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汽車“折戟”,十年布局一夜歸零
原創菠蘿蜜C次元2025年07月02日 15:51上海
作者丨菠蘿蜜
責編丨北 岸
編輯丨王 越
Mobileye是英特爾唯一保留的汽車板塊資產,未來,它或許也是汽車智能化的最后一張牌。
今年上海車展,英特爾高調參展,不僅發布了第二代AI增強軟件定義汽車的SoC,還派出汽車業務最頂級的高管陣容,站臺,采訪,上演“大咖秀”,刷存在感的活動一個沒落下。
業界飽含期待,認為英特爾將在汽車行業大干一場。沒想到短短兩個月之后,這家美國老牌芯片巨頭突然官宣,關閉汽車業務,并解雇相關部門的大多數員工,作為大規模戰略收縮的最新舉措。
英特爾這樣的百年老店,為汽車行業制造硬件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半年前還在美國CES全面展示其汽車技術和愿景,年初其汽車業務總部剛剛落戶中國,這一切突然全被推翻,實屬少見。
上周,英特爾通過《俄勒岡生活報》發布了最新信息,公司將逐步解散其汽車業務部Intel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Group,雖然繼續履行對客戶的現有承諾,但后續將裁掉汽車業務的絕大多數員工,計算團隊將最先減少旗下的汽車業務。
英特爾產品主管曾表示,如果某塊業務不能使資金翻倍,公司就不會繼續運營它。在糟糕的2024財年之后,為了重新專注于盈利性較強的產品組合,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快刀斬亂麻,汽車業務成了削減成本的犧牲品。
很明顯,汽車業務成了拖累。
俄勒岡的報紙最先報道了這一新聞,俄勒岡州有英特爾最大的生產基地,那里的員工數量高達3000人。在英特爾的多個業務受到沖擊之后,俄勒岡今年也成為英特爾裁員的“重災區”,這次汽車行業的大裁員,也是在俄勒岡地區最先官宣的。
01
汽車業務,一切歸零
1976年以來,英特爾一直為汽車行業制造芯片,過去十年,伴隨著汽車新四化轉型的深入,該公司開始加碼汽車智能化賽道。
一是,資本層面大動作頻繁。
英特爾在2017年斥資150億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頭部公司Mobileye,其自動駕駛事業部ADG也和Mobileye合并,形成新的自動駕駛部門。2020年,英特爾的汽車業務收購了以色列網約車公司Moovit,這筆交易耗資9億美元。
二是,戰略層面調整。
一直以來,英特爾的SoC為汽車信息娛樂、顯示器、數字儀表盤等提供支持,該公司曾對外宣稱,全球共有5000萬輛汽車應用了自家的SoC。去年開始,英特爾擴展其AI業務以增強“整車”路線圖,為整個車輛平臺AI賦能,推動汽車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結合。
三是,加大中國供應鏈的投入。
幾年前,Yole Group曾發布過一份報告,稱中國市場正在“喚醒”一批汽車芯片公司,中國車市的廣闊機會,讓全球芯片公司磨刀霍霍,破舊立新,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這批被“喚醒”的芯片公司,其中就有英特爾的名字。
英特爾的汽車業務布局較晚,想要在激烈的肉搏戰中分得一杯羹,只能集中力量,火拼空間最大的區域和市場。英特爾院士、公司副總裁兼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杰克·威斯特Jack Weast十分清楚,作為后來者,英特爾的機會在中國,且窗口期有限。
2023年10月,杰克·威斯特開始全面負責英特爾汽車業務的戰略規劃與產品創新,他主導推動英特爾重返汽車行業的核心戰略,并制定了聚焦智能座艙芯片與軟件定義汽車(SDV)的解決方案,推出多代AI增強型SoC及車載獨立顯卡產品——
為了上述目標得以實現,他還舉家搬到中國,推動英特爾的汽車事業部總部遷移至北京。實際上,過去幾年,杰克·威斯特不僅頻繁往返中國和美國,還為自己制定了系統的中文課程,飛到中國的很多城市,交流行業變化,尋找業務機會。
由此可見,杰克·威斯特是英偉達汽車業務革命的先鋒,也是英特爾汽車業務聚焦中國的牽頭人。
杰克·威斯特曾在2024年的北京車展組織了一次小型媒體溝通會,現場他思路清晰,洋溢著改革的決心和熱情。而在今年上海車展,杰克·威斯特為自家新產品站臺,閃光燈下,他宣布與多家中國頭部企業達成合作,讓大家看到創新的魄力和大干一場的決心。
只不過,這一切的熱情,被英特爾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潑了一盆冷水,然后,一切歸零。
這位華裔CEO履新之后,就以救火隊長的姿態掀起鐵腕改革,在他看來,公司文化轉型仍需長期努力,必須當斷即斷,徹底清除“阻礙創新與靈活性的官僚體制”。
02
失守的不止汽車
過去十余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經歷了從PC時代向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時代的跨越。然而,作為昔日的芯片霸主,英特爾卻在這一輪產業變革中頻頻失守,市值也先后被對手超越。
英特爾先是錯失智能手機革命,在蘋果推出iphone時固守成規,錯過轉型的最佳時間窗口;而在臺積電啟動“夜鶯計劃”、以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制度全力投入芯片代工業務時,英特爾始終在IDM模式和代工業務之間搖擺不定,讓全球先進制程的產能被三星、臺積電等對手逐漸瓜分殆盡。
2021年,闊別英特爾十年之久的技術派代表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回歸公司,履新首席執行官一職。高喊著“Intel is back”、“The old Intel is now the new Intel”的改革口號,格爾辛格給沉悶許久的英特爾注入的不僅是一劑強心針,更是一支清醒劑。
為了幫助公司挽回“錯失的十年”,站在權力頂峰的格爾辛格啟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大手術”,為公司尋找新的戰略方向。不僅為重回代工豪擲千金,還動用了兩座新建的先進制程工廠,單獨成立了IFS部門獨立運營,部門負責人直接向格爾辛格 匯報——
無論是戰略模式還是投入的財力物力,都不是昔日的“小打小鬧”所能相比。
不過,這一輪的鐵腕改革未能讓英特爾迅速止血,該公司2024年股價在一年內暴跌了60%,市值滑落到老對手AMD的一半,晶圓代工業務持續虧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為了削減10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裁員,截至2024年底,Intel累計裁員1.6萬人,代工部門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英特爾今年還證實,公司已決定將外包其營銷業務埃森哲,不排除裁員的可能性,因為未來營銷和運營職能將僅保留一些小型團隊。
在整個公司層面看,汽車并非英特爾的核心業務,雖然該公司沒有公告該領域的營收情況或員工數量,但英特爾曾對外表示,全球范圍內高達5000萬輛的汽車在使用英特爾的處理器。
今年4月,新任CEO陳立武曾警告員工,英特爾將持續裁員數月,以應對銷售下滑和收入前景黯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英特爾只能保留可盈利的核心項目,像汽車等非核心板塊,要么并入其它部門,要么直接裁掉,為公司節約開支。
去年的美國CES展會現場,有外媒向格爾辛格提出了一個問題,英特爾已在汽車業務進進出出很多年,這一次,公司怎樣讓業界相信,接下來會持續投入汽車業務,且作為重點方向進行發展?
格爾辛格彼時足夠自信,他告訴媒體,汽車市場非常大,英特爾有技術儲備、有悠久的芯片業務、還有代工廠,有足夠的信心去承諾汽車板塊的長遠發展——且這種發展,不只是在今天,而是未來的數十年。
可無論是格爾辛格的努力,還是杰克·威斯特的奮力一搏,這些夢想,最后都被新上任的陳立武徹底擊碎。
英特爾尚未公開宣布后續的戰略和計劃,但在過去幾周的時間里,關于裁員和業務重整的消息,在公司內部不斷傳出各種消息。從目前的情況看,Mobileye是英特爾唯一保留的汽車板塊資產,未來,它或許也是汽車智能化方面的最后一張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