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至6月29日,貴陽生態科普館以“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為主題,成功舉辦了五期別開生面的“筑綠先鋒”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巧妙融合自然科普與趣味游戲,吸引了150名來自不同高校、企業的生態志愿者以及周邊市民的踴躍參與。
6月1日:初探菌世界,趣味啟航
“這樣的活動既有趣又有意義,希望來這里的志愿者都可以像我一樣,在玩樂中學習到很多生態知識!”。這是“筑綠先鋒”往期志愿者熊西南同學,在活動開展后的欣喜發言。
在“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的第一期活動中,“有趣”和“有識”是同時并存的。以桌椅板凳搭建“菌絲網絡”,去牢牢鎖住隊伍中最高的成員,來模擬擔子菌吸收營養的過程。以“叢林中已然生長出來的菌子”視角,利用手機,探索并記錄下動植物“鄰居”的趣味知識。參與者在歡聲笑語中加深了對菌類知識的理解,更深刻理解到這些微小生命體對自然界的巨大貢獻。
6月8日:合力前行,我們一同開啟“菌”的大門
在“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的第二期活動中,小組間的合作、競爭是活動的亮眼之處。無論是在“菌的成長”背夾球接力賽的集體作戰中,還是在“菌菌也是站起來了”蘿卜蹲游戲的分組抗爭中,“擔子菌是怎么運輸營養的”“菌絲蔓延但為什么只有一處會誕生蘑菇”這些陌生的知識點,在隊友的歡呼中,悄然在記憶深處扎下了根。
6月15日:創意挑戰,“意外”造就“轉折點”
在“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的第三期活動中,游戲中的獨特體驗是參與者們在反復討論的。當參與者們透過“倒霉劇本”的偶然視角,目睹孢子隨鞋履漂泊的生存困境,自然之種悄然在心田萌芽。那些關于生態適配的頓悟,恰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初契機,萬物互聯的生態智慧自此破土而出。
6月22日:角色扮演,深入思考
在“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的第四期活動中,引入“菌絲蔓延,在分解周圍的動物尸骸時,侵入腦部,探索到了‘松鼠小姐’的留下的遺言。”的游戲設置。參與者們分組扮演不同角色,保守派松鼠、激進派松鼠、和平飛鳥,在模擬生態危機中圍繞“人類肆意破壞下的族群存續”展開辯論。經過激烈交鋒,和諧共處、生態修復的理念獲得全場認可。這場角色扮演讓參與者直觀感受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更引發對跨物種協作模式的深度思考。
6月29日:戶外探索,打卡菌菌
在“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的第五期活動中,眾多承載綠色希望的孩童參與到此次活動中。在戶外探索環節,自然課堂帶給孩子們無比生動的知識演繹。上一秒的圖文介紹化為實體,扎根在土壤,帶著點點泥炭、嫩草的氣味出現,知識轉化成真實的生命,孩童真真切切地連接到了自然,自然之子猶然誕生。
同時,為響應全國節能宣傳周“節能增效,煥‘新’引領”主題及全國低碳日號召,此次活動屬于“碳路先鋒 綠動未來”2025年全國低碳日暨節能宣傳周系列活動之一,貴陽生態科普館持續面向公眾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培養公眾低碳環保意識,號召大家以實際行動助力美麗家園建設。
回顧這五期活動,每一期都緊扣“地底脈絡——擔子菌門養成游戲”這一主題,通過開場的由義務講解員帶來的全館講解,工作人員帶來的菌類知識科普,創新的游戲體驗以及豐富多彩的戶外探索,帶領公眾探訪“菌的世界”。這場關于菌的生命對話,終將在更多年輕的探索者心中,長成一片永不凋零的認知森林。
據悉,“筑綠先鋒”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由貴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貴陽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貴陽生態科普館承辦,截至目前已開展142期,7月,貴陽生態科普館以“自然趣多多”為主題將在每周日上午開展活動,期待您的參與。
下期活動報名方式:
1、關注貴陽生態科普館微信公眾號:掃碼進入“貴陽生態科普館公眾號”——點擊菜單“專題專欄”——進入窗口“筑綠先鋒活動招募”進行報名。
2、關注貴陽生態科普館志愿服務隊:登陸“中國志愿服務網”——搜索“貴陽生態科普館志愿服務隊”——點擊欄目“團體項目”——查看“筑綠先鋒”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報名。
貴陽生態科普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來源:貴陽生態環境融媒體中心
文丨李婧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