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的鏡頭前向日本下達最后通牒:“我要致函——這就是貿易協議的終結。我可以寄一封到日本:‘親愛的日本,你將為你的汽車支付25%的關稅’。”
四天前,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滿懷希望第七次飛抵華盛頓。他原定28日回國,但為見到美國財長貝森特意延長行程。然而最終他連貝森特辦公室的門都沒能進去,只能空手返回東京。
特朗普政府已構建起一套復雜的關稅體系,對全球貿易伙伴形成多層次打擊。第一層是覆蓋所有國家的10%“基準關稅”;第二層是基于貿易逆差規模的“對等關稅”(日本為24%);第三層則是以“國家安全”為名的25%特定行業關稅,汽車產業首當其沖。
今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日本商品征收24%的“對等關稅”(含10%基準關稅)。而此次引發日美貿易危機的25%汽車關稅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成為懸在日本汽車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白宮官員明確表示,基于《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實施的汽車關稅沒有談判余地。這一定性讓赤澤亮正每周往返東京與華盛頓的奔波顯得徒勞無功。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分析顯示,豐田汽車的生產體系正面臨嚴重危機。豐田每年從日本向美國出口約53萬輛汽車,占其美國市場銷量的20%。
聯合國貿易機構國際貿易中心警告,25%汽車關稅可能導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損失170億美元。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約400億美元,占該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8%。
豐田在美國的銷量達233萬輛,而當地產量僅為127萬輛,對進口依賴度極高。日本向美國出口的汽車約占日本國內汽車總產量的17%,其中約20%為雷克薩斯品牌。
高盛證券預計,豐田在美國的銷售量將減少5%至8%,年度營業利潤將減少3400億日元。日產汽車已暫停接收美國市場對兩款墨西哥產英菲尼迪SUV的訂單,并考慮將部分生產從日本轉移到美國。
特朗普在福克斯節目中抱怨:“日本不進口美國汽車,但美國引進了數百萬輛日本汽車,這不公平。”他指責日本造成美日貿易逆差,認為關稅應由日本承擔。
然而事實更為復雜。日本早已對進口乘用車實行零關稅政策,而美國雖對進口乘用車征收2.5%關稅,但根據《美墨加協定》,允許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車免稅入境。許多日本車企正利用這一條款規避關稅。
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創造了230萬個就業崗位。豐田在美工廠數量甚至超過某些美國本土品牌。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最終可能傷及自身就業市場。
美國消費者將直接承受代價。咨詢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預測,每輛新車價格可能上漲4000至12500美元。今年3月,美國車市銷量創紀錄增長11%,部分源于消費者趕在漲價前搶購。
隨著7月9日談判截止日臨近,日本獲得關稅豁免的希望愈發渺茫。特朗普已明確表示:“會致函,貿易談判就結束了。”
日美談判的核心矛盾在于:日本要求全面取消25%的汽車行業關稅和24%的“對等關稅”;而特朗普政府堅持汽車關稅涉及“國家安全”,沒有回旋余地。
東京股市已提前反應,汽車相關股票在Topix指數中下跌0.5%,表現遜于日經225指數1.6%的漲幅。投資者顯然對談判前景持悲觀態度。
正當美日關稅談判陷入僵局,東京外交圈傳出令日本更為焦慮的消息:特朗普可能在9月訪華并出席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
若成行,特朗普將成為首位出席中國抗戰紀念活動的美國總統。對曾是軸心國的日本而言,中美俄領導人同框紀念二戰的畫面,無異于外交層面的“背后捅刀”。
更讓日本擔憂的是,特朗普可能帶著龐大的商務代表團訪華,簽署類似今年5月中東之行達成的2萬億美元級別協議。中美經貿關系回暖,將使日本在亞洲外交格局中進一步被邊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