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
作者:納豆
深夜街頭,年輕女子小李剛結(jié)束加班。
一個陌生男子突然靠近:“美女,這么晚不安全,我護送你回家吧?”
她明確拒絕后,對方卻舉著手機鏡頭步步緊跟:“別怕,我是做好事的博主,拍正能量視頻的!”
小李被迫在黑暗小巷中狂奔幾百米才甩開對方。
這驚魂一幕,竟是某平臺博主“深夜護送100個陌生女孩回家”系列中的真實場景。
更離譜的,是令人不適的“挑戰(zhàn)捉100個老婆回家” ……
類似的短視頻走紅后,平臺也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可令人疑惑的是,女性安全,什么時候竟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樂子”的素材?
當(dāng)“保護”變?yōu)榱髁棵艽a,當(dāng)鏡頭對準(zhǔn)女性的恐懼,“善意”外衣包裹的,其實就是騷擾。
而這些年,為了博取流量,短視頻生態(tài)中頻繁出現(xiàn)道德失范、消費苦難、加劇焦慮等現(xiàn)象。
很多高流量的內(nèi)容,不僅沒有呈現(xiàn)或解決實際問題,還制造出了更深層的社會焦慮。
不是護送,是收割流量的表演
深夜護送
100
個陌生女孩回家,單看這個 話題 ,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個充滿善意的公益挑戰(zhàn)。
但在話題中的短視頻,大多是女孩們倉皇逃離的內(nèi)容。
這不,在某個“城市守夜人”的拍攝中,就有一名女孩多次說了“真的不用了,謝謝”。
伴隨口頭上的拒絕的,還有女孩的腳步加快。
正常人都會明白,自己的出現(xiàn)已然給對方帶來的不安,會選擇離開。
但是這位博主,卻拿著手機,在其身后進行了長達5分鐘的“尾隨”拍攝。
甚至,嘴里還十分油膩地勸說道:“你一個女孩子多危險,別犟了!”
評論區(qū),也都是一片叫好聲——
“這女孩真不知好歹”“博主脾氣真好”。
這些人,不是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女孩們的恐慌。
但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可以討好自己的“觀眾老爺”,來吃吃這碗沒有底線的飯。
這不,就有博主表示,有人會通過私信建議他們在晚上拍攝“效果更好”,還有人建議他們故意制造一些誤會來嚇嚇對方。
所以,他們采用了。
在女孩們警覺地回頭時,這些護送者們會發(fā)出怪笑,露出猙獰的表情。
如果有女孩同意了,他們會要求對方給個擁抱。
更可笑的是,他們嘴上雖然說的是隨機護送,但實際上會認真挑選每個跟蹤對象。
“一看就是已婚”的不送;“不好看”的不送……
不知道是誰定義的,“做好事”居然還要卡顏?
雖然在遭到多方質(zhì)疑和處罰之后,也有拍這系列視頻的博主出來解釋:“這都是設(shè)計好的劇本。”
但無論何種目的,讓女性安全議題娛樂化甚至失焦,本身就是一種施暴。
因為,這種將女性安全置于娛樂場域的挑戰(zhàn),未必能傳達善意,卻可以給那些真正圖謀不軌的人一個掩蓋動機的理由。
這些博主,或許能從其中獲得一種近似狩獵的快感,也能博取某些人的眼球。
卻從更深層次中,瓦解著女性的安全感和對外界的信任度。
女性的私人空間、真實意愿與安全焦慮,千不該萬不該,在鏡頭前淪為博取眼球與點贊的“道具”。
為了賺錢,把鏡頭對準(zhǔn)了自家孩子
當(dāng)然,不只是部分博主在挑戰(zhàn)公序良俗、道德失范,為了流量收益,還有一些父母,竟然在自己孩子身上打起了“博眼球”的主意。
前幾天,“抽皮帶 蕩秋千”這個話題,突然沖上了熱搜。
一頭霧水地點開,才知道什么是辣眼睛。
原來是這幾個月,短視頻平臺上突然流行起了這樣一種挑戰(zhàn)。
挑戰(zhàn)者主要是爸爸和女兒,而在短短十幾秒的視頻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
爸爸以居高臨下的角度站著,一臉嚴肅地凝視著女兒的方向,并當(dāng)著孩子的面抽出了腰間的皮帶。
小女孩的臉上,則滿是委屈和驚恐。
雖然配著的標(biāo)簽是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雖然下一秒是“看似溫馨”的蕩秋千。
但實在想不出,一個父親,怎么能用這么惡心又惡俗的方式,對待自家的閨女。
這樣的“反差感”,并不能打破所謂的偏見。
反而會在無形之中,卸下孩子心中的防線,撬動孩子安全的邊界。
不止如此,前一陣子,在漫展上,還出現(xiàn)了10歲女童“衣著不當(dāng)”的問題。
漫展,本來是二次元愛好者的交流舞臺,充滿了青春活力。
有人卻借機讓兩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身著連體緊身衣,搭配半截黑絲出境,甚至還黏上毛茸茸的尾巴道具,擺出各種成人化的姿勢。
無獨有偶,這兩年火起來的“奶辣風(fēng)”,也是某些家長故意引導(dǎo)三四歲的女孩,身著性感吊帶、低胸裝,再擺出各種與年齡不符的妖嬈動作來做賬號。
當(dāng)有人提出質(zhì)疑之時,竟然還有維護者以“穿衣自由”來反駁。
但真正的穿衣自由,從來不是盯著無自主行為能力孩子進行牟利的自由。
當(dāng)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意識到其中的不良導(dǎo)向。
浙江某法院曾審理過一起案件,有一對父母為了一時的直播收益,竟不惜讓自家孩子輟學(xué)。
有些父母還為了博人眼球,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硬生生把3歲的小朋友喂到了70斤。
更可怕的是,把未成年人“催熟”成網(wǎng)紅,正在發(fā)展成一條可以變現(xiàn)的利益鏈。
這種用流量“啃小”、讓童真“變現(xiàn)”的行為,一旦開始肆意,不僅會把急功近利、流量至上的種子種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還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溢出效應(yīng)”,污染整個網(wǎng)絡(luò)的生態(tài),形成錯誤的價值導(dǎo)向。
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式——娛樂至死
在流量的裹挾下,除了道德失范事件的頻發(fā),短視頻平臺還出現(xiàn)了一種不顧人死活的“過度娛樂化”現(xiàn)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寵物的吃播越來越貴了。
從空運的牛排,到深海的鱈魚,一只小狗一頓飯的錢,竟然比普通人一個月正常的生活費還高。
網(wǎng)友們也默契地配合:“媽媽,你家還需不需要狗?”
很多博主,探店的風(fēng)格,也是越來越獵奇而豪氣。
1100元/個的榴蓮,是什么樣的?
100元/g的白松露吃到爽,要花多少錢?
在投資1.8億元打造的餐廳吃飯,是什么感覺?
一開始,很多人是好奇“有錢人的世界竟然是這樣”,但慢慢地,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奮斗還有沒有意義。
還有一些“大胃王”為了接住流量,一邊吃,一邊催吐。
這種不惜傷害自己、傷害動物也要紅的姿態(tài),令人迷惑且不齒。
而一些網(wǎng)紅,為了維持流量,也在自發(fā)地編造一些謠言。
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全網(wǎng)粉絲超3700萬的網(wǎng)紅“貓一杯”編造的“秦朗巴黎丟作業(yè)”事件。
2024年2月16日,“貓一杯”發(fā)布了一則視頻,稱她在法國巴黎撿到兩本國內(nèi)一年級的寒假作業(yè),并隔空喊話“一年級八班秦朗”。
自此,全網(wǎng)開啟了喊話秦朗的風(fēng)波。
眼看形勢不受控,“貓一杯”便于2月19日晚,聲稱已找到孩子媽媽。
但是這卻沒有打消網(wǎng)友們的質(zhì)疑。
兩個月后,事件隨著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qū)分局的公告而停止。
原來,是該網(wǎng)紅為了吸粉引流,而編造出了“秦朗巴黎丟作業(yè)”的假新聞。
這樁樁件件過度娛樂化的短視頻風(fēng)波,看似是小事兒一件。
但發(fā)展大了,不僅會動搖社會信任的根基,還會讓很多嚴肅的事情以娛樂化告結(jié)。
所以,千萬要警惕,不要讓自己陷入社會學(xué)家尼爾?波茲曼的預(yù)言中的——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strong>
千萬不要只活在屏幕里
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luò)信息中心最新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為10.4億人,使用率達93.8%。
而我們每天花在短視頻上的時間,絕對不會低于2個小時。
這一切,都要歸結(jié)于短視頻平臺超神的大數(shù)據(jù)算法。
你越愛看什么,它就越會給你推送什么。
但是,這樣也會產(chǎn)生“信息繭房”和“回音室效應(yīng)”。
也就是說,長時間接觸一樣的內(nèi)容,就會讓我們只關(guān)注自己選擇的內(nèi)容,營造使自己感到安慰和愉悅的傳播世界,如同置身于蠶繭般封閉固化。
最可怕的是,我們還會以為自己接觸的屏幕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
繼而認知變得極端而單一,或?qū)σ磺袘嵟?,或?qū)σ磺姓~媚。
比如,很多年輕的朋友,因為在短視頻上看到了各種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案例或者炫富視頻,竟然會覺得年入百萬是常態(tài)。
而這,也會造成一代年輕人的迷惘無措、眼高手低。
兩年前“萬柳書院少爺”事件,還讓一群網(wǎng)友自稱是“老奴”。
看似是自嘲與戲謔,卻呈現(xiàn)出一種討好的犬儒姿態(tài)。
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速度快,直給的情緒和單一的認知,很容易催生出偏見和刻板印象。
例如,對女性衣著、發(fā)型、發(fā)色的認知。
還記得鄭靈華嗎?
那個剛剛考上研究生,卻因為在看望爺爺時染了一頭粉色頭發(fā),就被網(wǎng)友網(wǎng)暴致死的女孩。
本來,在花一樣的年紀,鄭靈華可以肆意綻放。
卻因為網(wǎng)上的戾氣和短視頻的隨意解讀,她的生命被無情吞噬了。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被他人營造的情緒所裹挾,也不能單單通過屏幕來了解這個世界。
學(xué)會跳出來、走進現(xiàn)實生活,才不會因網(wǎng)絡(luò)的幻象而迷失自我,也不會在無意間助長某些人的惡行。
從算法黑箱里跳出來,才能風(fēng)清氣正
熱點事件,本是大眾參與公共議論的訓(xùn)練場。
多元觀點的碰撞,最終回歸與沉淀的是理性的價值。
而其中蘊含的尊重、包容、對話、共識,都是非常寶貴的。
我們所需要的,不是一味地禁止,而是別讓利益走在真相前面,別讓大眾情緒被有心之人利用。
如今,從平臺到行業(yè),從法律到受眾,都在共同努力。就是希望,我們可以活得風(fēng)清氣正,為自己、為家人、為大眾打造出一個可交流、可探討、可進步的空間。
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作者:納豆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biāo)”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xiàn)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