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驚險過關,不等特朗普高興,美媒先潑了一盆冷水,直言此舉或讓美國,在能源經濟賽道落后中國。
就在日前,美國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助力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以51比50的微弱優勢在參議院驚險過關,也算得上是一場險象環生的勝利。然而,這一被稱為特朗普第二任期“頭號王牌”的法案,未來究竟能否順利施行,尚且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萬斯投下了關鍵一票】
在“大而美法案”上,引發了無數的關注與爭論。此法案不僅涉及到永久性的大幅減稅,和2017年減稅政策的延長,更觸及了邊境安全、國防預算、以及債務上限等多項關鍵議題。
而令人矚目的是,它還直接挑戰了拜登政府之前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取消了其中針對綠色技術的諸多稅收抵免。這一系列動作,無異于在美國現行政策框架中,猛然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如今,美媒也在紛紛打量和解讀這份法案。《國會山報》警告說,大而美法案雖在參議院闖關成功,但仍需經過眾議院的嚴苛挑戰。
至少六名眾議院共和黨人已公開表示反對,因為該法案可能讓美國,額外背負超過3萬億美元債務,并削減聯邦醫療補助支出,和快速淘汰清潔能源稅收減免。這意味著,這條立法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至少六名眾議院共和黨人已公開表示反對】
而最為關鍵的是,《紐約時報》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法案取消了《通脹削減法案》中對太陽能、電動汽車等綠色技術的支持,簡直是自我削弱。在全球范圍內,尤其是在與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競賽中,美國這一策略可能導致嚴重落后。
轉眼之間,中國已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如魚得水,在巴西、泰國、摩洛哥等國大力建設電動車和電池工廠。
相比之下,特朗普致力推廣的石油和天然氣,雖短期內看似繁榮,但長期來看卻是不折不扣的“昨日黃花”。而美國在電氣化進程中步履蹣跚,已經使其在21世紀的全球舞臺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美國的電氣化發展幾乎原地踏步,而亞洲國家則迅速崛起,電氣化指數不斷攀升。例如,中國的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接近30%,而美國和歐盟僅穩定在22%左右。
【美國在能源經濟賽道落后中國】
諸如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這些新興領域,對電力需求的增長,更是讓美國的電力供應鏈承受巨大壓力。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一旦落實取消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的補貼,將極大制約美國的電氣化進程。從長遠看,這無疑將使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愈發喪失掉主導地位。
電氣化的滯后,不只是一個科技進步的率先落后,更是整個經濟戰略布局的重大隱患。電動汽車、智能家電、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充足、廉價的清潔電力。若無法在這方面站穩腳跟,美國新興產業發展的能源基礎,將始終搖搖欲墜,創新動力和競爭力將會大打折扣。
【美國新興產業發展受阻】
而在國際舞臺上,電氣化水平高的國家,憑借清潔能源的優勢,吸引大批投資,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創造大量高附加值就業機會。美國若不及時調整能源政策,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產業在其他地區蓬勃發展,從而逐漸被比拼下去。
對于特朗普來說,即便大而美法案能夠在國會最終落地,但過程中的諸多阻礙和國內外不滿,是否會影響到他的政治資本,這是一個有待觀察的問題。
尤其是法案中備受詬病的,有關“補充營養援助計劃”的變更條款,已經在社會上引發了廣泛不滿,因為這條規定將領取食物援助的年齡強行增加至64歲。
【特朗普的麻煩還在后邊】
可以預見的是,民眾的抗議聲浪將很快席卷而來,而民主黨也不可能坐視不管,他們勢必會乘機夸大矛盾,以攪動這片渾水。因此,萬斯的一票雖暫時破局,但真正的漩渦才剛剛醞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而美”能否蒙混過關逐漸成為一個懸念。不少人擔憂,美國落后于中國的警鐘已然敲響,當特朗普再度宣布勝利時,他能否捫心自問:美國這次是不是錯過了什么?
這場關于能源、經濟和政治的角力,還遠未塵埃落定。美國未來的走向,依舊撲朔迷離,且看“大而美”法案將如何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