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梁永飛 通訊員 崔炳艷)2025年7月1日,西安市灞橋區第十教研責任區以“以教師兒童行為觀察為抓手,探索班本課程實踐策略”為主題,在西安市灞橋區邵平店幼兒園開展了專題教研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教師觀察能力與班本課程建設的深度融合,通過實踐分享、成果展示與專題培訓,為責任區內各園所在教育科研發展方向上注入新思考。
思維碰撞:教師眼中的班本課程
活動伊始,骨干教師們圍繞“兒童行為觀察如何成為班本課程發展的突破口”展開策略分享。她們結合班級實踐,從幼兒日常活動中的興趣點、問題行為切入,講述如何通過持續性觀察捕捉教育契機,如從幼兒對自然角昆蟲的探究延伸出科學觀察課程,或從角色游戲中的合作沖突生成社會交往活動。老師們以具體案例剖析觀察、分析、支持的閉環策略,展現“觀察—解讀—回應”的課程生成邏輯。
實踐展示:精彩的班本課程案例
隨后,兩位骨干教師通過班本課程成果冊進行中期成果展示。從課程緣起的幼兒興趣捕捉,到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構建的網絡圖設計,以“家鄉”“蟲蟲”為內容,完整呈現了課程從萌芽到落地實踐的過程。她們特別分享了如何對標指南維度分析幼兒行為,動態調整活動設計,讓課程真正貼合幼兒發展需求。
專業引領:專題培訓指明方向
最后,第十教研責任區負責人高佳麗開展專題培訓,闡釋了兒童行為觀察對班本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她結合課程案例,介紹了“掃描觀察法”“軼事記錄法”等工具的應用,強調觀察需聚焦“幼兒怎么做”而非“教師怎么教”,并指導教師從幼兒的“哇時刻”“困難時刻”中尋找課程生長點。培訓中,她還帶領教師梳理班本課程建設路徑,鼓勵以《指南》為參照,在動態觀察中實現課程的個性化建構。
此次活動為教師搭建了“實踐—反思—重構”的成長平臺。未來,教研責任區將繼續以觀察能力提升為核心,深化班本課程的可持續性探索,讓觀察成為讀懂幼兒的“望遠鏡”,讓課程真正成為滋養幼兒成長的沃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