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江技術中標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智能化工程邁入智能化新階段,目前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項目金額約4550萬元。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是經國務院批復的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文化設施、中央和國家機關在京重點建設項目;是獻禮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核心工程,是“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的有力支撐;是實現“將故宮博物院建設成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是故宮建成603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空間騰退的根基,是文物傳承、修復、保護、展示的百年建筑。
項目選址于北京市海淀區,總建筑面積達10.2萬平方米,將于2025年底完成竣工。
01 國家文化重器,智慧需求高遠
故宮博物院現有186萬余件館藏文物,隨著時間推移,部分珍貴文物的保護修復需求日益迫切。北院區的建設將根本性解決大型文物展示修復空間不足的困境。
新建的北院區將打造為集文物展示、修復保存、文化傳播和觀眾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其核心功能區包括:文物展示中心、文物修復中心、辦公服務區。
02 銀江技術擔綱,構建智慧中樞
值此國家文化工程沖刺建設之際,銀江技術憑借在智能化領域的深厚積累成功中標,承擔項目智能化系統建設,負責20余項智能化子系統的深化設計、設備供應、安裝調試及整體交付:信息基礎設施、智能應用體系、綠色運維管理、全方位安防、數字展示交互。
銀江技術打造的智能化體系將如同智慧神經網絡,深度融入故宮北院區的日常運營——在文物修復區,精密環境監控系統將為脆弱文物提供恒溫恒濕的保護環境;在開放式修復工坊,信息發布系統向觀眾同步展示修復技藝細節;在展廳,智能導覽與數字化展陳讓千年文物“活”起來。
03 科技賦能文保,匠心融合傳統
故宮北院區建筑延續紫禁城“紅墻金瓦”的經典風格,采用“三段式”古典宮殿結構,同時融入尖端抗震科技——僅二標段就設置300余個減隔震構件,實現多維多點復合減震。
在此莊嚴的文化殿堂中,銀江技術將把現代智能化系統與傳統文化建筑完美融合。所有管線敷設和設備安裝都將遵循隱蔽化、最小干預原則,確保古典建筑風貌不受影響。
項目整體布局遵循中國傳統堪輿理念,形成“南面臨水、北面疊山”的空間架構。智能化系統將順應這一格局,通過環境監測、能源管理等系統,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04 沖刺百日攻堅,獻禮百年故宮
當前距離項目竣工僅剩4個月,建設現場正處于沖刺階段。智能化工程作為最后進場的關鍵專項,公司項目團隊采取多工序立體穿插施工策略,確保在極短工期內高質量完成系統部署。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都海江強調,北院區建成后將成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并有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從國家超級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橋的“智慧通關”,到一帶一路交通路網的智慧守護,到城市路網的城市大腦“智能中樞”,再到如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地標守護,銀江始終以數據賦能城市脈動,用扎實的“軟件設計+系統交付+數據運營”三重能力,踐行著“推動城市進步,保障百姓安康”的承諾。本次項目承建,是技術實力的延續,亦是社會責任的新篇——公司將繼續以敬畏之心,將千年文明裝入智慧容器,讓歷史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ST銀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