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相比往年,今年的高考異常冷清。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已經沒有太多人去議論高考了。
以前每到高考季,那可是全家出動,朋友圈就像炸了鍋一樣——家長送考的照片、老師鼓勵的話語、網友的祝福刷屏、媒體也相繼大肆報道。那熱鬧勁兒,真的比春節還要濃烈。
現在呢?靜得可怕。不是路過考點我都沒注意那兩天是高考。
曾經被認為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如今逐漸消失在大家的視野,高考真的失寵了嗎?
以前的高考,大家普遍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跨越階層的第一步。
記得我上學那會兒,考上大學,真的就是天之驕子。爸媽逢人就夸,喜笑顏開,家里擺上數桌升學宴,專門慶祝錄取佳音,鄰居們也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畢業出來了也是單位搶著要,根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稍有不順心就跳槽,反正有大把的好公司在前面等著我們。
而現在呢?
今年高校畢業生1222萬,再創歷史新高。
與之對應的,是神秘的就業率。這個數據從2023年8月起就不公布了,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有體感,真實情況可能比大家的體感更慘。
這幾年經濟環境不好,大量公司裁員,就業崗位越來越少,如此大的待就業體量,確實難以消化。
連找份工作都成了奢望,真是慘烈。
數據顯示,全國家庭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平均養育成至少要68萬元。
花68萬培養一個大學生,最后去送外賣、開滴滴、進廠擰螺絲。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很多家長心態崩了,開始質疑教育的意義,也開始躺平。
既然苦心培養孩子大學畢業出來,都是一個結果,那所做的努力又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神話已經破滅了,這么大的落差,高考的熱度能不下來嗎?
這幾年,在現實的重壓之下,周圍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雞娃。
我鄰居一個阿姨,以前是出了名的"雞娃媽媽"。
孩子從小就報各種補習班,周末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當當。她的口頭禪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呢?她跟我說:"算了,孩子健康快樂就行。那么拼命做什么?最后還不是一樣的結果。"
從"望子成龍"到"健康就好",這背后透露了多少心酸和無奈?既然卷不出未來,那么開心就好。
高考熱度的下降,其實是件好事,說白了就是整個社會在回歸理性。
大學生光環的褪去,也讓我們看清了教育的本質——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這個過程可能會痛苦,但它是必要的。
高考依然重要,但它不再是人生的唯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