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機器學習算法用于腦梗死風險預測;用數據模型分析空氣質量改善路徑;通過職業 AI 替代率研究展望未來社會......日前,同濟中學舉辦2024學年STEM教育成果表彰會,展示一系列來自學生們的研究成果,將數理邏輯與現實問題深度綁定,既展現了 “用數學思維理解世界” 的教育成效,也成為楊浦科學教育的標桿實踐。
2024學年,同濟中學STEM教育成果斐然,從全國性賽事到國際舞臺,從學生實踐到區域輻射,處處彰顯著創新教育的活力。在第四屆“AI未來”全國峰會上,學校學子以扎實的科學素養斬獲一等獎,展現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熱情;轉身邁向國際賽場,第十一屆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IMMC)中,他們以嚴謹的邏輯思維,創新的算法技巧摘得特等提名獎,讓世界看到同濟學子的數學建模實力。
在DI全國展示活動中,學校團隊不僅榮獲二等獎,更以敏捷思維贏取“即時挑戰”一等獎,印證了跨學科實踐能力的突破。在第六屆長三角中學生數據應用創新研究活動中,同學們將科學思維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創造出智慧的火花。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在楊浦區教育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的指導下,成功主辦首屆楊浦區中學數學建模創新挑戰活動,以搭建區域交流平臺為契機,為全面提升中學生核心素養與STEM創新能力貢獻了同濟智慧。學校校長姚玉清表示,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后,是師生對科學探索的執著追求,更是校地資源整合、大中銜接教育模式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同濟中學以“適性揚才、濟學成事”理念為引領,通過整合高校、企業、場館等校外資源與學校的優質資源,探索大中銜接STEM教育建設路徑,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學習場景與實踐機會,為教師創造豐富的科學教育課程資源與專業發展平臺,共同提升師生的科學素養,進而為未來科技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了解到,今年科技節上,同濟中學精心打造“玩轉科技,智創未來”主題八大活動:玩轉魔方、高空落蛋、紙橋承重、趣味化學實驗、生物模型與建模、線控小車制作、走馬燈,橫跨數理化生地多學科。科學不再遙遠,而是“嘉樂”校園里人人可觸、其樂融融的探索之旅。學校積極“走出去”,在中原中學實創節中摘得數織、數獨、魔方優勝獎4項、鼓勵獎3項, 保護雞蛋項目優勝獎1項、鼓勵獎1項——這些實踐以巧思解決實際問題,以行動詮釋責任擔當。
展望未來,同濟中學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深化STEM教育實踐,持續完善“大中銜接”育人體系,讓科學探索的種子在更多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我們期待與各方攜手,以創新為筆、實踐為墨,共同繪制基礎教育與科技人才培養的新圖景,讓同濟學子在未來科技浪潮中勇立潮頭,為國家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校長姚玉清說。
文字 | 成佳佳
圖片 | 成佳佳
編輯 |周夢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