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劉慈欣為啥很久沒有新作問世了?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三體點子太密集,很多點子拆開再擴一下就是一本書了。歌者就那么點小片段都感覺可以單開一書了
娘子關引力波發射臺關閉后,無法和外星人交流了,所以就不寫了
娘子關引力波發射臺關閉后,無法和外星人交流了,所以就不寫了
劉寫三體的時候據說查出了肝有問題,他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所以三體當遺作寫,可以說是耗盡畢生精力創造的傳世杰作。當然后來沒死成然后書又大賣了,這是后話。總之這玩意兒應該是透支了他畢生的精力。寫不出杰作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運氣。二是物是人非,成名之前那環境更適合潛心寫作,考慮的東西也不多,把作品寫好就行了。成名之后人心浮躁,考慮的東西也多,也不存在那種單純的寫作環境了。周星馳功夫后就沒啥好片了,張信哲苦情歌時代過了也沒啥好歌了,都是這個道理
不要用正常人思維推想大劉,他是因為不忿,親自下凡來拯救中國科幻的文曲星君。那一年我還和大學同學在飯桌上吹牛:阿西莫夫、克拉克和《基地》都是美國曼哈頓的產物,醞釀與美國光榮與夢想的大宇航時代(60年代),成熟于偉大的信息時代(80年代)。中國雖有一個超凡的大劉,《球狀閃電》驚才艷艷,奈何生不逢時,恐成絕響,一輩子離阿西莫夫總有一步之遙。然后,美國拉跨了,《基地》和《星際迷航》被魔改了…玉兔登月了,《三體》誕生了…真是如在夢中
《球狀閃電》誰看過?我覺得是大劉除了《三體》之后最好看的科幻長篇了。。另外我看了很多劉慈欣很多短篇,依稀記得有幾個短篇會用到一個科幻想法然后不同展開然后有時候會出現相同的角色名命運不同,我懷疑他開短篇是想造平行宇宙
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的一篇短篇《山》。當時讀到以后渾身雞皮疙瘩,太絕了。沒事回味一下。中外科幻長篇短篇我看了幾十本,沒有比這個更驚艷我的。還有一篇是菲利普迪克的《規劃小組》,很妙。
據說,劉慈欣當年寫作的一個原因是要講故事哄兒子睡覺。是不是他兒子現在不用哄了。要不再等等,等他有孫子再說
看完網友的這些精彩分享,手機屏幕前的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