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股市有風險,入場需謹慎”,這是無數股民血淚換來的教訓。
有人幻想靠炒股一夜暴富,可真正成功的寥寥無幾,多數人因輕信不良公司,最終血本無歸。
曾經的諸暨女首富,就通過宏磊股份套現超 32 億全身而退。
她離場后,公司負債累累、持續虧損,7 萬股民的投資打了水漂。
宏磊股份為何從輝煌走向衰落?
戚建萍一家又是怎樣瞞天過海,完成這 32 億的巨額套現?
放棄鐵飯碗大膽創業
1981 年,17 歲的戚建萍考入江西財經學院攻讀會計學。
畢業后,她順從父母安排,進入食品廠擔任會計。
日復一日的機械工作,讓她陷入迷茫。
這份在外人眼中的 “鐵飯碗”,于她而言卻是束縛理想的枷鎖。
彼時,剛升格為地級市的鷹潭正全力招商引資。
戚建萍敏銳察覺到商機,這座城市工業基礎薄弱。
生活用品依賴外埠供應,看似貧瘠的市場實則蘊藏無限潛力。
1985 年,她果斷辭去穩定工作,在繁華地段創辦 “華豐商場”。
以五金百貨、生鮮副食的全品類經營迅速打開市場,短短幾年便積累起人生第一桶金。
1988 年,國內飲料行業方興未艾,戚建萍再次押注風口。
將全部積蓄投入飲料生產與銷售,憑借先發優勢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伴隨市場競爭加劇與外資涌入,行業利潤持續走低。
戚建萍果斷抽身,于 1996 年轉戰銅材加工領域,成立無氧銅桿生產企業。
憑借精準的市場判斷,迅速在行業站穩腳跟。
事業有成后,戚建萍選擇回歸故里,將工廠遷至浙江諸暨。
2011 年,宏磊銅材成功登陸 A 股市場,完成從實業到資本的華麗轉身。
但誰也未曾料到,這場資本之旅的終點,竟藏著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迷局。
在“圈錢”道路上一去不返
宏磊股份登陸資本市場,本應是大展宏圖的新起點。
然而戚建萍家族五口,卻將其視為套現的工具。
公司上市不久便陷入虧損泥潭,連年業績告負。
無數股民的財富如墜深淵,許多家庭因此陷入絕望。
不少投資者本是看好戚建萍的商業才能,試圖分享發展紅利。
最終卻淪為被收割的對象,憤怒與無奈可想而知。
更令人咋舌的是,戚建萍涉嫌違規占用高達 25 億元的民間借款,將資金悄然轉移至關聯體外。
面對危機她不僅沒有力挽狂瀾,反而以資產重組為幌子迷惑股民,借此套現 33.6 億元。
資料顯示,戚建萍持股 50.50%。
其弟弟戚建華、戚建生,女兒金敏燕、兒子金磊共同持股 14.1%。
家族合計持股達 64.6%,牢牢掌控公司話語權。
2016 年,戚建萍家族開啟瘋狂拋售模式,清空所持宏磊股份股票,一次性套現 36 億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僅僅數年后,他們又以 15 億元的價格買回公司核心業務,短短一輪操作便凈賺 21 億元。
在此期間,宏磊股份股權歷經三次更迭。
而戚建萍早已功成身退,留下一地雞毛。
這場資本游戲中,股民承受著股價暴跌的重創。
而戚建萍家族的精明算計,無疑給資本市場留下一記沉重的警示。
套現32.5億全身而退
2020 年 11 月 20 日,仁東控股以 64.72 元的股價攀上歷史巔峰,成為資本市場最耀眼的 “明星股”。
這家頂著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等金融科技光環的企業。
僅憑子公司 “合利寶” 的招牌,便讓市場對其業績增長與行業前景充滿遐想。
然而,在光鮮表象之下,暗藏的卻是高度控盤的致命風險 。
當莊家撤手,股價雪崩的災難便如影隨形。
轉折點始于, 2020 年 11 月 18 日的一紙公告。
仁東控股宣布,原控股股東北京海科金的表決權委托及一致行動協議終止。
此前,實控人霍東正是憑借對國資背景的炒作。
將公司股價從十幾元一路拉升至四倍高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 “造富神話”。
盡管公司財報盡顯頹勢,債務纏身、業績慘淡。
但在國資 “金身” 加持下,大批股民仍不惜融資追高,期待搭上財富快車。
海科金的入局本就動機不純 ,以零成本獲取一年托管權。
坐收 2000 萬元托管費,堪稱 “空手套白狼” 的典范。
而霍東則通過資本運作,將仁東控股包裝成踩中熱點的潛力股,成功吸引散戶蜂擁而入。
然而,當海科金托管期滿不再續約,霍東重掌控制權的消息一經披露,市場信心瞬間崩塌。
短短 14 個交易日,仁東控股連續跌停,開盤即被封死。
近 25% 的融資盤集體爆倉,股民深陷絕境。
這場資本鬧劇,最終以悲劇收場。
2022 年 3 月,仁東控股因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霍東等高管合計被罰 220 萬元。
隨后,霍東辭去董事長職務,公司被迫申請重整。
但對于那些血本無歸的股民而言,損失已無法挽回。
而追根溯源,這場災難的種子早在宏磊股份三易其主、戚建萍套現離場之時,便已悄然埋下。
宏磊股份的首輪接盤者郝江波,本被市場視作 “救星”,卻在入主后迅速偏離主業軌道。
他斥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將企業更名為 “民盛金科”,試圖轉型金融領域。
然而這場激進的跨界轉型,并未帶來預期收益。
巨額投入如石沉大海,公司業績依舊深陷虧損泥潭。
2018 年,年輕的霍東接過接力棒,將公司更名為 “仁東控股”,試圖以全新形象扭轉頹勢。
但華麗的包裝難掩內部積重難返的困局,企業經營每況愈下,業績持續惡化。
在霍東掌舵期間,公司股價斷崖式下跌,股權被盡數質押。
小股東紛紛拋售離場,最終因資不抵債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
這場資本游戲中,七萬股民不僅沒能等來翻盤的希望,反而收到了企業破產的判決書。
而戚建萍家族早已全身而退,成功套現數十億,留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
兩任接盤者雖雄心勃勃,卻終究難逃 “竹籃打水一場空” 的命運。
宏磊股份的隕落,成為資本市場又一警示案例。
結語
有人或許會對法院的重組裁決抱有期待,認為這將成為企業重生的轉機。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所謂的整頓不過是新一輪 “收割” 的序章。
資本市場的冰冷邏輯,從不體恤散戶的困境。
新入局者看似帶著 “拯救者” 的光環,實則多是覬覦殘存利益的逐利者。
在這場權力與資本的游戲中,缺乏信息與資源的股民,終究淪為風險的最終承擔者。
在一次次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承受著財富縮水的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