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的臉,說變就變。7月1日下午4點來鐘,河南濮陽突然刮起7級大風,勝利中路和金堤中路交叉口那兒,一棵碗口粗的大楊樹"咔嚓"一聲被連根拔起,不偏不倚砸中了一個騎電動車的大姐。現場目擊者說,急救車來得挺快,但人已經沒救了,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就這么沒了。
事情究竟是咋發生的呢?有附近居民說,當時就見一陣旋風刮過,那棵老楊樹晃了幾下就倒了,正好砸在輔道上。被砸的大姐騎著電動車,連人帶車都被壓在樹下,地上散落著包包和零碎東西。警察和環衛工很快趕到,二十來分鐘就把倒下的樹清理了,路也通了,但人沒留住。急救人員說得挺直接:"當場就不行了,沒搶救過來。"
其實,當天下午4點10分,濮陽氣象臺就發了雷暴大風黃色預警,說接下來6小時會有7級以上陣風,還帶著雷電暴雨。可誰也沒想到,這風來得這么急,樹倒得這么突然。現場視頻里能看見,那樹直徑得有四五十厘米,樹根看著都有點朽了,估計是平時沒咋修剪維護,遇上強風就扛不住了。
這事兒傳到網上,網友們可就炸開了鍋。有人說這是"飛來橫禍,命運無常",四十歲的人說沒就沒了,家里人得多難受。但更多人在琢磨這事兒到底該怪誰。有網友舉例子:"威海路邊都種矮松樹,沿海城市臺風多都不怕,咱這兒為啥非要種楊樹梧桐樹?"還有人說得更直接:"這樹明顯是老化了,樹根都枯死了,平時咋沒人管?等出事了才知道著急?"
有位網友說得挺專業:"這種移栽的樹本來根系就不牢,遇上大風肯定容易倒。"這話引來不少人附和,有人接話:"前幾年這條路就倒過好幾棵楊樹,咋還不把老樹換掉?非要等出人命才重視?"還有人提到賠償的事兒:"這該找誰賠啊?是林業局還是城建局?總不能讓家屬自己擔著吧?"
更有人聯想到外賣員群體,說被砸的大姐可能是兼職送外賣的,"風里來雨里去掙點辛苦錢,結果遇上這事兒,家里頂梁柱就這么塌了"。這話聽著讓人心里發酸,評論區里不少人感嘆"生活不易",還有人說"以后走在路上得離大樹遠點,太嚇人了"。
當然也有網友覺得這是"天災",忍不住感慨:"閻王要你三更死,誰也留不到五更。"但馬上有人反駁:"這哪是天災?明明是管理沒跟上!要是平時定期修剪樹枝、檢查樹根,能出這事兒嗎?"兩邊爭來爭去,核心還是在說城市綠化的安全隱患。
你說這事兒鬧到最后,最讓人心里堵得慌的是啥?不是那陣突然刮來的風,而是明明能提前避免的危險,卻因為疏忽大意成了人命關天的大事。一棵樹倒了,一個家庭就這么散了,留下的不只是悲痛,還有一連串的問號:城市里的行道樹該咋管?遇上極端天氣咋預警?出了事兒該誰擔責?
這些問題其實早有前車之鑒,可為啥總在出事之后才有人想起來問?就像網友說的,"威海能種矮樹,咱為啥不能?" "定期修剪維護能花多少錢?跟人命比哪個重要?" 希望這事兒能給相關部門提個醒,別等悲劇發生了才知道后悔。畢竟在路上走的,都是咱普通老百姓,誰也不想平白無故遭這"無妄之災"。
說到底,城市管理從來不是小事,一棵樹的安危,背后是無數家庭的平安。與其事后議論"命好命壞",不如提前把該做的防護做到位,讓老百姓走在路上,心里能踏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