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開展“學思想 強作風 建新功”活動,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發揮閔行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傳播法治正能量,激勵黨員干部在閔行法治建設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閔曉法”微信公眾號開啟“法治溫度之身邊榜樣”專欄,用十位身邊榜樣的故事,傳遞法治有溫度、榜樣有力量、未來有希望。本期來看看閔行區司法局三級調研員姜慧萍的故事。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不忘初心 法治為民
是她堅守奮斗了一輩子的事業
“如果不去基層,我可能永遠無法理解什么是大家口中的‘用群眾的方法做群眾的工作’,也永遠不會知道為什么有些人說我‘不接地氣’”。這是姜慧萍沉入基層法治建設時,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1990年,她從學校畢業后便進入閔行區司法局工作,其間先后從事過人民調解、法治宣傳、安置幫教、律師公證管理等多個工作崗位。
回憶起當初的決擇,姜慧萍表示:作為一名基層法治工作者,我深刻認識到法治關乎人民群眾的幸福美滿生活。在基層工作的十余年,她參與并見證了銀都苑第一居民區從“滬上最爛小區”蛻變為“田園模式”的首創地、民主法治建設的示范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陣地。
法治建設成果如何惠民?
用法治方式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
銀都苑第一居民區曾面臨許多“老大難”問題,幾年前,小區曾發生過“車位與綠化之爭”,業主訴求不一,有的希望擁有更多車位,有的希望擁有更多綠化。在顓橋司法所及律師的指導下,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制定符合廣大業主意見的《銀一居民區車輛管理制度(試行)》,居民區終于有了自己的“家法”。
如今,小區內停車秩序井然,居民之間爭搶車位的糾紛不再成為主要矛盾。近些年,姜慧萍創新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之上,延伸形成“共治”網絡,解決原有多元解紛機制專業能力不強、多方角色混同或者利益沖突、資源不足等事項。
基層法治建設怎么開展?
做爭先者、做合伙人
從2016年開始,姜慧萍主動協助進行執法案卷審閱,并且專門設計了“審核表”,將案卷中的問題一一列明,提出整改建議。幾年下來,審閱的卷宗數量已經達到三千份,“審核表”也從一開始記錄得密密麻麻,到后來基本提不出意見。
有人勸說她沒必要一本本仔細看,簽個字就可以了。姜慧萍說道:“如果有問題我沒看出來,那是我的能力問題;而有問題我不去看,就是我的責任問題。”
如何講好新時代閔行法治故事?
用榮譽與認可釋放榜樣疊加效應
近年來,姜慧萍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等稱號。
2023年4月,局黨委成立姜慧萍工作室,她又一頭扎進新的工作,通過“理論點撥+實踐探索+頭腦風暴”的形式,組織中層干部和青年干部開展主題教育研討班。作為上海司法行政“法治先鋒”巡回宣講團成員,先后在全市范圍機關單位、高校、社區基層等開展近二十場宣講,用自己的實際工作案例,講述新時代法治故事,守“滬”司法正義。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更是對基層法治工作者的最高褒獎。”姜慧萍見證了30年來閔行區司法工作的新發展、新突破。未來,她將繼續堅守法治為民的初心,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盼,用法治保障人民的幸福美滿生活。
供稿:局政治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