 12:13:俄烏沖突 俄稱打擊烏補給設施 烏稱俄重兵集結前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