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桂林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學子赴永州開展紅色研學
悟紅醫精神 踐初心使命
6月28日至29日,桂林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赴湖南永州開展為期兩天的“紅醫足跡大家尋”主題研學活動,在追尋革命先輩足跡中感悟紅醫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參觀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臧博浩攝
28日,研學團先后參觀走訪了道縣紅軍墻、水南村紅軍渡、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與何寶珍故里紀念館。在紅軍墻前,成員們被一名14歲小紅軍用生命書寫革命口號的壯舉深深震撼。在水南村紅軍渡口,一座由竹板、鐵鏈和鐵船連接而成的百米浮橋,見證軍民齊心協力搶渡瀟水的血色記憶。而陳樹湘烈士“斷腸明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事跡所展現出的絕對忠誠,何寶珍烈士三陷囹圄、鐵骨錚錚的事跡所體現出的革命氣節,無不為新時代醫學生點亮了精神燈塔。
心肺復蘇現場教學。藍惠茹攝
成員們將學習紅色精神的熱情延伸到志愿服務行動中。在零陵古城,他們發揮專業所長,為居民和游客普及急救知識、醫學常識,并手把手傳授心肺復蘇(CPR)技能。他們積極傳遞“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將醫者仁心書寫在古城的青石板上。
參觀永州黨史軍事博物館。韋璇攝
在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展覽館前合影。臧博浩攝
29日,成員們繼續探訪永州黨史軍事陳列館、李達故居和永連村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永州黨史軍事陳列館內豐富的史料文物,生動展現了黨領導永州軍民奮斗的壯闊歷程。在李達故居,成員們追憶了這位黨的創始人追求真理、筆耕不輟的一生,感悟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探索精神。在紅六軍團指揮部舊址內,“半截象牙筷”的故事(紅軍衛生員用其治療村民眼疾,被村民珍藏90年),生動體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深情和黨植根人民、造福人民的根本立場。這些都讓學子們深受教育和感動。
此次永州研學,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與信仰尋根之旅。成員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醫學青年,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將紅醫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長為兼具精湛醫術、家國情懷與堅定信仰的卓越人才,讓青春在守護人民健康、服務國家需要的實踐中綻放光彩。(曹含芳 李詩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