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7月1日,中國智能手機巨頭小米正式向市場交付其首款電動SUV車型YU7,然而這份被雷軍稱為“超出預期”的市場熱度,正因交付周期過長演變為消費者信任危機。據路透社報道,自6月26日上市以來,YU7在18小時內斬獲超24萬份訂單,但官方App顯示,消費者需等待38至60周才能提車,部分用戶甚至被告知最早交付時間為明年9月。這一情況已在新浪黑貓等平臺引發超過400起投訴,消費者質疑小米未提前告知交付周期,并擔憂免稅政策年底到期可能增加購車成本。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作為小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YU7定位豪華高性能SUV,起售價25.35萬元,比特斯拉Model Y低近4%。盡管雷軍多次強調“加快交付節奏”,但現實困境清晰可見:小米北京工廠當前年產能僅30萬輛,需同時生產SU7與YU7系列,而YU7訂單量已超過二期工廠全年產能。行業分析師指出,即便工廠滿負荷運轉,現有訂單也需近10個月才能消化,三期工廠建設進度則成為緩解危機的關鍵變量。
消費者不滿的焦點集中在信息透明度。多位用戶反映,訂單確認前,App僅顯示“8月初交付”等模糊提示,鎖單后才發現需等待數月;部分用戶因系統故障或“限購提示”延誤支付,導致交付順位大幅延后。更引發爭議的是,5000元定金不可退還的規則,讓許多沖動下單的用戶陷入進退兩難。一位投訴者直言:“點擊幾下就完成鎖單,定金瞬間變成枷鎖。”
從首款轎車SU7的交付爭議到YU7的產能困局,小米汽車正經歷從科技跨界到汽車制造的深層考驗。對于24萬等待中的車主而言,漫長的交付周期不僅考驗耐心,更可能因政策調整、技術迭代而影響實際用車成本。這場由訂單狂歡引發的交付拉鋸戰,終將如何收場?市場正在等待答案。
(編譯:全球汽貿網 Kat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