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甲鈷胺是門診常用藥物,被廣泛用于周圍神經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帶狀皰疹等)以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治療。正確使用甲鈷胺,至少要知道以下4點。
1
甲鈷胺口服制劑和注射制劑適應證不同
腺苷鈷胺(口服制劑、注射制劑):周圍神經病、巨幼細胞性貧血;
甲鈷胺(口服制劑):周圍神經病;
甲鈷胺(注射制劑):周圍神經病、巨幼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B12(口服制劑):巨幼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B12(注射制劑):周圍神經病、巨幼細胞性貧血。
適應證比較:
表1 不同藥物制劑對周圍神經病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治療效果
醫保情況(2024年版):
表2 不同藥物制劑的醫保情況
注:腺苷鈷胺(注射制劑)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且有禁食醫囑或因吞咽困難等,無法使用腺苷鈷胺(口服制劑)的患者
2
甲鈷胺超說明書用藥
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均可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不能改善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經病變,因此對于疑似維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患者,禁止單獨使用葉酸治療。
此外,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均可引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雖然維生素B12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不如葉酸顯著,但對于維生素B12缺乏或相關基因缺陷的患者,可考慮增加維生素B12劑量或使用甲鈷胺進行治療。
3
用法用量
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12的活性形式,相比普通維生素B12更易透過血-神經屏障進入神經細胞,能有效促進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從而修復受損神經組織并改善神經傳導功能。
推薦治療方案:
初始階段采用甲鈷胺注射液0.5~1 mg/d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療程2~4周),隨后轉為甲鈷胺片劑0.5 mg,3次/d口服,建議總療程不少于3個月以獲得最佳療效。
表3 不同藥物制劑的使用方法及劑量
甲鈷胺化學性質不穩定,遇光易分解生成羥鈷胺,故注射劑應避光保存。甲鈷胺注射劑可采用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給藥,但不宜靜脈滴注,以免因長時間輸注增加藥物降解風險。
目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甲鈷胺可作為輔助治療藥物使用。若患者連續用藥1~3個月仍未見明顯療效,建議停用并考慮調整治療方案。
4
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1
不良反應
甲鈷胺口服制劑偶見(發生率 0.1%~5%)胃腸道反應,如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瀉。注射制劑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極少數情況下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故應嚴格掌握適應癥,避免濫用。
2
注意事項
從事汞及其化合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不宜長期大量服用甲鈷胺。因為甲鈷胺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可以與無機汞結合,生成甲基汞,甲基汞可被吸收并在體內蓄積,可能對神經系統、肝、腎等造成損害。
此外,甲鈷胺應避免與含朱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的中藥(如安宮牛黃丸、朱砂安神丸等)聯用,以免增加汞蓄積風險。
來 源 / 藥評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